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不,”王桓冷冷清清的摇了摇头,拿过酒樽也往自己碗上倒满,胸有成竹地说,“你宁愿自己死也要保住她,你不会放着她不管的。”
  苹姨一时语塞,屋内烛光明明晃晃,不尽昏沉,就如她此时内心一样,明灭不堪。
  她定了定心神,忽然沉声问:“你只是想要真相?”
  王桓也收起了脸上玩意的笑容,坚定看着苹姨双眼,道:“我只要真相。”
  “你保证...你保证自此以后,用你的命来保护好玉嫣。”苹姨咬了咬牙,说道。
  “有我王桓一日,不敢锦衣玉食,但性命周全。”
  半晌后,苹姨才忽然自嘲笑了笑,问道:“你对青丝诏,了解多少?”
  作者有话说:
  故事里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想要捧在手心里,又怕自己捧不稳。
  青丝诏的灵感源自汉末三国时候传闻中的衣带诏。
  (曹操当时奉天子命诸侯而引起汉献帝不满,汉献帝用自己鲜血写出诏书夹在衣带中传给董承,因此名为衣带诏。董承后又与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合谋为杀曹操,结果事情败露,众人皆被伏杀。)
  划重点:只是灵感来源,正文设定情节逻辑与历史没有半点关系。
  (小可爱真的都太可爱
  第四十七章
  ◎春熙现当年旧情,宫中有黑马横冲◎
  王桓怔了怔, 原本一直在手上转着的酒碗骤然落在桌面,脸上一直挂着的笑意瞬间凝固,片刻后他极力想隐藏心中震惊, 可语气却仍僵硬,道:“从未听过。”
  苹姨一直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王桓脸上刹那间的凌乱正中她的下怀,只是如此不过是她今晚鱼死网破的第一步, 她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她微微抬起眼皮斜睨了王桓一眼,给自己面前的酒碗满上后, 缓缓才道:“典朝末年, 典怀王年少登基却混俗和光,各方诸侯及势力对皇权虎视眈眈, 天下终大乱而群雄并起, 最后乃江允谢氏平定中原四境统一天下, 典怀王自知无能再为天子,退位让贤,从此江允王建立宣朝。”
  说到这里, 苹姨忽然讥讽地笑了笑, 轻轻摇摇头, 好不容易将最后一口酒咽下去后, 紧了紧眉心, 觑着王桓,又道:“这些话, 早就被那些说书老头给说到烂了,这些事情落得个名垂青史后人赞叹, 都是表面风光啊, 背后那些阴沟浊泥的蛆虫, 又有多少人知道。”
  春熙楼掌柜苹姨当年倚栏而迎江允王入京的风流韵事,此些年间在怡都内外妇孺皆知。曾经的王桓对于此事不过笑笑,在春熙楼里流连忘返那些年,只看到那浓妆艳抹的苹姨为了招揽香客而搔首弄姿,他心中也难免对这些种种留言而划上质疑。
  直到不久之前秦挚的一句话,他才不得不对这位带满传奇色彩的苹姨重新回首。
  以至此时的王桓对于她这些话语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还有些庆幸,自己赔上性命换来她的坦白,不亏。
  他偏了偏头,没有说话。
  苹姨接着又说道:“典怀帝那个败家子到最后还剩什么?还不就是身前这群满口仁义纲常的忠臣义士,眼看着城外硝烟四起,步步紧逼,他心底里能不慌吗?若是连这群老臣都对自己弃而舍之,那他就真的什么都没了...哼...就是没想到这小子荒诞愚钝了一辈子,也不知道在最后关头怎的开窍了,竟知道拿捏着这群迂朽一生最尊崇的家门忠义清誉作胁,让他们落发青丝以为誓,定护典室,排除奸佞,十年青丝为社稷,落诏成书表忠情。”
  苹姨说到此处,心中总觉如堵,顿了顿,不屑冷笑两声,微微扯了扯眼皮凝视桌面,才继续道:“可是人家谢逢未平天下先驶入京时,那是一个叫求贤若渴,见他们惺惺作态怎不知他们背后算盘,却也从不计较。一位荒君一位雄才,生死关头,那几个老头子谁的心中不是跟明镜似的,早就看出典朝早已气数已尽,可是逼于无奈谁都在诏书上画了押,若他们有所背叛,无此诏书尚且无据,可是有这么一份冤孽在,若一朝公知天下,且不说家门名誉扫地,那也是性命之忧啊。”
  苹姨的语气一路讽刺,只是王桓停在心里,却始终分辨不出来她到底嘲讽的是谁。
  他皱了皱眉,给苹姨碗中满上,却一直沉默不言。
  苹姨垂头看着那清漓的碗中酒水,余光有意无意地扫了王桓一眼,忽然又冷笑一声摇了摇头,拿起酒碗小抿一口,才继续说:“这些人心中早知天下大局已定,便想要从怀帝手上夺回这诏书而去后顾。结果谁又能料到这怀帝在这时候竟跟回光返照似的得了聪明,早就将此诏转至他人。他为的什么,就是要这群背叛自己的人这辈子都不得安生啊…这样一来,能不人人自危吗?只是这人怕着怕着,就会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当中心狠手辣的人想着不如先抓一个替死鬼,在谢逢面前却是表明立场,在昔日同伴面前是杀鸡儆猴画地为牢。”
  苹姨说道这里,见王桓眉心不舒,便冷笑道:“二公子,你以为你会玩弄人心,但你可有想过,人心在荣耀性命面前根本不过筹码罢了…”
  王桓听到这里,心里早已明白七八,年少时见当年典室的那些遗臣间竟少有往来,他也曾问过自己兄长何以至此,当年王程含糊其辞,他也没想过竟有这一层深意,今晚苹姨一番话虽没有点名道姓,但个中因缘,就像丝线串珠一般,竟连连串起。

第四十七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王侯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王侯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