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教育的发展


  这两个起源说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南宋。
  朱熹想到,天幕之前是提起过教招的,后来根据弹幕的解释,他才知道,原来在后世,不止为官要考试,为师也要考试。
  这一点和南宋有相似之处,比如国子学、太学的教授,便如同后世需要经过考试才能成为的公办学校教师。
  而诸如教馆、私塾、书院等的夫子、大师,便如同后世不需要考试的私立学校教师。
  要说现今和后世最大的不同之处,大概就在于教师所学、所授的东西。
  教育的起源?四种学说?
  虽然天幕说他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但后面的模仿和本能的观念,也是不对的。
  朱熹觉得教招的内容,比那考公,要来的更令人感兴趣。尤其是他能够听到很多他能够去理解的东西,并且去剖析,别人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
  朱熹认为,他能从别人的观点中,发现自己所忽略的东西。
  【教育的发展。
  首先是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非独立性、原始性,实行公育公养,会和宗教仪式联系在一起。方式一般是类似于口耳相传这样的词。
  然后是古代社会。
  特征有四个,分别是,一,产生了学校。
  二,和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产生性。相关名言有“樊迟请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君子谋道不谋食”、“劳心者治人”、“万般皆下品”。】
  秦朝。
  突然不用去猜题做题了,嬴政第一时间觉得有些不适应,但他更担忧今后天幕所讲的内容,是否不会再有大用,不会再有诸如秦律、《伤寒杂病论》等的分享,不会再对未来进行预知。
  但很快,他就发现,只是侧重有所不同罢了。
  而更令他惊奇的是,一场针对于选拔夫子的考试,其所涵盖的内容,远不单单是板子上的那些课程。
  作者有话要说:
  双开人今天来不及了,浅更一点先!不知道对于教招,大家爱不爱看?·
  第90章 教育的发展
  在嬴政看来,甚至夫子考试内容的所思所虑所想,远比为官的,要来的深远。
  譬如天幕紧接着又说的那几点。
  阶级性,天幕以西周的学在官府为例,同时天幕又说了等级性,以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为例。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嬴政重复了一遍这两句话,隐隐明白了所谓阶级性和等级性的意思。
  自孔丘周游列国,有教无类,再至百家争鸣,天幕所讲的教育的阶级性便已消亡,但到底君与臣、官与民,这便有了等级性啊。
  这也就是天幕所说的另三个“性”,道统性、□□性,以及象征性。
  【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首先是奴隶社会,以春秋和战国为分界线。
  夏商,我国最早的学校在夏朝,最早的小学在殷商。庠序校,庠最初是养羊的,后来变成养老院。序是射箭的,校是……射箭的。
  学习内容,一个是军事,习射,另一个是宗教……什么,什么尊祖。】
  何夏夏卡顿了下,到底是好久没背过了。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她还能记得这么多,全靠今年是她第三年考试了,今年背完,何夏夏觉得第一章的“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估计都要变成她的永久性记忆了。
  她瞄了眼资料,是敬天尊祖。
  何夏夏正准备继续被,但几天的直播下来,她的眼神很是习惯性地往手机上瞄了一眼,恰好这个时候有一条红框的弹幕升起。
  何夏夏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位姐妹也是个卷的!
  接着她才注意到,弹幕的内容是【春秋和战国是如何划分的?有什么区别吗?】
  这个问题虽然和考试内容无关,但何夏夏恰好还真就知道那么点。
  因为她以前一直是“春秋战国”连着念的,哪怕在备考公务员的时候,也没有考点会特别地将这二者区分开。直到她在备考教招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夏朝到春秋是奴隶社会,战国到清末鸦|片战争前是封建社会。
  当时何夏夏就好奇了,这两时期在她看来,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那一堆小国搁那不停掐架的时间段,居然还能有区别的?于是她就上手查了下。
  何夏夏想了想,反正也就几句话的事,就直接说了。
  【秦某人你好呀,你的这个问题,主播可以浅薄地回答一下自己的见解。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播当时看了很多解答,最广泛认为的区别就是土地所有制关系。
  周天子那时候,实行的井田制,那句著名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1]就是讲的周天子,天底下所有的地都是周天子的。
  春秋战国的时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间你来我往,从一开始的尊王攘夷,到后来的彼此兼并,都涉及到了新获得的土地。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土地不是周天子分封的,那还是“王土”吗?
  诸侯还是“王臣”吗?
  并且这个时候,随着铁质农具的出现,变法的大力施行,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首先是“私田”被开垦出来了,接着诸侯也想提高税收啊,土地也就真正开始走向了私有化。

第90章 教育的发展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章节

正文卷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