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延伸79


  没一会儿,介子推就为以后会发生的一切,找到了理由。
  公子重耳尤为激动,起身向着介子推作揖感激:“若他日,不与子推共心,上天视之!”
  【说到这,我觉得晋文公这个人蛮矛盾的。
  我认真看了一遍,就觉得《史记》上写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像是同一个人能干出来的。
  与其说他的流亡之路,倒不如换个角度,从他娶妻生子的视角来看。
  起先他流亡的时候,已经是40多岁的年纪了,这个时候肯定已经娶妻生子了吧?但是我没看到过相关的记载,也不知道他们最后咋的了。
  反正从重耳逃亡开始看,他一开始是逃到了他母亲的故国狄国,在那里娶妻生子了。
  几年后,他爹死了,国内发生了一系列事变后,大臣来找他继位,他说自己不配,让他们立别人。然后他弟继位了,他弟这个人吧,人品不太行,不仅言而无信,还杀了之前要迎重耳的大臣。
  搞的人心尽失之后,他弟就怕百姓都去依附重耳,所以就要去追杀重耳。】
  晋国。
  晋献公死后,里克等人杀了奚齐和悼子,正准备使人迎回公子重耳。
  前去狄国的人选都已经定下了,就是公子重耳的舅舅狐毛,他还是一直跟随在公子身边的狐偃之兄。
  本以为这事情肯定稳妥万分,不想忽然听见天幕这样一说。
  他们的心,直接凉透了。
  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继续去迎公子重耳尚有一丝转圜的余地,但若是退而其次迎回公子夷吾,只怕是必死无疑。
  【重耳一听这事,就准备跑路,这个时候他对妻子说了一句很茶的话。
  “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1]
  你等我二十五年,要是我二十五年后还不回来,你就另嫁了吧。
  真的,就那个时候的平均年龄……
  重耳!你让人家等你二十五年?你那时候是去逃命,不是去继位,你根本就不确定能够在二十五年内就把人接去享福,你说这话亏不亏心呐!】
  弹幕:啊这,这很难评价……
  弹幕:主播你早说呀,那我就对他后面会做出放火烧山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了。
  弹幕:所以后来呢?他当上晋文公之后,把妻子孩子接回去没?
  【接肯定是接回去了。别急,咱按顺序来看。
  重耳又开始逃亡,他逃到齐国之后,齐国的国君将一个宗女嫁给了他,又是一通恩恩爱爱。
  哦忘了说,前面重耳在狄国也是恩爱生活了十几年来着。
  重耳在齐国生活几年之后,齐国的国君死了,局势不妙起来,跟随重耳的狐偃等人就开始密谋要离开。
  不巧被齐国妻子的侍女听到了,就密告给了妻子,妻子是个远见卓识的女人啊,她不仅杀了侍女,还告诉重耳要志在四方。
  成语“志在四方”就是出自这个时候。
  但是这个时候,重耳却说:“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於此,不能去。”[2]
  ……
  最后是妻子和狐偃等人用计,用酒把重耳灌醉后,带着他离开的。注意啊!前方高能!
  醒来后的重耳暴怒,说要杀了他们,还说要是事情不能成功,就吃了他们的肉。[3]】
  秦朝。
  这已经不是嬴政第一次听到,有关于晋文公的故事。
  但却是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听人以批判的口吻来说起。
  在天幕的口中,晋文公似乎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这让嬴政觉得奇怪。
  西汉。
  刘彻一个人独坐着,此时他已经隐隐有点后悔独处的决定了,因为想说的话太多,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天幕是如何知道晋文公说过这些话的?”
  “那朕……朕同皇后她们说的话莫非也……”
  “哎,这还是天幕第一次这般详细地说起一个人的生平来,虽然难堪,但是可见天幕是认真去了解过这个晋文公的。但天幕对朕就是一知半解的,之前的抽奖,也没有给朕!”
  唐朝。
  “是《史记》!”
  李隆基惊呼,他感觉有一股阴冷之感,如蛆附骨,一点点蔓延至全身。
  《隋书》由魏征所写。
  那后世所看的《唐书》、《唐史》呢?是何人所写。
  李隆基顿时觉得,天幕口中有关于他的那些事情,他未必做了,说不定只是宋朝的人胡乱揣测,施加在他身上的。
  他瞬间就什么都不担忧了,直接令人喊宋璟进来。
  他要同宋璟好好谈一谈,如何才能防止后世胡乱书写唐书,以至让天幕有了错误印象一事。
  【略过一些不欢迎重耳的国家不谈。
  接着,重耳到了楚国。在这里他没娶妻,到是有了一个“退避三舍”的成语,答应以后用退避三舍来报答楚国的国君。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哪里是什么退避三舍,分明是诱敌深入,打败楚军。
  这事暂且不提,重耳总算是经由楚国到了秦国。
  于是!第三次娶妻来了!
  秦国的国君直接嫁了五个宗室女给重耳,其中有两个还是重耳侄子的妻子。
  这里要说一下,是晋国太子在秦国为质,听说父亲病危之后就跑回去了,让秦国国君很生气,就想扶持重耳。

第43章 延伸79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章节

正文卷

[历史同人]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