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常识判断


  这是又一种见所未见的地图!
  但也是最为清晰直观的地图!若是以此来行军布阵,必然事半功倍,出奇制胜!
  是个好东西,若是能在小板子上,一点点全都看清,就好了。
  嬴政的心里头开始生出一个想法。
  唐朝。
  李世民的心里头也有想法,并且他还想到了实现的方式。
  获得额外弹幕权限!
  只要大唐有人获得这个权限,无所谓是谁,便可向天幕提出,将此图片放在评论区。
  想来,天幕定是乐意的。
  李世民当即便准备与几位肱骨商议,如何将额外弹幕权限的获得之法,既尽量掌控在朝廷手中,又能大范围使用的方式。
  几乎是异口同声的,他们都提到了“百骑”。[1]
  北宋。
  战场上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自打大量地用上火药,和新改良过的飞弹后,战场的形势的确扭转不少,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金人也开始大量地回以火药。
  你来我往后,冲锋陷阵的士兵也遭受到了更为惨烈的伤亡。
  这场仗打到这里,性质已然开始出现了改变。
  此时,双方都在紧绷对峙着,估量着对方手头的火药,估计着对方的补给。
  对于大宋来说,他们很希望天幕能给出一张,他们现今能用得上的,却又像是天幕中那样精细的舆图来。
  新改良的飞弹效力拔群,但是在经过大量使用后,他们觉得这飞毯,若是用于夜袭,也是绝佳!
  眼下,趁着金人还未掌握到飞弹的制作,倘若再有当前地形的舆图。
  那么他们便不必拔营,明面上大军未动,实则令精骑小队带上飞弹,按照舆图打金人个措手不及,并在金人追击之前,快速离开。
  亦可根据敌情,选择诱敌深入,将其伏击。
  他们需要,再次改变这场战役的性质。
  明朝。
  朱厚照看着这长城,同时命人拿来了长城修建图加以对比。
  他对比了几处明显的地方,几乎可以确定,后世所说的长城,便是他们大明所修的长城。
  可奇怪的是,为何提到长城,后世的人只说“秦始皇修长城”?
  作者有话要说:
  真的,不能再熬夜了。跟热搜说的一样,我的甲状腺要“熬”不动了……[1]龙武军,一为军号,唐朝有左右龙武军。最初,唐太宗选拔飞骑中的骁健之士,组成“百骑”,作为骑从护卫。·
  第81章 常识判断
  【OK,最后一道常识判断了嗷!
  我这两天的常识题目,抛开时政、法律不谈,准确率明显是上升了一点的。
  最后的这道错题……在我看来,考试中一旦出现这种题型,那么就属于25%随机概率题了,答对就是加分项的那种。
  没错,就是问你正确的有几项!
  题干太长直接略过,就问以下六个历史观,与所给出的古籍出处,对不对得上。
  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
  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③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晋书》
  ④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孙子兵法》
  ⑤高筑墙,广积粮。——《宋史》
  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春秋》
  选项A、2项
  B、3项
  C、4项
  D、5项
  说实话,主播都不知道是这样的选项比较离谱一点呢,还是给①③⑤、②④⑥这种编号的选项更离谱。
  这题,鉴于文字比较多,咱就看一分钟的时间,然后再来看答案,有多少人选对了。】
  明朝。
  朱厚照刚念叨完长城,就又在这道题里,听到了无比熟悉的字眼。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厚照缓缓念道。身为大明的皇帝,他若是连这九个字都不知道,那才叫德行不足。
  而这九个字,不仅是助太祖一统天下,登基称帝的良策,更是他懂事起,便深刻烙在心上的“忍字诀”。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稚嫩的帝王亦如此。
  于他而言,暗自积聚力量,以待来日,便是最好的办法。可有的人,就连这么点时间,都已经不想给他了。
  一想到来自朝堂上下、内外的多方压力,朱厚照就用力地闭上了眼睛。
  秦朝。
  李斯光是听到那些典籍的名字,就知道这些是史书。
  有唐、有宋,就连汉都好,可唯独没有秦。
  但李斯一想到此前,天幕曾念过的后世诗人有关大秦的诗词,什么《阿房宫赋》、天下苦秦就义,就知道在大秦之后,但凡是提到大秦的,就没有半个好字!
  是以,他虽然心中有所不忿,但还是能自我宽慰几分,心道与其再让陛下听到些粗鄙不堪的污言秽语,倒不如什么都没有。
  毕竟更多的情况下,被天幕提起,准没有什么好事。
  李斯这般一想,突然就挺直了腰杆,他并不详知汉、唐、宋的历史,今日说不定,又是个看他朝好戏、令大秦不要重蹈覆辙的好日子!
  李斯摸了摸胸口准备着的纸笔,又用余光瞄了瞄面无表情的陛下,心中开始挑选起了奋笔疾书的最好时机。

第81章 常识判断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章节

正文卷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