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462


  为此葛秋痛骂了沈元秋一顿,他们的人本来就不多, 要精打细算地去战斗,现在好了,沈元秋因为贪功直接损失了四百多人。
  这对他们来说相当于是输了头战,而舆国军队牺牲了二百多人引诱沈元秋入套,杀多了一倍燕军,不过他们也没落到好,还是让沈元秋给突围逃跑了。
  经过这次试探性的小战,沈元秋十分自责自己为了一份战功牺牲了那么多人。
  赵泸显然比他有经验多了,他分析出了沈元秋抢道的那条马路,他暂时定为第三条马路。那条路刚好是舆国军队派兵驻守,拉的战线最长的地方。
  但也长不到哪里,因为舆国敌军会回防,否则沈元秋也不会被包围了。
  同时赵泸也发现既然敌军能让沈元秋逃回来就说明那条路的防卫兵力显然是不够的。
  否则按照敌军大肆杀虐的暴行,那条马路怎么可能还会像现在那么整洁,说不定敌军也打算用这条路,所以才要保护好好它的通行。
  于是,赵泸主动建议集中一部分兵力夺回这条路。
  赵泸亲自带兵冲锋陷阵,果然他带着五百人杀进去的时候发现马路上隔一段距离的驻守非常少,他带人杀过去的这些敌军还在抓一些燕民不知道去哪?
  赵泸毫不犹豫地将这股敌军给屠了,他找来了幸存的燕民询问了敌军抓他们是要去哪里?
  被抓过的燕民亲口告诉赵泸,先前有一批人会被蒙着眼睛去一个地方,可是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赵泸猜测这可能和舆国敌军秘密通往西北的通道有关。
  然后他将这批燕民移回城内,让他们往南边撤。
  现在他们的信也送不到京城了,也不知道京城那边打算怎么办?尤其是太子殿下会有什么打算?谁也不知道、
  而此时此刻,容铮这几天上朝除了让文官商定对策,然后她也十分有耐心让杨松贵对策其他两股往西北山区驻扎的军队。
  杨松贵给她列出了太、祖、时期打通的各个明道暗道,总共有十三条,其中这十三条早就被燕军给掩埋了,再经过三百年各自崩塌泥石流,路早已经不是路了。所以杨松贵出的暗道明道在其他臣子眼里分明是故意糊弄太子的。
  容铮并没有小看杨松贵,因为他提供的思路是对的,不然舆国敌军会从哪里过来?唯一的可能那就是可能还有第十四条暗道无人发觉,并且这条暗道可能三百年来都有人用着,同时可能还是西北山区本地人民都鲜少知道的存在。
  否则,这条通道不可能不会暴露的。
  现在西北都是山区占据了其实对舆国并没有好处,可他们驻扎下来也会成为燕国的一个边区隐患。所以无论如何都得将舆国军队驱逐出西北山区。
  随即,容铮提出一个问题:“当地山民不知道有这么一条路可以通过外境,但也未必完全不知道。”
  容铮想起古人总是喜欢用童谣民谣戏曲等方式去记载一些鲜为人知,但又广为流传的东西。比如古代名人沉金传说,因为真相往往摆在面前,有很多人却不当回事。
  而第十四条暗道也许就是利用这个心理来侥幸隐瞒秘密。
  容铮提出的疑惑,让杨松贵眉头一紧,觉得太子真的不简单,她居然会通过当地习俗来查找线索。
  杨松贵道:“太子殿下,您找朝中一个西北调任上来的官员问问不就知道了?”
  容铮觉得这家伙应该知道点什么,可他就是不愿意说,显然还是未认可自己。
  她也不在意便对着百官们道:“礼部可有官员知道西北的民俗?”
  一个官员便站了出来,他唱了一首当地的歌:“天茫茫,入地堂,阿哥寻路不知影,阿妹行过不见人。不惊不惊,哥哥趟过把人找,路口一转妹儿到。直把妹儿吓一跳,她话哥哥,哥哥你从何处来?哥哥笑说从天而降。把妹儿寻~”
  这官员唱完后,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到自己的位置。
  其他官员也憋住了笑,不是因为歌词,是因为这个官员唱的时候走音了。
  杨松贵则是用西北当地方言再唱了一遍,结果发现杨松贵唱的十分好听,不少人发现这西北方言的歌腔居然那么朗朗上口,唱起来整个人都要抖肩膀了。
  容铮听完一曲,她无奈起来,这个杨松贵果然是藏着掖着。
  她便道:“杨尚书认为这首歌和暗喻的第十四条通道有何关联?可有详细记载的地方?”
  杨松贵则是含糊其辞道:“启禀太子殿下,臣并未去过西北地区,您建设镇口城为了西北地区,难道您没查过当地文献县志,风土人情,便开始为镇口城发展而建设吗?”
  此话一出,其他官员纷纷对杨松贵不满起来,他怎么跟太子殿下说话的?即便他们平常对太子殿下独断的行为感到不满,可他们也没像他一样三言两语就带着刺儿。
  这也太不尊重太子殿下了。
  然而也有人发现太子殿下似乎和之前表现的不同,她非但没有责怪杨松贵,反而继续听着。
  其他人则是不解了,太子殿下这是又改变行事风格了?
  就在有人想能不能趁机在太子面前长一次脸,御座的太子忽然站起来对着大家以猜谜语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对暗道的分析。
  她道:“诸位大臣,你们可否知道天茫茫入地堂是代表着一中什么气象?”

第217章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46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假太子替身 [穿书]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假太子替身 [穿书]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