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君臣已与时际会(41)74


  沈明欢只是随口调侃,没有一定要得到回答,见常茂仍旧沉默,他很包容地说:“带路吧,正好我也有事要和陛下说。”
  常茂看了他一眼,低下头又弯腰致了一礼,才微微侧身带路。
  一板一眼,看上去非常靠谱,简直像变了个人,沈明欢在心里感叹。
  没有沈小安的碎碎念,沈明欢如愿骑上了马。
  陆绥平与陈信两个文官不会骑射,乘坐着马车跟在后头,也不知道骆修远想见沈明欢他们俩为啥要跟着。
  大祁这段时间风波不断,可这些风波被束缚在高高的阁楼上,没有波及楼下为着柴米油盐喜怒伤悲的百姓。
  沈明欢刚回来时赶上燕陵的初雪,如今两月时间匆匆而过,再有十日就是新年了。
  一年就这么一次,谁也不希望有遗憾,哪怕觉得今年的街道上多了官兵,凭添几分肃杀,还是有人大着胆子走出了家门。
  人之所以是群居,因为他们擅长从同伴亲友中汲取勇气。
  大街上逐渐恢复了往年的热闹。
  再后来朝廷颁布均田令,遣了人一字一句念给他们听。现在抽签出来的第一批人已经分到了农田,那些人喜得就算还没到播种的时间也要一天十几次地看。
  其他人虽然羡慕,但可以料想,来年冰雪消融、大地回暖之前,他们定然也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
  或许是因为美好的日子肉眼可见地靠近,再抠搜的人今年也大方了很多,都想着多置办一些年货,好好庆祝一下。
  于是大街上的人更多了。
  沈明欢骑着高头大马甫一出现,街上的行人被惶恐地向两旁退去,本不宽裕的大街硬生生开拓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沈明欢欣喜:还有这种好处?
  他向来没有耐心,讨厌无意义的等待,被挤在中间寸步难行这件事,想想都让人困扰。
  遥远处传来不知情的百姓的欢呼声和叫嚷声,周遭便无端显得静谧。路旁的窃窃私语像嗡嗡叫的小虫子,听着便觉得浑身难受。
  陈信忍无可忍地拂开车帘,就要不顾一切冲出去制止那些无知的百姓。
  不是这样的!
  你们什么都不懂,凭什么这样说他!
  你们是他小心翼翼护在羽翼下的人啊,那些贪官污吏、世家豪强可以骂他,可以戳着他的脊梁骨说他残忍,你们怎么可以呢?
  你们这么说……那人……会有多难过啊……
  陆绥平按住了陈信的手腕,不容反驳地将车帘重新掩上。
  陈信瞪大了眼睛,分明是愤怒的神色,眼眶却不自觉地红了,“陆兄为何阻止我?”
  车帘因马车行驶而摇曳,右前方那道芝兰玉树的身影时隐时现。
  陆绥平摇了摇头,指着缝隙外的沈明欢:“你看。”
  沈明欢时不时就会扭头望向四周的百姓,他们得以看见那人的神色。
  眉目温和、嘴角轻扬,看上去分外闲适,如果相处过一段时间,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人此刻是开心的。
  开心啊——
  是因为看到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富足所以开心吗?哪怕自己被误解也没关系。
  这人可真是……爱惨了这片山河。
  陈信宽大的衣袖扬起,遮盖在自己的脸上,他紧咬着牙关,不发出声音地痛哭了一场。
  *
  沈明欢慢慢悠悠地骑着马,远远地已经能看到应醉楼在风中飘扬的酒旗。
  越是靠近应醉楼,街边的人流就越多,但这对沈明欢没什么影响——他们依然避他如避蛇蝎,沈明欢前行的路始终宽阔无阻。
  突然路边冲出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他年纪很大了,脊背弯曲,头发花白,就这么区区几步路,停下之后就开始微微喘息。
  他是最能引起旁人共鸣和怜惜的形象,此刻拄着拐杖挡在车队面前,迅速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风烛残年的老人跪在了高大的骏马前,哭嚎道:“大人,草民求求您了,让草民的儿子回来过年吧,您行行好,求您了。”
  老人脸上布满皱纹,泪流不止,更显得可怜。他动作艰难地磕了个头,哭声不止。
  路边的窃窃私语声更大了。
  “啊,我认识他,他是我隔壁的刘老头,只有一个儿子,参军去了,连媳妇都还没娶。”
  “你说怎么天天打仗?之前和黎兰打,好不容易打赢了,现在又要去打寇贼,这要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有人混在人群中大喊了一声:“撤军!不要打仗了,让我们的好儿郎回来!”
  有个出头鸟带头,之后就有人跟上:
  “对,不打了,打仗是要死人的,让这位老大爷的儿子回家!”
  “我儿子也在镇北军,大人,求求你,别让他再去打仗了。”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不能退,你们都忘了之前寇贼是怎么对我们的吗?他们之前屠了我们一座城!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当年我爷爷就是被他们害死的,他们是魔鬼,还会吃人。”
  “你都说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他们可不敢来咱们大祁。”
  “就是,你们家没孩子参军才说得出这话,你看那大爷多可怜啊。”
  “现在都快过年了……”
  “过年”这两个字,好似总能牵引起人们的愁绪,越是万家团圆的时刻,越不能容忍半点缺憾。

第41章 君臣已与时际会(41)7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快穿]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快穿]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