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送君扶摇上青云(15)


  “所以我才说,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他声音放的低且浅,不知是想劝聂时云放弃,还是希望对方能够有更坚定的信心。
  聂时云没他这么凝重,哪怕知道背后隐藏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他也还沉浸在淮西无灾无伤亡的喜悦中。
  他笑了笑,伸出手,想在军中对战友做的那样拍拍南怀瑾的肩膀,又怕这人身上也带伤,只好缓慢收回手,连带着笑容也被收回。
  他改为拍着自己的胸脯:“怀瑾,我也是雍国人。”
  ——能让雍国变得更好的事,我也和你一样义无反顾。
  南怀瑾勉强地笑笑。
  他们已经呆了许久,聂时云再不离开就该有麻烦了。
  既然已经做了决定,南怀瑾就不继续耽搁,“明日早朝,你这么说……陛下会同意封你为钦差,你半路绕道,亲自去淮西。有没有涝灾,一看便知。”
  “幕后之人定然会不惜一切阻止你,时云,很危险。”
  南怀瑾没再阻止,其实本来也没多坚决地阻止。
  他低声说了一句:“抱歉。”
  聂时云无奈地笑:“你道歉做什么?雍国又不只是你的责任,你也不是故意骗我要我去送死。放心,我心里有数的,其实我逃命的本事也很不错。”
  *
  洪城十日内遭受了七次山匪劫掠。
  朝廷的兵马都驻扎在边境,应对蠢蠢欲动的缙国大军,也虎视眈眈地打算继续向外扩张,是以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回援。
  府兵花费大,知府见匪徒只是劫掠而不占城,觉得影响不到自己,也不愿出兵。又怕朝廷怪罪,故而隐瞒不报。
  当地的小贵族们不堪其扰,收拾了家当包袱款款地去了别的城镇。
  至于城外带不走的田庄,被匪徒占了也就占了吧,虽然很心疼,但是在乱世之中这种事情很正常。
  他们只是还需要依附皇室的小贵族,没有强闹的底气。
  城主在逃亡途中死在了匪徒手里,他身为城主弃城而逃本就有罪,按《燕律》其罪当诛,知府也懒得为他报仇。
  于是沈明欢买下了燕国的这座城。
  这么说有点不太恰当。
  当父母官怎么能叫买卖城池呢?那叫为燕国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洪城是燕国的洪城,而他只是负责治理的普普通通无名小卒罢了。
  如今普遍实行的选拔制度还是举孝廉,最有钱的人往往可以成为最孝廉的人才。
  沈明欢的商会在贵族走光之后入驻洪城,迅速将商铺开了起来,而后恭恭敬敬地给知府送了一些特产和一封信。
  知府摸着金子,为他们这种忧国忧民的品性感动到泪流不止,当即把洪城所有的官位都用他们的名字填满了。
  洪城百废待兴。
  贵族们虽走,也不愿意自家房子里的东西便宜贱民,能带走的都带走,不能带走的就一把火烧了。
  城里只剩下了难民和奴隶,粮仓干净得找不出一粒米。
  好在贵族们走得匆忙,田里的粮食还没来得及收割,勉强能够让这座城不至于饿死。
  沈明欢远程指挥城主重新统计了城内人数,不区分平民与奴隶,给所有人整编了户籍。
  以工代赈,因为人手充足,沈明华又舍得让他们吃饱,洪城的重建进度很快,没多久就收完了粮食,城内的建筑也修复得差不多了。
  知府本来在眼馋这批粮食,还想着用什么借口可以收上来一半,结果沈明欢反手就送了一大批给山匪,美其名曰“保护费”。
  知府心虚,反正保护费没找他要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贵族看到洪城稳定了,想要回来拿回属于自己的田地,收了“保护费”的山匪们非常尽职,逃得不够快连命都得丢,更别说进城了。
  既然贵族们不回来了,地也不能就这么空着,沈明欢做不出这么浪费的事,于是按人头数给每个成年人划分了土地。冬日无法耕种,他还让人组织他们到城外开荒。
  也就是沈明欢有钱,能够从别的地方运来粮食,否则还支撑不起这么造作。
  知府生怕对方来找他要这笔钱,不仅不会对此指手画脚,每天只沉默着装死。
  洪城里燕都太远,一来一回需要的时间太长,沈明欢也不能一直盯着。
  谢知非本想请命,沈明欢拒绝了,他把和谢知非一起救回来的两个小孩派了过去,让他们辅佐城主。
  又把夫子也送了过去,让他继续教小孩。
  两个孩子很聪明,虽然只学了三个月,但是已经会不少字,简单的计算也不在话下,处理庶务已经够用了。
  沈明欢也没指望他们能做出什么大事,总归大方向有他和谢知非把握。两个孩子在沈府住了三个月,他和谢知非都很信任他们的心性。
  终究还是可用的人太少,两个孩子此去半是监督,半是学习,半是磨砺。
  倘若他们能成长起来,沈明欢预备把他们留给南怀瑾的。
  南怀瑾将来要权倾朝野,手底下没有心腹怎么行?
  自此洪城换了一片天。
  如果燕帝知道这件事,他或许就会有点警惕。
  可惜他不知道。
  第147章 送君扶摇上青云(15)
  在燕都所有人的回忆里, 平至二十三年的下半载过得极快,如同白驹过隙轻扫而过的尾巴,一闪而逝, 惟留下深刻难忘的光影。

第147章 送君扶摇上青云(1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快穿]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快穿]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