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蹭我瓜吃_分节阅读_第172节

  楚婳解了渴,又发觉老太师老太傅的眼神暗示,终于意识到自己忘了什么。
  她对皇帝歉意地笑笑:“儿臣思虑不周,还请父皇见谅。”
  皇帝颁下圣旨收了楚婳当义女,可她一直谨守本分,对着皇帝喊“皇上”,对着别人自称“楚某”而不是“本宫”,总让皇帝有种“楚婳是不是不想当朕女儿”的感觉。
  这一声“父皇”把皇帝喊得通体舒畅:“无妨,婳儿一心为国,又是初涉政事,有所不周是必然的,以后空闲了多来宫里,父皇教你。”
  楚婳笑意嫣然:“多谢父皇!”
  “诶!”皇帝更高兴了,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官员们:“……”皇上,您是不是太好哄了亿点点?


第130章
  楚婳给得太多了, 每一样都能给国库赚来大把大把的银子。
  银子都准备好了,皇帝和百官怎么会不同意修路呢?
  公主府派人修建的水泥路才开了个头,他们中就有不少人去看过, 水泥路修建好后, 也都乘坐杜仲胶所做的轮胎来回走过好几趟。
  有这般平稳的路可走,有如此减震的车可坐, 赶路又快又舒服,傻子才会不同意。
  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干的活有点多。
  自从那天在御书房接下任务,百官们就开始疯狂干活,梦里都在想该怎么安排和赚钱。
  这会儿他们可算明白, 早前吏部尚书被十几种化肥逼得差点告老还乡是什么滋味了:确实头秃。
  整个朝堂所有部门都开足马力, 上到部门老大, 下到跑腿小官, 每一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今年科举入仕的这批官员们是幸运的,他们刚来就有事可做, 不需要在闲职上一蹲就是好几年, 只为了熬资历。
  今年科举入仕的这批官员们又是不幸的,自昭明公主的婚假结束后回到朝堂,调入户部成为户部郎中, 所有人都被她指使得团团转。
  要问一个五品的户部郎中,为什么能够指使那么多一品二品三品大员?
  没办法啊, 昭明公主特会赚钱。
  她甚至不需要摆出自己公主的身份, 只要问一句“想赚钱吗?想让国库丰盈起来吗?想修路吗?”,就有官员抢着干活。
  大盛的官员和百姓都受够了被人嘲笑国库没钱的日子, 软肋一被戳, 没有不应的。
  户部这边的活最快完成,不是他们的任务轻, 而是干活的人比较多,而且特别对症。
  早在楚婳女扮男装替哥上朝期间,就从二皇子的后院挖了一群女眷来户部干活,她离开后,这群女眷离开几个,后来在后院待得无聊就又回来了。
  这一批任务分配下去,七成都被能干的女眷们包圆,余下三成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户部官员的女眷们支的招。
  女眷们的手上有自己要打理的铺子,有了现成的方子,拉来一些现成的劳动力,没几天铺子就开张了。
  楚婳提供的方子中很多都是大盛没有的新奇玩意儿,包括各种甜咸麻辣的零食,也包括麻辣烫、串串、烧烤、火锅等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整改升级的小吃。
  比如说:火锅。
  大盛的说法是锅子,用的是铜锅,一个结实的铜锅打下来没几两银子搞不定,注定很多人家都吃不起。
  而吃得起的人家也只会在冬天冷的时候拿出来吃吃锅子,不会一年四季都吃,更不会万物都放进火锅里去。
  京城第一家火锅店开业当天,打出了“昭明公主吃了都说好的火锅”旗号。
  百姓闻讯而来,有钱的自己开一桌,菜单上有的都来一轮,没钱的一家人或者几个人拼一桌,多点些蔬菜。
  很多人都是冲着昭明公主的旗号来的,本想吃个偶像同款,没想到这一吃……咦?还真的很不错哦。
  菌菇汤清清淡淡的很鲜,麻辣锅辣得浑身舒服,猪肚锅的汤底都能直接喝了!
  不少人当即爱上火锅,一天两顿地换着汤底吃,有人把吃剩的汤底带回家拌饭,呼噜呼噜就是一大碗,特别带劲!
  吃食的生意是最好做的,资金回笼也是最快的。
  不少商人看到这些生意里的赚头,找上了东家,想重金购买方子,这个时候就会面临加盟或分成的选择。
  是楚婳给提的意见:“大盛这么大,生意这么多,潜在客户几千万,朝廷想把所有生意都捏在手里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你们要说朝廷力量大,没什么不可能的,但何必呢?朝廷是为了把控大盛的整体走向,有太多事要做了,真要将整个国家的生意掌控在手里,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必出蛀虫。”
  户部官员们:“……”
  贪污,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永远禁止不了的恶习。
  楚婳:“采用加盟、分成的法子,能收取一定的加盟费或分成,不需要太过费心,商家们为了赚钱,也会绞尽脑汁地经营,有什么不好?”
  经过一番分析和思索,户部同意这种经营模式并复制应用到其他生意上,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让烧烤火锅等各种吃食店铺开遍了大盛。
  各种美食遍地开花后,京城带头举办起了美食街、美食节的活动。
  有了良种和化肥之后,田里的收成多了不少,百姓手里有了余钱,眼看日子越来越好,也舍得把钱花在吃食上。
