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分节阅读_第1444节

  “浩然同志,不久前在解决了氢弹的理论问题后,我就把全部精力放到了中子弹的相关研发上。”
  “实话实说,由于完全没有相关资料参考,所以我们在中子弹的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大概有两个星期左右吧,课题组没有任何实质结果产出。”
  “不过好在徐顾问及时发现了课题组遇到的问题,适时的过来提了很多重要建议,最终基于这些建议,我得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
  说到这里。
  大于忍不住腼腆的挠了挠头发。
  接着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首先就是微型中子弹的结构问题,根据我对中子运输方程的计算,我优化出了一个和常规弹体不太一样的结构方案。”
  “这种微型中子弹最外边的反射层是钚-239,第二层是铍6、铜和镍的合金,高效炸药则以二分厂目前在研制的CL20为主。”
  “如果我计算无误的话,球对称向心压缩硬可以达到7777千巴的压强,中子辐射剂量可达8000拉德……”
  “这样一来,氚氘聚变释放的能量有80%是14.1兆电子伏特的高穿透性中子,20%的能量由氦核带走……”
  古语有云,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目前尽管没有动手论证过,但光听大于报出的这些结构和参数,王浩然心中便已经信了七分。
  早先提及过。
  中子弹其实就是某种特殊的氢弹,而氢弹的实质其实也是一类原子弹——它以原子弹作为起爆扳机。
  中子弹从流程来看,大概可以分成七个步骤:
  1.原子弹爆炸,释放出X射线和中子。
  2.这些X射线和中子加热核弹内部和反射层。
  3.原子弹爆炸释放出的中子诱发最外边的反射层钚-239开始发生剧烈的链式核裂变,释放出X射线向球心聚焦,让它集中能量去激发聚变材料,获得聚变所需的上千万度高温及高压。
  4.裂变中的钚-239释放出辐射、热量和大量的中子。
  5.中子进入氘化锂,与锂结合生成氚。
  6.反射层的裂变产生向球心聚焦的高温和高压,与核心的原子弹爆炸产生向外的高温和高压的结合,足以引发氘-氚和氘-氘聚变反应,从而生成更多的热量、辐射和中子。
  7、核弹爆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的阿尔法粒子激发反射层和护罩中的铍金属,也产生大量中子,中子弹顺利爆炸。
  王浩然在进入氢球项目组之前也参与过中子弹参数的设计推导,大于所说的这项内容基本上符合他的认知。
  听到大于的介绍,王浩然也逐渐在脑海中脑补起了一段画面:
  原子弹弹芯起爆后,X射线在中间层氘化锂中传输,在看不见的世界里引发了一种相对的不透明的辐射波阵面,像水面上慢慢移动的木头一样延缓辐射能量的传递。
  在最外边的反射层钚-239被辐射导致的烧蚀炸飞前,引爆中心的原子弹弹芯的中子就会追上X射线,射入最外边的反射层钚-239。
  钚-239开始发生剧烈的链式核裂变,释放出X射线向球心聚焦,让它集中能量去激发聚变材料,获得聚变所需的上千万度高温及高压。
  “等等!”
  过了一会儿,王浩然忽然皱起了眉头:
  “大于同志,你设计的微型中子弹大概多大?”
  大于在面前比划了差不多有两个西瓜大小的空间:
  “大概和一个冬瓜差不多吧,质量30公斤左右,其中90%是高爆炸药和一些金属结构的重量。”
  “那不对啊。”
  作为氢球的研制负责人,王浩然在数据这块的敏感程度很高:
  “大于同志,按照你说的这个大小……起爆原子弹的中子源是不是有些问题?”
  听闻此言。
  现场有不少专家也都下意识点了点头。
  大家都是国内顶尖的理论学者或者工程师,每天几乎都在和原子弹的各类结构打交道。
  所以此时除了王浩然之外,现场还有不少学者都意识到了一个不对劲的地方:
  如果中子弹真这么大,那么中子源就显得不够用了——高次中子占优势的能区在0.12到0.16左右,单能强中子源的能级是14MeV,想要做到中子辐射剂量8000拉德几乎没多少可能。
  莫非……
  是大于算错了?
  而在无人注意的李觉右下方,徐云却忍不住抽了几下嘴角。
  大概很多很多年以后,今天发生的这一幕将会成为兔子军备史上的一个梗吧。
  大于真他娘的是挂壁啊……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大于深吸了一口气:
  “没错,如果用的是铍或者钋中子源,那么它们的量级显然是不太够的。”
  “但后来徐云顾问谈笑般的提出了一个灵感,我回宿舍后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做了个计算,最终发现确实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王浩然脸上露出了些许凝重与兴趣:
  “哦?愿闻其详。”
  王浩然的凝重在于他自己实在想不到有什么东西能够取代传统中子源,这对于他的业务能力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兴趣则是因为能够被大于在这种会议上拿出来的方案必然已经经过了组织上的论证,准确率……至少纸面上的准确率应该是很高的。
  在他对面,大于也没卖关子,而是很快说出了答案:
  “这个方案就是……以氧化汞锑来做中子源。”
  ……


