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172


  他们无法理解, 那些在马路中间急驰而过的是什么东西,那些比山还高的阁楼是怎么建成的,里面人的大半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也相差太远。
  更不理解其中男女同行,在大街上拉拉扯扯街上说说笑笑的行为,他们觉得就算是夫妻也应该守礼一些。
  ......
  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结束, 随之而来的则是正式的盘点内容。
  【刚刚的一段视频,我想熟悉这座城市的人,应该已经猜到这是哪里了吧。】
  【没错, 这里就是四川眉山。】
  【我国有许多灯红酒绿的大都市, 更有许多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而为什么在本次视频盘点之前我会先让大家看一看眉山这座城市呢?】
  【因为这是宋代文人苏轼的故乡。】
  天幕里的画面一转, 车水马龙的繁花街道忽然变成了一个古朴的宅院,镜头拉近,“三苏祠”三个字,映入人们的眼中。
  【现在的屏幕上大家看见的,就是苏轼的故居,此处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轼和苏辙小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地方学习,然后考上了进士,因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地方呢,也成为了历代文人必备的打卡之地。】
  【三苏祠是元代的时候从“宅”改为“祠”的,明代时候毁于战火,清朝时,又在原址重建,所以说这个地方,也不完全能够算是苏轼故居,但至少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
  【有时候,按照从前那些文人的脚步,将他们走过的路重走一遍,其实会别有一番滋味。】
  【就算不能成为苏轼,也能够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感受一下文化的氛围。】
  【说到苏轼,大家应该很不陌生吧,什么“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又什么“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还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的名篇,已经成为了广大学子心中的烙印,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一时之间根本就说不过来,也永远都不可能忘记。】
  【当然了,三苏祠之所以是三苏祠,那就说明了苏轼家里有名的,可不止他一个,他弟弟苏辙以及父亲苏洵,被并成为“三苏”,后人评选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一家人就占了三个。】
  【所以本次盘点,我们着重要讲的,不仅是苏轼,还有他和他弟弟之间,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
  苏轼倒不关心他和弟弟之间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
  对于那个不知道谁评判的唐宋八大家呢,也只能说有一点感兴趣,但是不多。
  他比较在意的是,天幕里头放映的那个地方真的是他的家乡眉州吗?
  确实是一点也看不出来。
  如果现在把苏轼丢在天幕里的那个世界里去,他估计连自己家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找得到。
  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直到短暂的城市俯瞰结束,苏轼都还没有从“那竟然是眉州”这句话中走出来,更何况天幕之中的那个人还说全国有很多比眉州更大的都市。
  比起现在的眉州,未来的那个眉山,不仅各处焕然一新,道路重新规划,就连城市的占地面积也大了不少。
  可惜没有丈量的数据,否则真的可以看了看,是不是比现在的京城还要大了。
  时代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这一点,任何人都知道。
  比如他们所生活的宋朝,和商朝相比,肯定也是相差很大的,但不至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吧。
  比如商朝贵族出门也是做马车、牛车,他们宋朝也一样,几千年的变迁,都没有改变的交通方式,到那个天幕之中的后世人所生活的年代就这么变了?
  母亲的丧期还没有过,所以苏轼还要在老家待一段时间。
  有点闲,所以这时候观看天幕最为合适。
  二十一岁的苏轼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盘点的,他更希望天幕的视频里可以多放几次他们那个时代的东西。
  一个小小的眉州尚且能够这般繁华,那东京城得是什么样啊。
  苏轼想象不出来。
  院子里的鸟儿忽然窸窸窣窣的振动翅膀往外飞去。
  苏轼侧过头一看,原来是苏辙端着棋盘来找他了。
  苏辙在从自己的房间出来时,大概也没有料想到天幕会提起自己。
  但是提起苏轼他还是一点都不意外的。
  他们两个年龄相差的不多,仅仅两岁,从小到大的学习,也几乎是同步而行,苏辙一直都觉得他哥很厉害,各种意义上的厉害。
  但是,当看到唐宋八大家那几个字,并且盘点之人把名字全部念出来之后,苏辙傻了。
  怎么,他和他哥还有他爹一下子就齐名了呢?
  哦,不止他们,还有之前去京城参加科考时,对他们兄弟俩颇为青睐的主考官欧阳修。
  苏辙不得不怀疑这个唐宋八大家,其实是个野榜,不然为什么一共八个人,加上他在内的四个都在他身边出现过。
  会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苏辙并不清楚。
  他只知道他在这里站了很久了,今天过来的目的,是要和哥哥一起下棋。
  绕过苏轼趴着的那扇窗子,苏辙端着棋盘走了进入,他默默的坐在凳子上,然后把前几天没有下完的残局摆了出来。

第七十五章 17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历史同人]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最新列表章节

正文卷

[历史同人]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最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