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142


  “可你终归姓王,要嫁的人家姓严。”而月妈姓刘,感动之余还知趣而古板,“我只想看到你顺顺当当嫁人生子,那时我再还乡……也许那会儿,日本人就不在我老家了。”
  问题再次缠上洛英心间,“他……严孝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所了解的那个男人不过通过一张照片、一纸介绍,男人样貌端正且表情犹豫,自东洋留学归国,因为守孝不得不放弃在上海的工作回乡。且之前订过一门娃娃亲,最终因为对方“行径出格”,经过双方家庭商议才最终退婚。洛英对那个照片内的男人并没有什么在意之处,反而一直琢磨“行径出格”这四个字,她问月妈,“我总有些不放心,能说人家女子‘行径出格’的人家,未必是宽厚之家。”
  而月妈告诉她,“必然是那家女子做得太过分,不是闺秀之道。”
  洛英自己也不是什么闺秀,她刚满十三岁、在父亲还没有因大马的橡胶生意真正发达前,就随着母亲包起代表三水女工标志的红头巾入工地,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前后两簸箕石灰粉,赚取每日五角钱的工钱。挑了两年,少女的肩膀早就练得瘦硬,双手磨满了老茧,她父亲从大马回新加坡,春风得意又百感交集,说妻女不要在工地日晒雨淋了,尤其洛英,得以大龄插班入读华文女校,学了更多字,念了一点书,还畅想着日后读女子师范中学。从女工到女学生,前后也不过才过了三年。
  行径出格、非闺秀之道的事,难道指偷情?洛英不好意思问月妈,自己又一个劲往咸湿方向猜测,以致她自上海下邮轮,辗转人力车、汽车、马车、货轮……最后坐在浮在大溪上的鸬鸟船上,看着青黑的水面时,仿佛都闻到咸湿的气味。
  此时距离省城沦陷已经一年有余,全省依着杭州湾隔海而治,北边被日寇占领,早经历了一番人间炼狱。南面还是国民政府治下,三不五时遭到轰炸袭击,惶惶不可终日。沿着大溪铺排两岸的丰华镇就处在本省南北交汇处,日军、国军、新四军、本地治安团、游匪还有汪伪的势力在此地争夺激烈。据王家来接应她回乡的本家堂弟王洛雍说,“幸亏有孝同哥在间周旋,这才保住丰华镇没毁于战火。”
  坐在鸬鸟船上的洛英第一次看到江南水乡的繁忙气派,目送着顺江南下的杉木毛竹小舟,闻着船头舟尾飘过的桐油菜籽油香味,还有王洛雍耐心地介绍本家产业:“以米麦豆油为主,并有乡下百亩田可供收租,另在楠城还营有南货店,算得上丰华镇数得上的人家。”
  数得上的人家里没有适龄的女儿家,只有远走南洋的这一脉,不仅有个岁数合适的王洛英,据说还继承了富商父母的大笔遗产。王家话事的好说歹说劝动了新加坡的堂兄,将严孝同吹得天上人间绝无仅有,却没想到那句“行径出格”让王洛英耿耿于怀数年。
  女孩顾不上节气凉寒,嘴里哈出的白雾,手上冻起的鸡皮疙瘩都让她好奇,坐在鸬鸟船尾让道大船时,她看见还有两艘方尾头尖的船只与她们比邻而停。船上的帘子被一只白娇娇的手掀开,一位梳着坠马髻的年轻女人对着镜子剪着她盖在眉间的前刘海。眉目清秀间还有一丝让王洛英少见的风流气。女人竖起手腕,指尖拢在发髻上左看右看,不满足的样子看得王洛英笑出声。
  惊到对方后,那女人浅浅白了王洛英一眼,见是个留着双辫的学生妹模样的人,又似乎嗔了她一眼,也不做计较,反而打扮得更起劲。
  “那是什么船?”洛英问本家堂弟。
  王洛雍脸红,说那是“茭白船”。从他的表情和那船上女子的神态,月妈也猜出一二。后来重新上路,才小声告诉洛英,“又叫‘花船’,表面上是些吹拉弹唱,其实干得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洛英听了却有些难过,既因为月妈那种鄙视至极的语气,又因为那女人打扮时的入迷专注表情其实干净得很,过了会儿,她嘟囔了句,“哪有女人自愿做那种事的呢?”
  不知道怎么的,她又想起那位“行径出格”的主角、据说与严家退婚的贺姓女子,她也是干什么“勾当”的?憋了好几天,终于趁着天色微黑时问了王洛雍。
  对方连连摇头,“贺家那位啊……”他像要顾忌丰华镇上大户人家的体面似的在斟酌用词,“书念得太多,把个脑子读坏了。”
  王洛英第一次听说那人名为“贺绚”,如果严家是本地的富商巨族,王家是后起的耕读之秀,贺家祖上则更“清贵”点,“状元榜眼前朝都有过,书香门第。”她又想,一个名为“绚”的女人,生活势必也是多姿多彩,不负“绚”意。
  加上本就有的“咸湿”猜想,贺绚在王洛英脑海中的形象便更混乱:一会儿混入茭白船上那女人的风情,一会儿又代入偷鸡摸狗似的繁杂情史,还有在各色男人中纵横游走的好手腕,更有读书读坏了双眼的呆子模样。她甚至觉得自己步贺绚后尘和严孝同订亲,势必要被人处处比较评断——想到这,将被轰炸的恐惧、抗日的热情暂时抛之脑后,离丰华镇还有十余里水路时,王洛英开始在舱内打扮自己。
  说是打扮,也不过松了两只辫子让月妈重新梳好,再套上一件价格不菲的皮草大衣搭配她的倒大袖旗袍款式上,绒帽则牢牢扣在头顶,被两根辫子支得颇可爱。

第 75 章14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一见喜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一见喜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