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图形推理


  “共同的规律?”
  “特征?”
  北宋。
  白鹿洞书院的学子们望着天幕,心下茫然:“这不似八卦。”
  “后世的科举何以要考这等……题目?”
  【这道题目的规律就是八边形里面的最大面,是五边形,还是三边形。
  145都是五边形,236是三角形。所以这题分类是B。
  但在找到这个规律之前,我数过有面数、交点数、奇点数,都不对之后,才考虑了最大面和最小面。
  还是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的。】
  唐朝。
  六学的学子各自聚在一处,飞快地描摹下了那六个图形。
  只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天幕所说的面数、交点数、奇点数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最大面和最小面的。
  直到一个用树枝在地上不停扒拉的学子惊呼出声:“你们看,这些图形都是八条线围成,是八边形。那其中这一块,围住它的是五条线,就是五边形。”
  马上就有一堆人聚拢到他的身边,接着说:“那么最大面的意思,就是这个八边形中,被线围出来的最大一块。”
  “妙哉!”
  “不知你们可注意到了这道题上方和下方处的题?我与贤安兄各誊抄了一题。”
  作者有话要说:
  要和爸妈出去旅游,这几天微微少更一点字数[捏手指]会定时在16:00回来后恢复晚上0点的三千哈!见谅见谅!也祝大家节日快乐啊!
  第14章 图形推理
  说话人手中的题,画着的是一个九宫格。
  第一行的图案从左往右分别是:
  一个十条直线收尾相连,组成的星星状图案(中空的五角星)。
  一个最上面口字和下面两个口字分别重合半条边的品字。
  一个圆圈里面有个树杈子(和半径重合的倒Y字母)。
  第二行的图案从左往右分别是:
  一个扁长的六边形中间偏上的位置有个小圆圈。
  一个微微倾斜了些的扁长六边形,腰处两个转角上还有一条线(一条直线将六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和陀螺的侧视图差不多的五边形)。
  一个“申”字。
  第三行的图案从左往右分别是:
  一个四条线收尾相连,两竖两斜的图案(M)。
  一个两个瘦长四边形上面有三根收尾相连的线(类似耳机的图案)。
  一个圆弧和一个点(?问号)
  而这道题的选项分别是:
  A、三个三边形的头戳在一起(三角形的四叶草头顶少一个三角形)
  B、一个三边形上面连了一横一竖两条线(T)
  C、一个圆圈顶上缺了一块类似三边形的(中空爱心)
  D、和这个字母一样的放大图案(D)
  “这题是何意?”学子们七嘴八舌。
  “你们瞧这里,天幕在这里写的答案,是这个东西!”誊抄题目的人指了指他画的一条横线,上面是个字母B。
  而横线前的一行字是:填入?处呈现规律性的是。
  虽说这些字和他们所用的不同,但大同小异,稍微推敲下还是能理解到意思的。
  “这道题目的意思,是要选出这四个中的一个,放在第三行第三列的格子中,有所……‘规律’。”
  “这……”
  学子们面露难色,题目是理解了,可他们无从下手解题啊。
  “华腾兄不必忧虑,我还有几条天幕自己所画的线未添上,添上后华腾兄必定一目了然。”誊抄题目的学子看起来已经对解法了如指掌。
  “哦?风霖兄且添上,让我等来揣摩一二,该如何解开此题。”
  在一众学子急不可待的催促下,洛风霖执笔,在每个图案上画了一条线。
  有些学子瞧着依旧愁眉不展,但有些学子的眼睛已经越睁越大,隐隐找到了法门。
  直到确认完最后一个图案,规律合的上之后,他们情不自禁地欢呼了一声。
  “如何如何?”
  “这题的规律是怎样的?”
  “天幕所画的这些线是何意?”
  被围着探问的几个学子面上一副谦虚的模样,嘴角却忍不住高高翘起,挺着胸膛自豪地在地上用树枝勾画起来。
  “你们瞧,若将这个图案看作一张剪纸花样,沿着天幕所添的这条线一折,是否全都和合上了?”
  “是极!是极!”
  “但这四个图形都能如此,可是同这条线的方向有关?唔,好像不是。”
  洛风霖眼含提示地看向这位同窗:“思路是对的,你再想想,瞧瞧这些线在图案上的位置。”
  经这么一提醒,陆续有学子看了出来。
  “啊!第一列图案上的线,是穿过了尖锐的角,第二列是穿过了线,第三列是和线贴合着!”
  “竟是如此!”
  “幸而现如今科举不似后世考编,不然我只怕没有这方面的天分了。”
  “我倒是相反,若是考这些而非策论,我定能轻松不少。这些题都是有定式的,比策论来的简单。”
  一时间,学子们都各有想法,气氛出现了些微的迟滞。
  直到另一位学子林贤安解开了他所誊抄的题目。
  这题又是不同的类型。
  题目中是五个六边形,内有一大一小两个圆圈。

第14章 图形推理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章节

正文卷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