第729章 三弹齐爆!(上)
  “氧化汞锑?”
  听到大于口中说出的这个词。
  王浩然愣了愣,几秒钟后一句话脱口而出:
  “于敏同志,你说的是红汞?”
  大于轻轻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红汞。”
  王浩然顿时皱起了眉头,语气中带上了一些质疑:
  “于敏同志,虽然目前各国的核武器研制资料都属于国家绝密,但材料这块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因为很多物质的性质是明确的。”
  “而据我所知……氧化汞锑这玩意儿应该并不是已知的中子源材料吧?”
  正如王浩然所说。
  如今掌握有氢弹技术的国家只有三个,也就是毛熊老鹰约翰牛。
  这三个国家均把氢弹的所有资料都设为了国家最高机密,即便是和兔子们关系不错的毛熊也从未泄露过哪怕一个字母。
  但另一方面。
  兔子们虽然拿不到这些资料,但有些内容是可以通过原理角度推导出来的。
  比如说中子散射过程,又比如说中子源。
  中子源就是原子弹的点火装置,目的是为了使核爆炸能量释放达到最大值……也就是使链式反应的代数达到要求。
  如果在达到的要求的代数之前,核材料由于热膨胀而变为亚临界状态,那么这颗核弹就成了臭弹。
  而想要完成以上这个步骤,中子源的选材其实也就很局限了:
  首先要有放射性,同时打出的中子要尽量多,散射截面的要尽量大,符合条件的其实就那么零零散散几种。
  理论上常规核弹最合适的中子源就是钋-铍源,其中铍是铍9,钋则是人工反应堆中合成的钋210。
  另外核反应堆中还能使用光中子源作为强度更低一些的次中子源,还有就是锎252等等。
  至于大于提到的氧化汞锑……
  王浩然可以肯定,没有任何国家会把这玩意儿当做中子源材料进行生产。
  或许是感觉口头说服力相对有限,王浩然很快又拿起了笔和纸,当场演算了起来:
  “红汞的分子式为Hg2O7Sb7,分子量750.65,PSA是113.63000。”
  “如果把它作为中子源材料,那么理论上单位释放出来的质量缺陷等于0.0032293amu,其结合能等于2.923 MeV……”
  “那么再考虑初始核素的话,系能比应该是……”
  上过大学物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所谓固体的结合能,指的便是其组分结合成它所需要的能量。
  这能量等于质量亏损减去一个束缚系统(其势能通常低于其组成部分的势能总和)产生时释放的能量或质量,结合能也是使系统保持一体的原因。
  其中涉及到了范德瓦尔斯力,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电磁力范畴,不过在计算的时候会加上一个叫做电偶极矩的修正项。
  然后基于这个框架,就可以通过计算系能比来判断一个物质适不适合作为裂变或者聚变材料了。
  例如对于氘原子,质量缺陷等于0.0023884amu,其结合能几乎等于2.23 MeV,这意味着分裂氘原子需要这么多能量。
  核聚变或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燃料”——即初始核素的结合能与裂变或聚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差。
  实际上呢。
  这种能量也可以从燃料和产物之间的巨大质量差异中计算出来,这种计算使用已知核素的原子质量的先前测量值,而同类核素总是具有相同的质量。
  一旦放出的热量和辐射被移除,这种质量差就会出现,这是这种计算中所涉及的测量(非激发的)核素的(静)质量所必需的。
  十多分钟后。
  王浩然重新放下了笔,眉头蹙的越发紧密了:
  “系能比5.442,这个比值应该是放不出足够引发核聚变的能量的——甚至核裂变都够呛……”
  大于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声打断王浩然的计算,此时面对王浩然的质疑,他只是简单的笑了笑:

走进不科学_分节阅读_第1444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章节

正文卷

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