  吃食的原材料大多是家禽和蔬菜,和地里产出的关系很大,需求一大,百姓们辛苦是辛苦了些,能赚的钱多了,日子也过得更有盼头,形成良性循环。
  没几个月,各地有样学样,美食街美食节的活动有了向周边各国辐射的趋势。
  工部的纺纱机和飞梭第二个出成果。
  工部聚集着大盛顶尖的技术人才,在有图纸的情况下制作几架机器,那是手到擒来。
  二十倍速的纺纱机一出,轰动京城,纺织行业立马卷了起来。
  紧跟着,兵部的自行车、三轮车也出来了,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呲溜一下就飞过去了,速度快得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眼花。
  这两样的出现进一步加大市场对杜仲胶和橡胶的需求,很多种杜仲树的百姓都乐开了花,一部分人迅速加大种植量,也有人后知后觉跟着去种。
  就算再过几年,大盛能种橡胶了,杜仲也是一味药材,百姓种了不亏,还能把这一门赚钱的手艺传给晚辈,那就更不亏了。
  百姓们总觉得大盛像是开了挂,朝廷各个部门就跟比赛一样,一个接一个研发出好东西。
  在这波无形的竞赛之中,反倒是本以为该得第一的礼部落后了。
  礼部官员对自己编写的故事和包装设计具有极高的要求,一个个不是强迫症患者,就是完美主义者,用放大镜盯着各处细节,一点点地抠,确认没有一丢丢茬可找再交稿。
  精益求精嘛,挺好。
  楚婳没什么意见,就是礼部尚书气得够呛——比其他几个部门速度慢,令他觉得没面子。
  好在他们精心准备的故事和设计全部应用在香皂、洗面奶等日用品,胭脂、石黛等化妆品上,这些东西经过宣传后被很多不差钱的贵妇人收入囊中,非常赚钱。
  而把这些运到周边其他国家去以后,价钱狠狠涨上一番两番都有人买,乐得整个礼部干劲更足,立誓要掏光西戎北狄东夷那群鳖孙子们的银子。
  相对而言,太仆寺的动作是最慢的。
  楚婳知道怎么规模化地孵化鸡鸭鹅蛋,却不是很清楚具体的条件和温度细节,还需要太仆寺的官员自己摸索。
  皇帝得知这些方子的赚钱能力后,乐了好半天,对林友和陈九说:“昭明别是财神爷下凡吧?”
  陈九见皇帝心情好,跟着调侃了句:“昭明公主这么能赚钱,不是财神爷,那也是聚宝盆成精啊。”
  “噗。”皇帝被逗笑了,摆摆手,翻开一旁的另一本册子。
  见状,林友和陈九默默往后退了一步。
  皇帝看清册子上的内容,笑容一点点消失,而后变得麻木。
  这是户部送上来的水泥路铺设账本,仅仅这一项,把上面那些赚钱的生意盈利全填进去还不够,又从国库里支出了一部分。
  前面他有多高兴,现在他就有多心痛。
  怪不得楚婳一下子给出那么多好东西呢,敢情所有好东西加起来都填不平这个坑啊!
  还财神爷下凡,她属貔貅的吧?!
  “怎么会这么多?!”皇帝心疼得直抽抽,头晕眼花喘不过气,账本看不下去了,“林友,你说。”
  林友没看过户部上来的账本,但锦衣卫奉命贴身保护楚婳,他知道公主府的大动向。
  “公主成亲前就培训了一批人铺设水泥路,一边铺一边让人学,方案通过后,将一段路分两头开始建,头尾相连。”
  “这么建速度能快上很多,因为建的都是官员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路,百姓自己要用几十年的路,没有官员和百姓敢偷懒,还有很多百姓自发维护,能省去不少监督的功夫。”
  “功夫省了,速度快了,公主就要求这批有经验的人再教其他人,以此类推,从最开始的几条路同时修,变成了十几条路同时修,再到现在的几十路同时修,支出就跟滚雪球一样……”
  “停!”皇帝不想听下去了。
  他不想知道楚婳究竟有多费钱,也不想知道自己究竟同意了个多败家的方案。
  越清楚,越后悔。
  陈九赶紧上前给皇帝捏肩捶背,皇帝缓了好一阵,知道不能真的把账本丢一边不看,就又拿起来翻阅。
  这么一翻,皇帝发现账本里竟然还夹着一份信,信封上写着“父皇收”的字样。
  那字迹,一看就是楚婳的。
  皇帝:“……陈九,烧了吧。”
  这信看得他心慌意乱,总有一种打死也不能打开的感觉——他很相信自己的直觉。
  陈九哪敢啊?他也知道皇帝就是说说气话,不会真的那么做。
  更何况……
  “皇上,您如果烧了昭明公主的信,明儿系统就能把这事在朝堂上爆出来,到时候满朝文武都知道了。”
  皇帝狠狠地磨着后牙槽,昭明和系统真的克他!
  他接连做了十几个深呼吸才拆开信封,看到开头就眼前一黑,看到一半就捂着胸口,看到后面,那是拼命地掐自己的人中才没晕过去。
  “昭明你个败家女!!!”


第131章
  昨天皇帝还大骂楚婳是个败家女, 第二天在朝堂上,他就成了护崽的亲爹,谁对楚婳的语气不好他就盯着谁看, 看得百官汗涔涔的。
  楚婳当朝提出:“大盛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银钱在修筑堤坝和赈灾上, 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堤坝都是两三年修建或修复一次,臣提议修建更为结实牢固的钢筋混凝土堤坝, 用上几十年不成问题。”
  钢筋混凝土堤坝的概念一经提出,百官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于超长的使用寿命,而是统一的质疑。
  “这是什么堤坝?”

全京城都蹭我瓜吃_分节阅读_第172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全京城都蹭我瓜吃最新章节章节

正文卷

全京城都蹭我瓜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