第120章 219


  随着大湾沟发展越好,来此的人越多,周遭不少村民都选择来大湾沟寻赚钱的机会,做工的,卖吃食卖自家种的蔬菜粮食的,大湾沟越来越有成为周遭几个村中心的意思。
  这些来大湾沟的村民开始还只是赁房,渐渐的便有人想把家安在大湾沟。
  索性离自家村子也不远,在大湾沟安家赚钱机会多,回家看望父母亲戚也方便。
  李檀昙自然一口答应。
  人口就是大湾沟的活力,大湾沟若想往上发展,吸纳更多的人口是必须的。
  随着人越来越多,村子里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
  街上打闹,山上摘果,追鸡撵狗,目之所及,都有到处奔跑的孩子。
  李檀昙每每上街都怕这群熊孩子把她老人家撞倒,她年纪大可禁不起折腾!
  为此她把秋后才打算提的建学堂的事提前了,村民们赚了钱,建学堂用的当初说好的村里的钱,不用自家出钱,这等造福儿孙后世的好事自然没有人反对。
  有钱好办事,很快学堂就建好了。
  李檀昙许了大湾沟孩子学费全免,别村孩子学费减半,自家工坊以后招工优先招学堂毕业的人的承诺后,送孩子来上学的父母明显多了起来。
  让孩子读书识字科举改换门楣他们不敢想,在学堂学几年去李家工坊做工就是每个父母对自家孩子最大的期望了。
  学堂还未建好的时候,村里的药材就成熟了,对于如今的大湾沟村民来说,卖草药赚得的钱并不比饼干多。
  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草药被医馆拉走的那天,村里人个个眉间流露着压抑不住的欢喜。
  又是黄金十月,地的麦子熟了,在一众瘦弱干瘪的枯黄的麦子中,李檀昙试验田里枝杆粗壮,麦穗饱满的金黄的麦子就特别吸引人眼前。
  “那些黑黢黢的水浇下去竟然真的有用!”
  “莫乱说话!村长说那是她调的肥料。”
  “你说这村长咋这么厉害,会种药草,麦子种得好,还会赚钱!”
  因着大湾沟如今人多,稍微有些消息就传得飞快,很快周围的村子都知道了李檀昙特别会种地的事。
  李檀昙本来就想推行按需施肥的方法,自是不会阻止村民们。
  她的方法既然就用,那就该让更多人知道,古代的老百姓老天吃饭,若是她的方法能够多产几斤粮食,多活几个人,便是她巨大的功德了。
  到最后不仅周围的村民们来看了李檀昙的麦,就连县令也来了。
  县令特别厚脸皮的要走了李檀昙增产的法子,当夜就写了急奏送去了京城。
  看着小厮消失在门外的身影,县令忍不住开怀大笑,他原还以为自己无权无势考核期后就会被扔在某个犄角旮旯的穷困之地做县令,却没想到突然冒出一个李老太,一次两次给他送政绩!
  “来人,把这些送去大湾沟李家,便说是本官的谢礼。”
  冬月初一这天,张氏发动了,许是孕期养得好的原因,生产很是顺利,半个时辰不到,孩子就落生了。
  是个小子,皱巴巴红乎乎的一团。
  李檀昙第一次见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实话实话,被丑到了。
  这孩子倒是乖觉,不吵不闹,醒着就睁着眼睛咕噜噜的到处巧,饿了尿了会轻轻嚎一嗓子提醒他娘。
  “看着挺聪明,长大后打包去学堂,科举考试给家里挣体面去!”
  这家人没一个在读书认字上开窍的,希望这孩子是个例外吧!
  李檀昙嘟嘟囔囔去接待王五去了。
  自年初她给王五说了制作奶粉的法子,王五就一心扑在做奶粉上,已经快一年没来惠安县了。
  “王兄弟,奶粉如何了?”
  甫一见面,李檀昙就开门见山的问。
  王五这一年常在草原上跑,脸被晒得黑红,他一开口脸上就是忍不住的笑。
  “学一句那些读书人的话,幸不辱使命!”
  李檀昙心道一声漂亮!
  她念叨一年的奶茶可算有着落了。
  ……
  平平无奇的雪天,在惠安城主街,小小门面上牌匾的红绸被一个穿着喜庆的妇人揭开。
  红绸还未全落,店门口便燃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鞭炮声还未完,就有人拎着红黄二色的狮头跳过来开始舞狮。
  百姓被热闹吸引,渐渐围了过来。
  “甜如蜜?名字倒是有趣,这是什么店?”
  “听名字应是点心铺子?”
  “只是这门面太小了些,里面怕是连转身都难,进去买糕点也太憋闷难受了些。”
  两人话音未落,店门口传来脆生生的声音,“生活要想甜如蜜,就喝甜如蜜奶茶!今日新店开业,买两杯送一杯啊!”
  ……
  惠安县城有一家叫甜如蜜的引子店火了,刚一开业就俘获了上至八十下至八岁女子的心,女郎们有事要喝一杯,无事也要和三两好友约着喝一杯。
  冬去夏又来。
  哪家甜如蜜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热,不大的门面前面无论何时去都能看到大排长队的人。
  大湾沟的路也开工了,村里钱对于修路来说还是少了些,但是随着来村里人越来越多,村口那条路也越来越泥泞,每次过去都能踩一脚泥。
  李檀昙是实在没办法忍受自家工坊门口有一条这么破烂的路。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第120章 219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老身今年48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老身今年48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