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类比推理a62

  他恨不能这就同天幕联系上,让她多说说封禅的事,也好让前人好好听听他的功绩,免得一提到他这后世子孙,就以为他只干了些破事。
  他李隆基现如今也算是一手开创了盛世的,得让前人们知道才行!
  另一边。
  还未写下《望岳》的杜甫,此时已经有了漫游泰山的想法。
  总不能哪一日这首诗被尽数念了出来,而他本人,竟连泰山都未去过吧。
  那多滑稽呀!
  还有就是——
  “上李邕?”杜甫有些好奇,李邕曾来过家中拜访,父亲称他的碑颂一绝,行书也极好。不知李太白会写些什么?
  【查到了,是封禅之后了。
  主播还顺手查了下,李隆基是倒数第二个去封禅的,在他之后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宋真宗赵恒了。
  说真的,宋真宗不觉得这个封禅有点子晦气吗?
  李隆基去之前,还是开元盛世,去后就安史之乱了。
  而且宋真宗本人去封禅的理由也很离谱。
  他去打仗,大宋明明是战胜方,他却要和对方议和、给对方赔钱,之后发现风评不对了,他就想要作假“祥瑞”去封禅。
  讲真的,宋真宗他肯定是知道,自己这是在闹笑话吧?】
  北宋。
  赵恒被说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早不讲,晚不讲,偏偏这个时候讲!”赵恒恼怒的不行,他再过几日就要去封禅了,眼下他是去?还是不去?
  赵恒连忙命人去传王钦若入宫。
  【不查不知道,赵恒和李隆基的缘分还挺深。
  李隆基给他儿子改了五次名字,而赵恒被他爹改了四次,最开始他和赵匡胤的儿子一样,是德字辈,叫赵德昌。后来赵匡胤的儿子死完了,赵光义就开始给改名了。
  嘿~你们听听,这里头的弯弯绕绕~】
  赵匡胤在听到赵恒的时候,还以为是赵光义的哪个子孙,却不曾料到,竟是被自己养在身边的赵德昌?
  这小子明明挺聪慧的啊……
  赵光义则皱皱眉,怎么会是老三继位?老大呢?
  【跑偏完,继续来看《春夜喜雨》,这首诗我记得超深刻的,因为有一年教招的古诗默写,就是给了这个诗名,让写有“雨”字的那一句。
  结果我死活想不起来,最后蒙了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对不起,杜甫。对不起,韩愈。
  后来我就记住了,《春夜喜雨》的开头就是“好雨知时节。”
  B项《长恨歌》出自白居易,真的好会写,开头就用“汉皇重色思倾国”来影射李隆基。】
  西汉。
  刘彻第一时间抬起头来:汉皇?什么汉皇?哪个汉皇?
  “天幕虽然总将朕挂在嘴边,但这个汉皇,绝非是朕。”刘彻清了清嗓,对着大臣们郑重强调。
  “陛下励精图治。”大臣们赶紧地夸赞起来。
  平阳侯:……
  【长恨歌是很好的文学作品,但是历史方面就不太写实了,可能也是怕触犯龙威吧。
  真实的杨玉环,是好好的寿王妃当着呢,被公公李隆基给看上了,进宫成了杨贵妃,变成了寿王的小妈。
  到了后来安史之乱,李隆基逃命的时候,他因为“受到”士兵的逼迫,所以“无奈”给“祸国红颜”杨玉环赐了白绫。】
  唐朝。
  李隆基已经看不下去乐舞了。
  他竟……竟还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不应当吧……
  定然是诗作属实,而史书却遭人篡改,才叫后世产生了误会!看来他想要靠文人诗作而保住清名,也是不大行得通的。
  蜀州。
  尚且年幼的杨玉环有些懵懂地看着天幕:这位名字和我一样的姐姐,好像有点可怜呀。
  寿王李琩则恨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掏掏耳朵:寿王……妃?!
  【C项《示儿》,诗人是陆游。】
  南宋。
  原本还在对这首诗好奇的陆游,一时间有种奇妙的感觉在心头萦绕。
  他竟与李太白、杜子美、白乐天这些大家出现在了同一道题中?
  “示儿,是写给儿子看。”陆游想到此前天幕讲起的《颜氏家训》,莫非他年老后,也写下了类于家训的东西?
  这令陆游越发地对这首诗好奇起来。
  【哎……】
  何夏夏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首诗,相信只要是看过的人,就很难忘掉。
  一共28个字,却写尽了陆游的爱国热忱。
  他这一生都想着北伐,想着收复失地,他心怀着国家和民族,可是他的满腔抱负,又怎么可能在一个没有风骨的王朝得到实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直到临死之前,仍期盼着大宋的军队能够收复失地,北定中原,他知道自己看不见“九州同”的那一日了,于是就写下了《示儿》。
  可悲怆就悲怆在,陆游死后不过几十年,宋朝就彻底没了。】
  大概是话题有点沉重,弹幕也刷地慢了下来。
  之前还是满屏的“唐琬”、“沈园”、“钗头凤”,现在已经被“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给盖了过去。
  何夏夏看着这些弹幕,不禁有些感怀。
  她赶紧提了一口气,用轻松的语气把这股凝重给打散。

第33章 类比推理a6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章节

正文卷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