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506节

  以女皇陛下的眼光,恐怕不会这点都想不到吧?
  正在崔耕满腹狐疑之际,一个神秘来客,解决了他的疑惑。
  此人身量不高,头戴斗笠,穿一身硕大的蓑衣,青纱遮面。
  他不说自已的真实身份,只是自云乃是崔耕的一个故人,非要见崔耕不可。更关键的是,此人还不许搜身!
  客厅内,见崔耕把伺候的丫鬟仆役摒去,只留下崔秀芳一人时,此人才将这些伪装撤下,轻笑一声,道:“怎么样?看傻了吧?嘻嘻,这么久不见,崔大哥,你是不是想死我了啊!”
  崔耕哑然道:“是你?安乐公主?”
  “不错,是我!”李裹儿自已拉了把椅子坐下,道:“二郎,说实话,想我了没有?”
  “别闹了!”眼瞅着崔秀芳有要发飙的趋势,崔耕赶紧道:“说真的,你这次是私自翘家,还是受了太子殿下的命令?”
  “哼,一点都不好玩。”李裹儿气鼓鼓地道:“是父王派我来的,你在剑南道威风八面,可父王在洛阳就惨喽,是他让我来向你求援的。”
  派李裹儿来求援?这事儿肯定小不了啊!
  崔耕心中一紧,道:“是洛阳出事儿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唉,也不知张昌宗和张易之搭错了哪条筋,非要找父王的麻烦……”
  然后,李裹儿面色严肃,一五一十地将洛阳城内的变故,娓娓道来。
  如果说,相王李旦公认的死党是姚元崇的话,那么,太子李显的公认的死党,就是如今的宰相魏元忠。
  魏元忠为人正直,以前也和二张有过几次冲突,互有胜负。李显唯恐引火烧身,多次为双方斡旋。
  可是,这次,二张似乎是铁了心,要把魏元忠置于死地。
  他们对武则天说,魏元忠曾经和司礼卿高戬私下同谋道:“陛下老了,我辈为长久计,当辅助太子而令天下。”
  武则天刚刚经过眼睛快瞎了那一场大病,心思敏感,马上就下旨,召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及宰相到朝廷,让张昌宗与魏元忠在殿前对质。但是双方各执一词,反复不能决断。
  此事暂时搁置起来。
  回去之后,张昌宗灵机一动,对凤阁舍人张说许以高~官厚禄,让他做证人。
  张说答应了。
  等到武则天召他到殿前问对时,张说还未答话,魏元忠就道:“你想和张昌宗一起陷害我吗?”
  张说怒道:“你身为宰相,怎会说出这等无知之语?我张说是那种人吗?”
  这时,张昌宗在一旁连使眼色,催促张说,张说却道:“陛下你看,张昌宗在您面前,都这么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微臣没有听说过魏元忠要造反,是张昌宗逼我做伪证的。”
  张易之可是真急了,大声道:“张说与魏元忠是共同谋反!他曾经说过,魏元忠是当今的伊尹和周公。伊尹流放太甲,周公作了周朝的摄政,这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
  其实张易之这话并非诬陷之言,而是张说确实说过。
  不过,张说马上就辩道:“伊尹和周公都是大忠臣,自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的仰慕。陛下任用宰相,不让他们效法伊尹和周公,那要让他们效法谁呢?我难道不知道依附张昌宗就能立刻获取宰相高位、靠近魏元忠就会马上被满门抄斩吗?只是我害怕日后魏元忠的冤魂向我索命,不敢诬陷他罢了。”
  事到如今,武则天其实也明白,恐怕是张氏兄弟在陷害魏元忠。
  但是,她经过这一场病,有心打压一下太子李显的势力,却道:“张说是个反覆无常的小人,应当与魏元忠一同下狱治罪。
  张说下狱之后,仍然不改初衷,坚持并未谋反,魏元忠也并不认罪,局势就此再次僵持下来。
  群臣纷纷上书,为张说和魏元忠名冤。
  可是,群臣看到的是二人的气节。武则天看到的,却是李显的号召力——朕不就是要动一个宰相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们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是不是想向李显表忠心?
