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162


  有一就有二,他能为了糊弄皇帝把天下应试之人全部放还回去,做出一点和之前差不多的事情来,也不并不难以接受。
  只是杜甫想到这种事情,除了哀叹自己时运不济之外,更多的是还是对国家朝□□朽的痛心。
  他想如果当时的宰相另有其人,最后的结果会不会好很多?
  甚至于如果人才选拔没有出什么问题的话,那大唐朝廷上的新鲜血液越多,是不是就意味着,能与黑暗权贵抗衡的力量更大?
  只顾着痛心疾首的杜甫并没有想到一句话,叫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林甫之所以能够这么做,并不在于他是宰相,有多大的权利,而是皇帝赋予了他这么大的权利,并且也默认了他手中权利所带来的一切行为。
  至于人民的苦难,百姓的悲哀,将士的战死。
  身为皇帝,不是没有考虑,只不过一个人总没有办法思虑周全,况且当时已经沉溺与美色与声色的李隆基,确实也想不了那么多了。
  这就是一人治天下,必不可少的环节。
  他即可以给大唐带来盛世,也可以给大唐带来乱世。
  可惜的是,杜甫没有时空机器,他无法得知,千年之后的未来,会存在一个平等和谐且民主的社会。
  ......
  大宋。
  没记错的话,这时苏轼第二次从天幕中听见自己的名字。
  嗯,很不错,又是在夸他。
  苏轼觉得被夸的有些轻飘飘的。
  他的二十一岁,也就是今年,今年的苏轼正好中了进士,听天幕说这个年纪中进士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不过,他倒觉得比较一般。
  毕竟他的弟弟苏辙十九岁就中进士了。
  当年考中的时候,他的诗文确实惊艳了不少人,欧阳修、梅尧臣,都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而正当他与弟弟想要在京城大展才华的时候,却碰见母亲去世,他们两个只好,赶紧回到眉山老家为母亲守孝。
  自古以来,孝道是考量一个人的品德最关键也最重要的部分。
  无论有多么重要的事情,碰见父母丧期都应该暂时放下。
  虽然一展身手的梦想被忽然斩断,但是苏轼却一点都不感到难过,至少没有比母亲去世这一件事更让他感到难过。
  毕竟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他应该要做的,何况他是兄长,理应比弟弟肩负的更多一些才行。
  说到这里,苏轼又有些忧郁。
  苏辙确实从小就少年老成,有时候考虑事情比他还要周全,他想尽一尽做哥哥的责任,似乎也很难执行。
  但这绝不是因为他没有身为兄长的自觉性,实在是弟弟太争气了,一点施展的空间都没给他留下。
  苏轼不能预测未来,所以他也很难得知,这个争气的弟弟将来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帮助,同时,他更不知道自己这个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不算太争气的哥哥,未来又能给苏辙带来多大的麻烦。
  所以少年老成不是什么坏事,而他的天生乐观,自然更算不上什么坏事。
  苏轼看了会儿天幕,妻子王弗从外头近来,一看见他就说:“早上一起来就在这里守着天幕,饭都不吃啦?”
  苏轼与妻子的感情一向深厚,所以王弗说话,也比较随意。
  苏轼回过头,才发现她把中午的饭菜给自己端过来了。
  刚处理完母亲的丧事,确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又不是在京城赶考,苏轼觉得自己放松些也无妨。
  其实之前他对这道胡说八道的天幕并没有那么的感兴趣。
  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的呢?苏轼仔细的想了想,哦,应该是前几天,李白杜甫的名字出现时。
  苏轼对其他的事情可以不感兴趣,但是对这些闻名已久的大才子还是挺感兴趣的。
  只是诗圣诗、仙之名,成绩斐然,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他难以望其项背,却仍然在天幕只言片语的提起他的名字时,感到骄傲。
  谁不骄傲呢,那可是李白杜甫。
  苏轼虽然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与这些人扯上什么关系,或者自己的才名能够与诗圣诗仙相匹配。
  但是后世之人能够在这种时候,想起他的名字,至少说明,他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这对二十一岁的苏轼来说,确实是一件能够让他心潮澎湃的事情。
  这般想着,肚子忽然响了一下。
  王弗在身旁抿笑看他。
  苏轼不觉得有什么丢脸的,他只觉得,看来彭拜的不仅仅是他的心潮,还有他倍受折磨的胃。
  作为一个四川人,苏轼在吃这个方面从来不会亏待自己。
  随后,他从王弗手中接过餐食,大快朵颐起来。
  ......
  大宋,东京城。
  这个时节,天气十分不错,雨后初晴,天空碧蓝碧蓝的,偶尔穿过去几只飞鸟,活泼可爱的同时,也让人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早朝刚刚结束,随之天幕也结束了。
  其实这道天幕摆在大宋的空中,看上去十分的突兀,只不过是时间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才慢慢的接受了这道似乎硬生生从空中撕开的一道裂痕。
  今早朝中并没有几件值得讨论的大事。
  所以好些人都在上朝的时候摸鱼,默默的选择支起耳朵,听外头声音不是太真切的天幕。

第七十二章 16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历史同人]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最新列表章节

正文卷

[历史同人]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最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