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沈先生


  她话音刚落,人已经跑没影了。
  沈白君见小胖子速度能跑这么快,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万家和沈家是世交,万青去年才被沈爷爷破格收进门,目前还处于学习辨认草药阶段。
  她只能算沈老爷子名义上的徒弟,因为拜师之后,一直是由沈白君教她。
  所以,她一看到师姐就像老鼠看到猫。
  师父发火顶多是责骂几句,而师姐一不高兴就罚她抄书。
  一本医书有十几厘米厚,师姐竟然要求她一周时间抄完,还必须用毛笔书写,想作弊都难。
  每当这时候,师姐在她心目中就变成女魔头,非常不好惹。
  在她看来,师姐适合画下来挂在墙上欣赏,但不适合谈恋爱。
  也不知道将来会是哪个倒霉蛋被师姐的外貌骗到。
  沈白君并不知道小师妹的怨念,就算知道,也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她慢条斯理的整理衣袍,往楼下走。
  沈白君除了讲话慢声慢调,走路和做事也是一样,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永远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有种骨子里的从容与镇定。
  来到一楼大厅,学徒和大夫们看到她,纷纷态度恭敬的和她打招呼。
  这种恭敬并不是因为她是老板。
  在医馆这帮大夫面前,沈白君年纪最小,但她的沉稳大气以及高超的医术令人信服。
  自从沈老爷子退休,她就像沈氏医馆的一根定海神针,有她在,大家心里特别踏实。
  沈白君目光在大厅里扫视一圈,往后院那边走。
  店铺后面的院子占地面积不大,左右各有几间厢房,这种布局也称为“二进二厢”。
  院子中间晾晒着各种药材,右边厢房用于存放药材,而左边厢房里,几位学徒正在忙着煎药,他们每人负责看管两个炉子,根据不同的药性依次往陶罐中放药材。
  煎药也是一门学问,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讲究。
  沈白君从三岁跟着爷爷学医,算起来已经学医二十三年,绝对可以算得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
  学徒们现在做的这些工作,她六岁时就已经熟练掌握,所以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哪些地方不对。
  她先纠正出学徒不规范的地方,随后亲自示范正确的做法,说话一针见血,对学徒要求非常严格。
  沈白君的名字是爷爷取得,源自一味中药。
  白君为明矾石提炼而成的结晶,别名白矾,自古就是一味治病良药,中医方剂中应用非常广泛,虽然它看起来很普通,但在古代医书中有多种好听的叫法,比如:羽涅,涅石,羽泽。
  第2章 小沈先生
  在楼下巡视一圈,沈白君回到二楼。
  楼梯左手边是食堂,右手边区域是她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沈白君先去洗手,随后推开房间里侧的门。
  这个房间正中心位置摆着一张古朴的案桌,桌上供奉有牌位和香炉。
  案桌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像,是位满头银发的道长,他身上所穿道袍和沈白君的一模一样,而他正是沈家的祖师爷。
  自古就有“医道”不分家的说法,沈家祖传的医术就来源于道教。
  医馆之所以每年端午节义诊一天,因为今天是祖师爷的生日,这个规矩已经传承三百多年。
  沈白君点燃三炷香,插进香炉,接着往后退了几步,恭敬地行礼。
  这套礼仪在道教中称为“一礼三叩”,对于普通人而言较为繁复,而沈白君每一个动作都做得相当标准。
  这种仪式无关迷信,是后人对祖师爷的尊敬,同时也是提醒自己不忘行医的初衷。
  她和爷爷一样喜欢道教文化,以前经常跟着爷爷去参加道协的交流活动,偶尔还会去道观住上几天。
  拜完祖师爷,沈白君去楼下工作。
  她在专属位置坐下,将宽大的袖袍往上卷几圈,露出一截皓白的手腕,之后将脉枕拿过来,放到面前。
  她右手边位置摆着砚台和毛笔,以及一叠空白的方笺。
  这也是沈氏医馆的特色之一,所有大夫都使用毛笔书写处方。
  在传承中医传统文化方面,沈家做得非常好,从医馆的布局摆设,再到看病流程,处处都遵循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而且,医馆所有大夫和学徒又都穿着道袍,束道士发髻。第一次来这里的人,容易产生穿越到古代的错觉。
  做好准备工作,沈白君抬头看向门口负责发号牌的学徒。
  对方收到指令,领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来到沈白君面前。
  老奶奶在椅子上坐好,将手里刻有数字的木牌递给沈白君,开始描述自己的病症:“小沈先生,我这几天胃有点不舒服......”
  沈白君微微点下头。
  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尊称老师和医生为先生,医馆这些老主顾们为了好区分,习惯称呼她“小沈先生”。
  沈白君问诊时耐心细致,对待年纪大的病人,反复叮嘱好多次也不觉得厌烦。
  后面排队等她看病的还有二十几个人,大部分都是附近居民。
  他们可以说是看着沈白君长大的,非常信任她的医术。
  另外,还有一些是慕名而来的外地病人。
  沈白君以前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才来医馆坐诊,要想找她看病,必须提前几周预约。

第2章 小沈先生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她嫁给抓周抓到的姐姐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章节

正文卷

她嫁给抓周抓到的姐姐章节列表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