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骆长寄点了点头。文渊阁大学士商岳,虽说在民间的名望比不上德高望重的大学士贺道渊,但也算位高权重。
  商恪又道:“倘若嵇阙一死,西境和葳陵双方的制衡便被打破,届时事态混乱,霍柏龄曾经做过的鸟事也早晚要被人知道,到时候就连陛下也护他不住。那时便是我父接任中书令掌权的最好时机。”
  骆长寄敏锐察觉到他提到霍柏龄从前做过的事时模糊地一带而过,然而他并没有在此刻去深究,而是说道:“而我既不是南虞人,又不在朝堂上,既不会将朝堂乱局通给北燕知道,又能够助你达成目的,一举两得,是吗?”
  商恪笑道:“骆先生很敏锐,也很直接。”
  “既然要共谋大事,自然不能欲盖弥彰。”骆长寄轻松地说,“骆某才疏学浅,未必能协助商公子走太远,但我们目标一致,可以合作。”
  “哦?”商恪眉梢一挑,“那嵇衍之倒是比我想象中还要本事些,竟能惹得古井无波的骆先生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骆长寄平和地笑:“我是什么样的人,商公子往后便知。
  “我们来日方长啊。”
  第4章
  “你听说最近的传言了吗?”
  周燮走进安澜君府的时候,安澜君本人对外界的信息仿佛无知无觉,躺在自己府上的小荷塘边的竹节椅上假寐,鱼竿漠不关心地扔在一旁,任凭鱼儿咬钩也视而不见。周燮看不过眼,上前抽走了他搭在脸上阻挡日光的书本,问道。
  嵇阙嗯了一声,心不在焉:“北燕来了位公主。”
  “不是这个,而且这已经是七日前的事儿了。”周燮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又道,“传闻说得很是模糊,而且只流传于街头巷尾,说葳陵来了个了不得的人物,还在揣测这人往后会不会掺和进如今的朝局。”
  既然只出现在街头巷尾,多半便来自民间,否则消息只能从葳陵的一千五百余位的京官中传出。民间视为了不得的人物,多半都是些传教和尚或者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闻名的江湖侠客,而其中以侠客居多。
  思及至此,嵇阙问道:“为何如此揣测。”
  周燮手一摊:“你又不是不知道,那帮老混蛋每当想到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儿不好本人出面,就会雇几个江湖门派帮主替他们下手。某些人搭上了葳陵的大官自然以为自己找了条结实有力的大腿,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想找个既能出谋划策又能背锅的替罪羊罢了,横竖说穿了也不过是没官衔的普通人,处理起来太容易了。”
  嵇阙沉默半晌,将扔在一旁的鱼竿捡起来扛在肩上往屋内走,周燮在后面叫他也只权当没听见。他走进书房,书桌上杂乱无章地摊置着好几摞信纸卷宗,他伸手在其中挑挑拣拣抽出一张来,上面只有短短两行字。
  【仙源何在?
  天泉漱锋,更在春山外。】
  他深吸一口气,似乎正强忍住内心翻涌的情绪,最后只咬牙低低地呢喃了一句:“…你到底想做什么啊。
  “小念。”
  *
  钱措自十三岁起便在宫里当差,到如今年过半百已是两朝旧人。伴先皇身旁时便时常听先皇议政,又亲眼看着皇子们一个个地长大成人。太子嵇晔登基后定年号元辉,他也名正言顺得以统领内侍省侍奉国君左右。先皇曾赞钱措心细如发,他自认自己别的本事没有,但普天之下想必不会有比他更懂得当今陛下言行用意之人。
  先皇去的早,嵇晔作为太子由几位德高望重的辅政老臣看大,其中犹以霍柏龄最为严苛。霍大人雷打不动地信奉着孔孟教条,陛下幼时念在嘴边的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因而一旦嵇晔有任何出格有违德行之事,霍柏龄都会上书并严厉指责,声称皇上乃万民表率,倘若不以纲常秩序严于律己,如何能够臻于长治久安云云。
  钱措看着当时尚且年幼的小皇帝觉得不是滋味。遁月里暑气重,他担忧嵇晔在位于冬凉夏暖的丹若殿中处理政事会对龙体有损,遂建议嵇晔将批阅折子和休憩的地方换成了位于丹若宫东南方向的泬寥殿内。
  泬寥殿毗邻宫中唯一一片湖泊,夏日时比起被阳光烤的火辣辣的丹若宫自然要惬意得多。
  而此时,见嵇晔坐在太师椅上揉着眉心,吐了一口长气,钱措忙奉上一盏白毫,以千峰翠色茶器为底,也为这酷暑带来些许凉意。
  钱措轻声提醒:“皇上,该用午膳了。”
  嵇晔静静地坐了一会儿,起身道:“让他们送去春华殿吧。”
  钱措心明眼亮,当即下令摆驾春华殿,又试探性地问道:“皇上也有挺长时间没见小皇子了,奴才是否要去泰华殿知会一声?”
  嵇晔道:“不必。午膳而已,不急这一时片刻。”
  钱措跟在嵇晔身后跨出殿门,心中长叹一声。
  既不是特意为了见小皇子,那便只是为了去见春华殿的主人了。看来皇上近几日是当真为朝堂之事烦躁。
  春华殿内,桌椅寝具一色半新不旧,方桌前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一支斜插在瓶中的绿萼梅如今也不过只剩下光秃枝干并些葱茏绿叶。
  六瑶曾建议自家娘娘折些夏日里开的正艳的花,诸如夏荷茉莉之类来装饰书桌,但她家娘娘却始终不应声。娘娘很少反驳别人,但只要她不认可的道理,她便一并装作没听见。

第4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烧灯续昼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烧灯续昼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