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另一份礼506


  这事胤禛下了封口令,在矿山没有勘察清楚之前,绝对不能泄露半点情况。
  不过蕙兰还是听到一些风声,她主要是从弟弟高庆被派出京城的事情里,琢磨出来的。
  现在就只等着时间流逝,那一天的到来。
  蕙兰相信自己送给胤禛的大礼,会让他欣喜若狂。
  恐怕不单单是胤禛会欣喜若狂,整个大清都会,那可是一座以现在科技水平开采几百年都不一定能开采完的巨大矿山,整个矿脉无比巨大。
  将这事告诉胤禛,蕙兰主要是有两个目的:
  第一就是给自己家里搞个爵位,发现了那么大两座矿山,胤禛不给个爵位可说不过去。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胤禛有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在他信任你的时候,给好处也绝对不会手软。
  比如年羹尧,一个辅佐恂郡王胤祯打赢西北之战的功劳,先帝当年是已经奖赏了年羹尧。但胤禛上位后,又拿这个理由足足赏了年羹尧两次,还将他旗籍抬到了汉军镶黄旗。
  说句不好听的,年羹尧之后会那么膨胀,膨胀到明明知道胤禛要收拾他了,也依然半点不改行事,纯粹就是被胤禛自己给捧起来的。
  外人看着这事牙酸的不行,可如果对象是自己,那就非常美滋滋呢,恨不得赏赐力度再大一些。
  第二就是让胤禛更加重视和准噶尔部的战争,避免,“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的大败,这一次失败,可算是把胤禛所有在军事上的进取心全部都给打没了,即便是后面重新打了回来,但胤禛后面依然把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内政上。
  避免这一战的失败,能更多的保留大清元气外。
  除此之外,中原人有个非常神奇的事情,从先秦时代到后面,但凡是能种地和有矿有利益的土地,那是无论如何想方设法都不会让其丢掉。
  即便是某些王朝武将不行,甚至于割地赔款的事情都有,但收复的心却一直藏在中原人心里,等下一个盛世,必然将其收复。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要上层阶级的人意识到那地方有利益才行。
  后世骂大清放弃北边那么多土地,实际上那些土地在大清都是不毛之地,一点利益都没有,驻扎反而花钱,分散兵力,自然割起地来一点也不心疼,反而觉得是甩掉包袱。
  谁知道那些土地里埋藏了那么多东西呀!
  这个时代在草原上的人又不认识铜矿石。
  嗯,是真不认识。
  铜矿石摆在没有相关知识的人面前,那就是一块绿色的石头,谁知道那能练成铜呀!
  铜器可是黄色的,按照一般逻辑来说铜矿石难道不应该是黄色的吗?
  只能说,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
  绿宝石岭的地名,可被叫了几千年,就没有一个草原人发现这笔巨大的财富。
  但对于入主中原的大清来说,只要证明草原上某个地方有巨大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巨大,那哪怕就是打成屎也绝对不会让。
  至少现在的大清不会让,又不是王朝末期,怎么打都打不赢的时候,到了那种时候,自然是不让也得让。
  不让的话,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这么大的事情,这么大的利益,这领头的必须要是宗室里懂军事的人。
  上辈子胤禛出兵攻打准噶尔部,可能的确是受到了年羹尧的影响,觉得对方是一盘菜,也或许是为了争一口气,结果派了岳钟琪和傅尔丹当大将军,负责这次征战。
  虽说军中也的确有宗室随军,但却不是领头羊,都是些类似于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战争这事真不是随便一个人指挥都能打赢的。
  岳钟琪和傅尔丹的确有本事,康熙末年他们跟着恂郡王胤祯打赢了,后面跟着年羹尧也打赢了,看上去这两人挺厉害的。
  可实际上,这两人都是一个出色的将校,而非是一个出色的统帅,得有人在上面指挥两人,同时也为两人抗住来自朝堂和八旗的压力,才能让这两人发挥出战斗力。
  上辈子胤禛敢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年羹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击败准噶尔部是大清的国策不假,但不击败对方,其实短期来看对大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所以有试错的空间。
  可多了两座矿山那就不一样了,宗室、八旗都不会允许胤禛这么做,必须要求一击致命,像先帝那样拖拖拉拉打个三征都不行。
  多耽误一天,就少开采多少矿呀,那可不是石头,是钱!
  断人钱财,可是如杀人父母!
  在这种情况下,在八爷党已经烟消云散,恂郡王胤祯已经向胤禛服软的情况下,胤禛是有一定几率复起恂郡王胤祯的。
  整个宗室,目前为止,就只有恂郡王胤祯有统帅大军的实绩,项目也对口是西北战事,而且还是打赢了的那种。
  不过这事蕙兰是没有半点把握,毕竟胤禛对恂郡王胤祯的态度谁都能看得出来,不加掩饰的不喜。
  但如果一旦成了,皇太后就会成为自己的助力,皇后之位,几乎没有任何阻拦了。
  可这事全凭胤禛的心思,根本就没有什么操作空间,连向皇太后和恂郡王胤祯透露一点,让其配合都不行。
  在无法百分之一百确定胤禛心意之前,绝对不能和恂郡王胤祯沾上。

第299章 另一份礼50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清穿同人] 清宫重生要逆命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清穿同人] 清宫重生要逆命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