  于是乎,她越发想把此案弄成铁案,抓捕了不少大臣,弄得人心惶惶。
  李显眼见着形势越来越严峻,甚至武则天把矛头指向了自已,心中惶急,赶紧叫李裹儿前来成都向崔耕求援。
  崔耕听完了,疑惑道:“不对吧,这么大的案子,应该早就弄得众人皆知了,怎么本官却不曾听到半点风声呢?”


第597章 张庄故地游
  李裹儿道:“剑门关乃蜀地门户,但自从天授元年以来,此地就划归陇右道,而不归剑南道管理了。想必是你崔大黜陟使,只关注剑南道的一亩三分地,而没注意到剑门关的异常吧?”
  “剑门关有什么异常?”
  “官府文书,未经检视不得通行。平民百姓,一律搜检,尤其严查书信等物。”
  崔耕面色微变,干笑一声,道:“看来这是陛下在防备我崔二郎啊?不过,单单这个举动,还不足以阻断我的耳目吧?”
  李裹儿嘴角微翘,意味深长地道:“当然不足以阻断二郎的耳目。但是,你想,谁会把朝中的这个变故告诉你呢?”
  崔耕仔细一想也对,现在正是魏元忠一案的关键时刻。在武则天摆明了不想自已搀和此事的情况下,谁敢给自已通风报信?
  圣心难测,若是他们的书信,被剑门关的守军发现了,难道就不怕给自已这边帮倒忙
  所以,实际上,武则天的这道旨意不是堵自已的耳目,而是堵朝中大臣的嘴。
  崔耕疑惑道:“既然谁都不敢告诉我这个消息……那太子殿下又因何派你来成都了呢?”
  “因为他不想听天由命,坐以待毙。”
  李裹儿顿了顿,模仿着李显的语气,道:“当初孤王被赶下皇位,发配房州,已经死过一次了。这一次,孤王势必周旋到底。崔爱卿,你若愿意帮助孤王,就即刻随裹儿秘密入京。若是不愿……裹儿就拜托你了。”
  怪不得非要李裹儿传达呢,这话简直暗含了孤注一掷之意!
  崔耕暗暗寻思,难不成,李显这家伙要发动兵谏?不对啊,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神龙政变”是发生在四年之后,怎么就提前了呢?
  是我改变了历史?还是……我明白了!
  忽然,崔耕想到了历史的一个记载。就在今年,太子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女婿武延基,因为背地里议论张氏兄弟,被武则天下旨处死。
  要知道,李重润是武则天的亲孙子,李仙蕙是武则天的亲孙女,武延基是武承嗣之子,武则天的亲侄孙。更关键的是,李仙蕙当时还身怀有孕!
  三个人一起发发牢骚,就值得武老太太下这等狠手?恐怕这里面的水深的很呢。
  想到这里,崔耕可以基本确认,李裹儿的话属实。没错,李显果然是想搞个大新闻,至于结果么……反正按照历史来看,是很不乐观。
  当然了,回京再凶险,既然李显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崔耕也不能临阵退缩。
  崔耕道:“剑门关防守严密,我若是不公然造反的话,可调不回多少兵。”
  “当初玄武门之变,太宗皇帝动用的兵马不超过五百人。单凭二郎右控鹤监的三百兵马,足够了。”
  崔耕当然明白,账不是这么算的。恐怕是李显也觉得把握不大,在给自已鼓劲儿。
  道理很简单,当初玄武门之变时,不管朝臣们归属哪方,总归是李家的臣子,改换门庭没多大压力。
  但是现在,洛阳的兵权,大都为武姓官员所把持。李显即便杀了武三思和武则天,最终迎来的恐怕也得是一场恶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更何况——
  他苦笑道:“三百女兵,乃是陛下所赐,关键时刻,忠心实在可疑。但是,想必以太子殿下的英明,也不只安排了我这一路兵马。事不宜迟,那我安排一下,咱们三日后就动身?”
