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君臣已与时际会(24)


  他做事从来不考虑会不会得罪权贵,就像此刻,他也没有想过如果有朝一日皇帝后悔了,他今日的所作所为都将成为日后的罪证。
  仿佛一声惊雷落地,燕陵城从静谧中苏醒。
  百姓们瑟瑟发抖地与自己的家人抱在一起,弱小如他们,在权贵者的游戏中毫无反抗之力。
  他们甚至无法得知发生了什么。
  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也从睡梦中惊醒,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让他们有些分不清局势。
  何彰敢带兵包围瑞王府,必然是皇帝的旨意。可好端端的,瑞王只不过进宫吃了顿饭,怎么就失宠了呢?
  沈府。
  沈明欢说了“明天”造反,就一点儿没有拖延。
  天光破晓的时候,他就慢悠悠地起床,推开了小院的门。
  今晚负责守夜的沈安目露惊诧,“家主,这么晚……这么早,您怎么起来了?”
  “因为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啊。”沈明欢表情严肃,一本正经,话语间却带着藏不住的懒散笑意。
  沈安挠了挠头,“我陪家主去。”
  见沈明欢没有反对,顿时咧开嘴欣喜地跟在沈明欢身后。
  沈长卿一夜未眠。
  他在小石亭里,坐了一整晚。
  白天下过雪,晚上的月亮也像被雪洗过一样,愈发皎洁明亮。
  看来第二天会有好天气。
  沈长卿没让人掌灯,盈盈月色下,地面的雪都轮转着泠泠的光。
  他就借着月光,一动不动地看着通向沈家大门的小径。
  这条路他曾经走过无数次,熟悉上面每一道纹路,熟悉路边每一株花草。
  可他这时才知道,原来如此熟悉的事物,也能突然间变得这么可怕。
  天蒙蒙亮的时候,沈长卿看到了沈明欢。
  沈明欢仍是一身白色长袍,少了那身厚重的、缀着绒毛的披风,于是在一片雪白中就显得尤为清瘦。
  他手上还拿着一柄折扇,步履和缓,未曾因前路难测而迟疑犹豫,倒透着一股闲庭信步的洒脱。
  沈长卿眼也不眨,看着沈明欢不疾不徐地走过长径,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层层叠叠竹叶的阴影之后。
  沈长卿忽然忍不住咳嗽起来,这才发觉自己刚刚竟忘了呼吸,双眼也干涩得难受。
  他挥退担忧迎上的下人,疲惫地支着额头,“把沈铎看好了,今日不许他出院子。”
  沈长卿其实并不完全清楚沈明欢的计划,那天沈明欢跪在他身前,只说自己要做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请他原谅。
  “爷爷,您、沈家世代未尽的心愿,我也很想完成,所以您不该阻止我。”
  “我有我不得不做的理由,爷爷便是责怪,我也只能来世再请罪了。”
  风华正茂的少年郎如此随意地谈论来世,他已决心赴死,便无人能阻。
  沈长卿无话可说,他只是忽然间无比困惑。
  这是他亲眼看着长大的少年啊,他看着他牙牙学语,看着他识字读书,看着他长成如今清隽疏朗模样。
  他教他诗词歌赋,教他抚琴作画,教他文人风骨……
  可他,那个叫他“爷爷”的小小孩童,那个眉目温柔的少年,怎么就要死了呢?
  沈长卿眼眶酸涩,他用力地闭了闭眼。
  他什么都不知道,被护在羽翼下,也被蒙在鼓里。他不知道沈明欢要去做什么,更不知道他曾经做过什么。
  可他早该发现的!在他数次问起沈明欢计划,而那人却避而不答的时候,他就该发现——
  沈明欢已经心存死志。
  下人传达完沈长卿的命令回来,见此更加担忧,他小心翼翼地轻唤:“大人?”
  沈长卿再抬头时已经收敛好情绪,微红的眼眶在夜色中并不清晰,他站起身,平淡地吩咐道:“回吧。”
  下人正要应“是”,忽然听到耳边传来极怅惘的一声叹息,他四下张望,却又不曾发现异常,只当做是自己听错了。
  沈长卿脊背微颓,近乎狼狈地离开了小石亭。
  走出几步之后,他忍不住回头望去,没有看见沈明欢,只有满眼摇曳的翠竹。
  他一时间有些恍惚,只觉得他的孙儿也如这冬日里的翠竹一般,满是不容于世的孤傲决然。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什么?我在写什么??这一章是什么???
  我不是在写爽文吗?后面那段是怎么出现的?
  第24章 君臣已与时际会(24)
  沈家没有那么多森严规矩, 晚上把门锁好就行,没有必要让人整晚睁着眼睛不睡觉盯着门。
  而如今这个天色,还远远没到下人上班的时间。
  沈明欢伸手叩上沈府大门, 沈安这才后知后觉一拍脑袋反应过来:“家主,您稍等一下,我去为您驾马车。”
  沈明欢转了转手中的折扇,“今天不坐马车。”
  他拉开门, 先行走了出去。
  沈安犹犹豫豫跟在身后, “家主要去的地方很近吗?天冷, 还是乘车去吧。”
  “冷?”沈明欢轻声笑了笑, “很快就不冷了, 沈小安, 你看——”
  沈明欢用折扇敲了敲沈安的额头, 示意他抬头看向远方的天。
  半轮明月高悬, 平常得像每一个初初破晓的清晨。
  “没什么特别的啊。”沈安嘟囔道。

第24章 君臣已与时际会(2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快穿]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快穿]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