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20


  便吩咐了小厮温一碗粥先送去,自己转身回了房,决定这个问题晚点再和丈夫探讨。
  而户部尚书就算是那更聪明一点的朝臣了。
  他不仅看出了女帝自己批阅奏折讲究高效,但对臣子的真才实学又不容马虎。
  对事对人,他很快写完了呈上的折子,给慕姝的报告寥寥不到一百字。
  而原本拟好的“募捐令”,他捧着自己昨夜的初稿审思片刻,重新动了笔。
  一则是对着同僚们的“募捐令”,他想到慕姝在朝堂上特意言明要让太史陈章著书立史,用之记录众人的“功劳大义”。
  那么,如何煽动起同僚“踊跃”甚至是迫不及待的募捐呢?
  人人在乎名声,多捐点钱不过为了在史书上多留下一嘴名姓,若再多两句生平陈述、夸赞,更是心花怒放。
  大概是要开宗祠去祭祖的大喜事了。
  无外乎,歌功颂德,大义为先,精神感天动地、此举非做不可,完全出自内心,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
  他需要写一封“募捐令”作为那史书的序章,将所有同僚“感动”地争先恐后。
  钱行书眼睛愈发放着亮光,下笔如有神。
  二则是要对着大慕所有的富商、乃至吸引周国、宣国的富商,以及大慕所有家有余财的普通百姓。
  那么,定是要以清晰明了为主。
  主打的就是字里行间的亲民、惠民。
  “募捐令”届时贴在大慕境内所有城池的城墙上,务必要能吸引人、且吸引人传播。
  他的妻子想得没错。
  重写了两封“募捐令”,再将方才的所思所想、关于“史书”的更多建议写成了奏疏,钱行书端起手边的粥碗时,已经冰凉。
  更深露重。
  事实证明,慕姝对这两封“募捐令”给予了极大的赞赏。
  翌日朝会之时,容光焕发的女帝对着眼下青黑但激动得同样“容光焕发”的户部尚书,露出了心有灵犀的微笑。
  慕姝最讨厌的就是办事拖拖拉拉。
  因此,所有朝臣都没想到,女帝上朝竟然还随身带了玉玺?!
  在所有人包括户部尚书震愕的眼神下,慕姝直接拿起钱行书递上来的两封“募捐令”,御笔亲批“准”,然后拿起玉玺就在上面分别盖好了章。
  她笑得眉眼弯弯,好像山水之间晕染的清新晨露。
  对着所有呆愣在原地的大臣们说:“那爱卿们,今日下朝后就可以去找钱尚书募捐了,太史大人可千万不要错漏了任何一人的功绩哦。”
  因为可以预见地快要有钱入账,慕姝心情很好。
  当然,即将要“花钱”的朝臣们盯着太史陈章的眼神满是热烈,也心情很好。
  不能怪他们心急,钱行书刚刚说了,女帝也同意并下令了,太史陈章领旨了。
  盛京官员中最先募捐的五十人,以及募捐数额最多的五十人,共一百人,竟然都可以在史书上除了募捐功绩之外再添两句额外的介绍。
  而且,这个介绍,由他们自己来写,每人可写十句送选,陈章来挑。
  天呐,那,他们可以夸赞的功绩不要太多了啊!
  咳咳,自己夸自己,真苦恼呢。
  因此,慕姝一走,紫宸殿上素日雅正欢迎加入依五而尔齐伍耳巴一每日看文端庄的大臣们活像菜市场的“大妈”,纷纷将钱行书和陈章围了个水泄不通。
  围钱行书的,自然是那身家不算丰厚急于抢募捐的前五十名额的。
  但很可惜,要募捐、先还钱。
  这些本来就身家不丰厚的几乎都欠了国库不少银钱。
  这些人都急匆匆地回家去了。
  而围着陈章的,则是身家颇丰且相对位高权重之人,他们也不会自降身份地去讨好一个太史,但他们都露出了高阶官员对着下品官员平素绝不会有的宽和笑意。
  半个月后。
  整个户部这些日子几乎忙得脚不沾地,仅仅半个月,就处理完了盛京几乎所有官员以及富商的募捐事宜。
  当然,募捐尚未结束,盛京之外的通知有些都还在路上,盛京的富商还有许多挥舞着钞票每日蹲守在户部衙门之外。
  但,户部做了统计。
  做了这半个月以来的小小统计。
  然后,震瞎了所有人的眼,吓晕了所有人的脑袋。
  事实上,当慕姝提出这样的“募捐令”,初听的所有朝臣都心潮澎湃之时,所有人便有所预料。
  这募捐肯定会成功,会获得史无前例的大丰收。
  但,没有人想过,成功的程度会这般震撼!
  所有人都没想到,能有这么多!!!
  仅仅是所有朝臣都还完了欠国库的钱,仅仅是盛京的官员都为了青史留名捐了能力范围内最多的钱,这就要提提户部尚书的不厚道了。
  这厮竟然瞒着募捐金额不肯公布,每个官员捐多少完全匿名、不公开、不透明。
  而都想搏得头筹的官员即便去打听了也不相信,当然,大部分人也不去打听,就自己琢磨、自己估计。
  玩的就是匿名拍卖会的心跳和节奏。
  因此,所有官员几乎都捐出了自己能拿出的最多钱。
  然后,再加上仅仅盛京大半富商的捐募。
  得到的钱财,竟然,凑出了半个国库。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情有独钟  

第9章 20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开局穿越登基第一天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章节

正文卷

开局穿越登基第一天章节列表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