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将军何故不谋反(20)190


  但他依然觉得疲惫,是从骨髓处蔓延出来的无力。
  他寒窗苦读,不是为了昧着良心给某个人歌功颂德的, 好的文章也应该是长在地里, 而非夸夸其谈, 于苍生世道皆无益。
  “公子,沈公子寄信来了。”守门的小厮替他推开门,低声回禀。
  苏兰致好似又有了几分精神,他陡然提起兴致, “拿过来吧。”
  他身边的小厮都知道,沈公子的信和赵公子的信是不一样的, 虽然自家公子都会很重视,但唯独收到沈公子的信时,他是开心的。
  苏兰致忍不住露出几分笑意。
  或许是因为这份信是写给他的吧,不是给大梁的苏状元苏翰林,只是写给苏兰致苏宁远的。
  那是好友间的无话不说,无关利益风月。
  苏兰致坐到书房里,认认真真看完了好友写给他的信。
  与沈兄的书信往来一开始是个意外。
  某天他下朝回家,随手拆开了小厮送上来的信,然后才发现这不是写给他的。
  那信是一个人写给自己阔别已久的友人的,两人显然关系极好,遣词造句不按韵律,然而字字都泛着亲昵熟悉。
  苏兰致没有一个这样的朋友。
  他也发现了问题出在哪儿——信封也许是被雨水打湿过,有一处墨点晕开,“乌汀巷”三个字看不太分明。
  他所住的地方为“乌淮巷”,大抵正是因为仅一字之差,信使才送错了地方。
  哪怕并非是他的错,但他私拆了别人的信件是事实。
  苏兰致觉得愧疚,专程去了一趟乌汀巷,打算亲自将信件送回并说明缘由,可惜去到之后才从附近邻里那打听到,收件人早在三月前就已经搬走了。
  不得已,苏兰致只好写了回信,顺着寄出的地址,向写信的人表示歉意。
  他不知道写信的人是谁,唯一得知的信息只有落款处的一个“沈”字,便以“沈兄”相称。
  不曾想,他居然还收到了回信。
  信上说这并非是他的过错,让他无需道歉,请他不必介怀。
  又说:“不过与友闲谈,无大要,既为兄台所见,也算在下高攀了。”
  ——信是写给友人,既然被你看到了,或许是上苍让你我做一日好友,能与你结交相识,算我高攀啦。
  虽是礼貌之言,但也能看出对方的体贴,苏兰致没忍住,再度回了一封信。
  一来二去,两人倒真成了互寄书信的朋友,即使他只知道那人姓沈,那人也只知道他字“宁远”。
  他们不窥探彼此的过往,但谁说素未谋面素不相识,就不能成为朋友?
  苏兰致看完了这封最新的信,唇边笑意始终不减,反倒更盛了些。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自语道:“还像个小孩子。”
  他已经能察觉“沈兄”年纪不大,大约是个性子热烈张扬的少年郎,有着如草木般蓬勃的生命力。
  最早的时候在岷城,没多久就去了平城,现在又去了越城。
  一路纵情山水,活得无拘无束,自由灿烂。
  苏兰致羡慕极了,他恨不得立刻与沈兄见面,他们结伴一起遍览天下美景。
  算了,还是等天下太平时再说吧。
  苏兰致看着那人用了半篇的笔墨言辞犀利地批判那位“旁系子弟”,说对方不是什么好东西,近乎蛮横地要求他不许同意。
  看着看着嘴角便不自觉上扬,他非但不觉得冒犯,反而有种被保护的熨帖。
  只是啊……
  沈兄劝他别再管这个家族的破事,可哪里就能这么不管呢?这毕竟不是某人的家族,是一整个皇朝。
  这是一整个皇朝百姓的生死悲鸣,他没办法置之不理。
  苏兰致呆坐了许久,最终还是缓慢地掏出信纸,给赵琛写信。
  他与赵琛信件往来要更早于与沈兄,他仍不确信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就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至少比赵昌好。
  事实上,他曾经对赵琛还有些微小的好感,但沈兄说得对,赵琛不过是是为了利用他,实在小人行径。
  可就算是小人,也是他如今的唯一选择。
  不知怎的,苏兰致这次写回信有种心虚的感觉。
  他笔尖沾墨,欲写又止。顿了顿,还是没忍住拿起一张纸盖在了沈明恒寄来的信上,正好挡住了那段“拒之,去其远,勿与之交。”
  苏兰致轻咳一声,沈兄啊,我自然是与你站在同一阵线的,和赵琛只是逢场作戏,你不要见怪。
  *
  苏兰致与赵琛暗中来往愈发密切,欲图谋夺皇位,而赵昌正忙着与文武百官据理力争,打算给那无名道长修一座求仙宫。
  翟士友终于决定扩张,他若是想将势力范围蔓延向盛京,必须先灭了挡在前面的吕幕与彭坤。
  吕幕实力弱,又夹在两大势力中间,心知再抵抗下去也只是垂死挣扎,除了造成无谓牺牲外别无用处,于是不出三天就开门投降。
  八路反王只剩七路,其中赵琛在等待机会,沈明恒没什么存在感,因而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一南一北的两场大战上。
  翟士友与彭坤胜负难分,大概还得僵持一段时间,但南边似乎已经能隐隐分出结果。
  ——苗所江要输了。
  一月前,各地秋收已经结束,正是兵肥马壮、军粮充足时。

第106章 将军何故不谋反(20)190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有独特的洗白技巧[快穿]全文最新章节

正文卷

我有独特的洗白技巧[快穿]全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