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番外一:关于钟老297


  就连他这个出生清末,历经民国,又见证新时代的人都无法比拟。
  “不提他了。”老爷子笑着摇摇头:“继续说我,说到哪儿了?”
  “五四年。”
  “五四年了啊...”
  这一年发生的事儿太多了,老父亲走了,钢铁厂建立...
  也是这一年,小闺女做出了要人命的大事儿。
  后来他也和老妻试图查找蛛丝马迹,回想那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似乎接连一串的事儿,让他们忽略了小闺女的成长,以至于察觉到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作为父母,无疑他们是失败的。
  更羞愧的是,他们造下的孽最后却让别人咽下委屈来替自己承担后果。
  姝北两人对视了一眼,默契没有细究老爷子一笔带过的人。
  “五五年,有了你们姐俩;一年后,你们三叔的信儿也传了回来。”
  小儿子的消息,部队上通知的是他的遗孀,不知为何并没有告知他们夫妻。
  总之,等他们知道的时候,距离小儿子倒在边防线上已经过了快半年。
  “家里接到消息的时候,你们奶奶直接晕了过去。”
  他自己也受不了打击,在医院躺了一个月,好转后挣扎着想要去东北。
  没能带大儿子回家已经是一辈子的遗憾,哪能连小儿子最后一面也见不到?
  但先一步来的是部队的消息,小儿媳不见踪影,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儿。
  而也是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小南的存在。
  “那几年的心情真的是大起大落,现在回头看去,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厂里的工作、卧床的妻子,襁褓的孙子......
  真难熬啊,他差一点就熬不住了。
  可是没有办法,他得站起来。
  不能眼睁睁看着二儿子夫妻担起不属于他们的责任...
  不能因为知道有人托底就装作万事大吉,更不能随便宁事息人仗着是长辈眼盲心瞎。
  “五六年你们大伯母带着文西回来了。”
  大儿媳说是带文西回来看看,但他也能猜到几分,想必是听说了这边的情况,特意回来的。
  毕竟要只是看看,哪能一待就是一年?
  都是至诚至善的孩子,帮着他们夫妻一起把苦日子熬了过来。
  【那是一九五七年,他四十七岁】
  大儿媳改嫁后,闻西就过上了钟家和东北轮换待的日子。
  约莫是钟家八九个月,东北三四个月。
  这孩子乐此不彼,没有半点儿不乐意,两边的关系都处得贼好。
  尤其是钟家这边,明明年龄还要小些,可偏巧成了一堆孩子的领头人。
  其中就有东堂哥和未来的妹夫贺石头。
  再加上还有一群跟在哥哥屁股后面呲哇乱叫的崽子,真是难得热闹。
  他和妻子看在眼里,不约而同想起了还年轻时,他们也是这么笑着,看着尚未长成的孩子。
  “给他们换个字吧。”夜半时分,妻子的声音有些突兀。
  “换什么?”
  “‘文’,‘文学’的‘文’。”
  “好。”他懂了妻子的未尽言。
  以儿为荣,更盼儿安;不后悔送儿远征,却希望儿的儿从文。
  后来儿孙问起为什么要改名,他总是笑着说,希望家里能出个读书人,把这钟家发展成书香门第。
  也差不多就是这时候,李家和王家搬了进来。
  那个时候讲究,再加上住房紧张,他和家里人商量以后,就做了表率,愿意将自家院子空几间屋子出来给职工及其家属住。
  人家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先是李王于三家,过了一年老童来了,在之后是陈家,这也是当年大院的六户了。
  【那是一九六零年,他五十岁】
  小孩子无忧无虑得长大,他们还不能太过透彻理解某些事的含义。
  但是大人懂。
  他也开始失眠,愈发频繁想起那些已经不在的人。
  祖母、二哥、母亲、父亲、大姐、长子、幺儿......
  人到中年,他体会到了所有的失去,千百般种苦他尝了十之八九。
  每到这时候,只有确定老妻还在身边才能安心。
  老妻大约也是如此,她握紧自己的手,一遍遍不厌其烦说,以后都是好日子。
  他恍惚想起十七岁那年,他站在岳父岳母面前郑重承诺会让老妻过一辈子好日子。
  这样的一生真的算好日子吗?
  或许是,他们没有食不果腹,没有衣不蔽体;他们也没有脸红争吵,没有欺骗背叛。
  但或许也不是,他们没教好女儿,他们接连丧子......
  所以他们过得究竟算不算好日子?
  这个问题,他始终没能问出口。
  但老妻闭眼的那一刻,他似乎想通了一切。
  携手相伴走过四十年,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开始,纷纷扰扰早已经融进在四十年的柴米油盐中。
  谈何算不算?细究不过徒增困扰。
  毕竟十七岁那年,两人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红着脸点头,红线的两端早已把他们紧紧缠绕。
  【那是一九六七年,他五十七岁】
  “这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现在是你们的时代喽。”
  七十年代,孙辈也长成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第246章 番外一:关于钟老297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胡同人家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胡同人家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