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268


  每一个道具从设计师到结构工程师,再到制作、打磨、做旧处理、维护、储存……每一步都有专人负责。
  一次在拍摄中,一位群演打碎了手中拿着的保温杯道具。
  可还没等乔翼桥喊,只见道具组已经按照编号,从仓库中拿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备用保温杯,连上面做旧的纹理都一模一样。
  而在这个过程中,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演员们的调度问题。
  最多的时候,一个场景内有十三位群演。
  这是一场在学校走廊里的戏,所有群演都在做自己的事,有的人在走廊里聊天、玩毽子,玩沙包,还有人在讲题,走动……
  到了现场之后,乔翼桥发现因为每个人身高的差异,按照预拍摄的调度并不好看,所以就只能现场想出新的调度。
  安排这些人的走位本来不是太大的问题,乔翼桥很快就提前设计好了。
  难点在于沟通。
  这一幕中所有人都穿着校服,所以执行导演在按照导演的意思传达走位的时候,很难按照以往的场景里喊“那个红衣服的人往前走!”、“绿衣服的后退三米”这些话。
  而虽然大家都是帮里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绰号,但执行导演在交待情况和调度的时候很难第一时间反应出每个人的绰号,更何况有的时候“杰尼龟”、“皮丘”等等绰号叫起来也并不顺口。
  乔翼桥想了一下,最终决定,给每一位群演编号。
  按照每个场景,第一场的群演就是A1-A10,第二场就是B1-B13,以此类推。
  而他又让美术组去做了如同运动员一样的胸、背贴纸号码牌。
  这样在实际彩排时,每个人身上都写着编号,面对不同的调度,执行导演只用喊编号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没想到还误打误撞帮助到
  了道具组。
  以往每个人身上的服装、道具,他们都要写全名,面对重名的情况,还要写“李想1”、“李想2”这样的人。
  但如今每个演员都有编号,他们就可以按照编号调整人员的服化道安排了。
  简单易懂。
  乔翼桥把这份经验也记在了心里。
  如果以后,面对更大场面的戏,面对几百位乃至上千名群演,编号也必定会是最简单的方式。
  ……
  解决了群演的戏份之后,时间又过去了三周,拍摄已经接近尾声。
  其实除了穿帮和一小部分调度问题之外,整个拍摄过程无比顺利。
  一方面,乔翼桥认为这必然是预拍摄的功劳,另一方面,乔翼桥也觉得,可能跟自己拍多了戏,经验变得更加丰富了也有关系。
  《傩》的重点在于傩戏,但李巍的表现非常优秀,各位群演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三位老师的傩戏表演自是不必多说了。
  傩戏的部分反而拍摄的最顺利。
  乔翼桥想,真是不枉费大家长达四个月的练习。
  看来自己真是一个相信体验派方法的导演,他希望演员都能经过长时间对角色的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发挥各自的特质。
  拍摄在接近尾声的时候,配乐也做好了。
  此前的拍摄中,为了方便统筹和动作安排,只有鼓点。
  而配乐是帮里的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家伙做的,名叫周皮皮。
  乔翼桥之前听过他的音乐,风格是非常诡异的摇滚,和这次《傩》的配乐不谋而合。
  《傩》的配乐其实也是这部片子的一大重点。
  毕竟恐怖片的声效一直是制造恐怖点的主要因素。
  而在配乐中,周皮皮特意用了很多傩戏的原曲,以及各类民俗乐器。
  听说他为了这些配乐,每天都在听各地的各种傩戏,现在已经是半个傩戏专家了。
  在此基础上,他又融合了电子乐等等比较先锋的手法。
  乔翼桥听他讲完,就开始听起来。
  先听的就是第一场戏,爷爷、父亲和母亲为了儿子做法那场的配乐。
  起初,是寂静中暗含鼓点
  ,然后鼓点越来越躁动,瞬间,一声高亢的唢呐划破一切,以极其有冲击力的方式砸向了乔翼桥的耳膜。
  乔翼桥:!
  吓一跳!
  再之后,就是非常复杂的编曲,把诡异和狂热的氛围衬托的淋漓尽致。
  乔翼桥也听不出来到底都是什么乐器,但他只知道自己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听完一曲,乔翼桥摆了摆手。
  周皮皮立马紧张:“怎么了大哥,是我弄得不好吗?”
  乔翼桥:“不是……”
  “那是怎么了?”
  “再听下去,我心脏受不了……”
  ……
  配乐搞定之后,拍摄进度也来到了尾声。
  还剩下最后一场戏了,李巍从天台坠落。
  这一场,乔翼桥原本想的是利用鼓风机在绿幕前吊着威亚进行拍摄。
  效果还不错。
  可唯一有点让乔翼桥觉得不好的,就是中间有一段滞空的戏。
  那时候小巍正好看到家里人的祭祀舞蹈,整个空间应该都处于一种近乎失重的状态。
  在这短短的几秒里,很考验李巍的演技。
  事实上,李巍也把那种震撼的眼神演出来了。
  但效果却不好。
  在影棚里,没法做到失重的效果,只能做出“暂停”的感觉。

第59章 26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