  ……
  ……
  这次是秘密进京,封常清、周兴、黄有为三人是没法带了,他们的形貌特征太过明显,保不齐就被人认出来。剧土开稍微好一些,但江湖上认识他的人太多,也不怎么合适。至于宋根海……冒着风险带他去,也没啥用啊!
  最后,崔耕暂时称病,有拜访的官员,命这四人一路挡驾。他自已则和崔秀芳、李裹儿一起,扮作三个结伴同游的读书人,往洛阳方向而来。
  剑门关外松内紧,对于出关人等不怎么留意,三人顺利出关。这一日,终于到达洛阳城外四十里的张庄镇。
  上一次崔耕以剑南道查访使的身份出京,夜宿张庄驿,引发了徐元庆行刺赵师温一案。
  这次他们是秘密返京,就没资格住在张庄驿了。好在张庄驿旁边就有一个名为“悦来”的客栈,供过往的行人商旅歇脚。
  崔耕三人自行进了客栈,在柜台前道:“伙计,给我们来三间上房!”
  “三间上房?不好意思,小店今天只剩下两间上房了。要不,你们委屈一下?”
  “也成。”
  崔耕和崔秀芳早就有了夫妻之实,住一间没什么问题,只要把李裹儿分出去就行。
  崔耕当时就要掏钱。
  可正在这时,他身后忽然有人高声道:“别忙!不是两间客房吗?匀给我们一间。”
  “嗯?”
  崔耕扭头望去,却见有三人站在身后,两个中年解差,一名五十多岁的囚徒。
  他疑惑道:“旁边就是张庄驿,两位官爷为何不住免费的驿站,而来住客栈呢?”
  “你以为我们想啊?”那左边的官差一脸的晦气,道:“张庄驿的驿正狗眼看人低,非说已经客满了,不让我们这些没有品级的人住。没奈何,我等也只能在客栈里暂住一宿了。”
  悦来客栈的伙计不肯得罪人,道:“话虽如此,总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吧?要不……你们商量商量?看这位客官,能不能匀出一间上房来?”
  崔耕哪敢跟李裹儿共处一室啊,当即就面露难色。
  那两个衙役知道洛阳地面上藏龙卧虎,倒也不敢因为崔耕等人衣着普通,以势相逼。
  左边那衙役抱拳道:“我们是吉州刺史府的衙役,我叫钱保,他叫杨军。您看样子是读书人吧?告诉您,看不起我们这些贱役可以,但可不能看不起我们押解的犯人。于情于理,你们得匀我们一间房。”
  崔耕眉头微皱,道:“怎么?这人犯难道是什么忠臣孝子”
  “是不是忠臣可不敢说,但那孝子可是肯定的。”钱保冲着门外一指,道:“其实我们押解的俩人,还有一位下不了地,在马车里等着呢。”
  “这俩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您眼前这位,姓杜,叫杜审言。想当初,他也曾官居四品,为朝廷的著作郎。马车里边这位,就是他的儿子,杜并。啧啧啧……真是大大的孝子一名,我们兄弟都非常敬仰啊!”
  杜审言?杜并?
  崔耕心中一动,想起后世记载中,武周朝一件震动朝野的大案来。


第598章 狂人杜审言
  崔耕之所以对杜审言的名字颇为敏感,是因为他是诗圣杜甫的亲爷爷。
  其实,杜审言的文章也相当不错。他与李峤、苏味道、崔融一起,被人称为“文章四友”。
  但是,才同命不同。人家李峤、苏味道都当了宰相了,杜审言却官越做越小,最后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
  之所以落到如此田地,主要还是杜审言的脾气不好,太过恃才傲物。
  比如苏味道为天官侍郎时,杜审言参加铨选考试。他把卷子答完后,对人说:“苏味道必死!”

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506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奋斗在盛唐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奋斗在盛唐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