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金光


  冯衡重重出了一口气,他晓得汪长春要问什么了。这两位今晚大驾岁华岛,心系林礼是一回事,不过此外还有别的要问呢。
  “这么些年,还是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吗?”汪长春眉头紧锁,声音里尽是沧桑。
  冯衡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长春,你这一年一来信,我早便知道这是你的心结。江漫雪当年是月魄云魂,涅槃会上我都见过。我也可怜这丫头十年来音信全无,阁里人一直在找,要有消息我早便差人差鸟去孤鸿山了。你要顾着点自己——”
  冯衡看向汪长春。穿云门有穿云风骨,前掌门钱氏带出来的弟子以林折云为模范,一个个都要强的很。长老向来以身作则,少有悲喜形于色的时候,汪孟二人自然也是如此。汪长春不苟言笑,只有两个例外。一个是面对女儿吟吟,会不由自主地笑着偏爱;一个是提起那不拜而别的江漫雪,叹息、眼泪、皱纹便如秋风扫落叶般袭卷而来。
  好像一下老了二十岁。谁知道他平日严肃的皮囊下尽是执着和担忧啊。
  冯衡心中长叹,又看了看孟斯伯,仿佛在说“平日里怎么不开解一二”。
  “这都十年了。”孟斯伯缓缓道,“师兄,若是师侄……”
  “我晓得。”汪长春轻声斥道。他当然知道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是他太爱自己这个徒弟,几乎把她当做自己的大女儿。他倒不怕有人告诉他,他这个爱徒十年前就已经遭遇不测。他怕的是江漫雪尚在人世而且处于危机之中,而他这个做师父的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静静地等着最坏的消息。
  阿雪啊。
  冯衡几乎可以用枯木来形容面前的老朋友。他不自觉地向内室的方向看了一眼,有些于心不忍,于是安慰道:“天地冥冥,自有定数。南虞门不也找了施青山很多年?但也没有消息。前几天,小乔还来找过我呢。该回来的总会回来,留不住的……”
  都留不住。
  南虞的施青山和穿云的江漫雪几乎是同时下山去的,施青山兴许要早半年。他们其实早在开明六年的涅槃会就见过,还交过手。在冯衡的记忆里,是未分胜负的。他们的缘分也许从那时就定下了,所以在各自下山后,隔着眉山孤鸿山几千里,还能遇见。
  这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冯衡很难说。但左右逃不过儿女情长,英雄爱美人。否则施青山也不会在给师门的回信里提到江漫雪,提到“十里桃林,两人一马,长风拂面,细语相说”,提到“青山行迹桀骜,人间心系之事少有,如今唯有雪娘和师门。”
  这封信以后,施青山像是下一刻就要带江漫雪回山,但令人费解的是,往后再也不见这样的信,青山漫雪在往后的十年杳无音信。
  中间眉山曾收到过一封没有署名的信,提到玄水关,提到邪魔重燃一事。不过霁日之后天下太平,谁也没有当真。直到乔连城出事,乔明煦才想起这封信来,经过比对,猜想是施青山。
  不过信的事情只有乔明煦和冯衡晓得,牵扯到乔连城的去向和乔明煦的顾忌,冯衡不好说给自己这位老朋友听。
  “长春,你也晓得先前眉山那小施的事情。或许两个人有些什么难言之隐,找了地方隐居起来。”冯衡安慰道,“兴许过两年自己便回山了。看那之前,小施给眉山的信件,这个猜想倒是最有可能的。你这么想着,总不至于伤心到这样的地步。”
  日子好歹会有盼头。
  汪长春已是泫然欲泣,但极为克制:“是吗?什么样的缘由不肯说给师父听?就这般隐入世间……”
  他身子一个不稳,差点儿倒下去,好在孟斯伯扶住了。
  “这般晚了,便先回沧浪休息。”冯衡连忙站起,亲自撑船,和孟斯伯一起送了汪长春回去。
  他回来时,岁华岛的灯烛没有熄去,窗户也好好合着。
  而汪长春方才坐过的位置上坐了个不算年轻的女子。
  那人的杏眼在橙黄火烛的映照下格外深邃,雪白的面庞有种说不出的沧桑,但那种感觉却又在冯衡一眨眼的瞬间消失不见。
  她听见了动静,深似潭水的眼睛向冯衡望来。
  “冯老。”
  “你终于舍得出来了?”冯衡叹了口气,“你也听见了,你师父找了你好多年。”
  江漫雪。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
  作者有话说:
  1.“其实我们都能读懂对方的骄傲”
  2。我想说,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将尹信写成那种大权在手杀伐果断的皇子,因为再如何铁石心肠的帝皇曾经也是少年,所以我让尹信有那种时刻考量自己责任的内疚感,因为少年情怀总是感性的,会顾忌一切的。而且正是因为这样在某种角度共同的侠义感,林礼和尹信才会互相喜欢。(不是剧情)我希望尹信倘若哪一朝成为手握权术的帝王,也会想起在江湖里这样纯粹美好的岁月。而林礼日后面对再多血雨腥风,也会想起曾经读懂她骄傲的尹信,他们都是彼此的少年
  3.抱了抱了你尹哥懂克制的
  4.青山漫雪,尽是缱绻
  5.今天心疼冯衡,冯衡好难做人。一个两个都来跟他要消息
  第70章 金光
  “冯老, 若是漫雪没记错,锁钥阁最认的是银子。”江漫雪丹唇轻启,似是漫不经心, “方才漫雪已经放下了。”

第70章 金光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裁云为信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裁云为信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