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659节

  崔耕再次拦住她,又对赵履温道:“赵履温,你确定是公主只给了你二十万贯钱?”
  “确定!”
  “那本官就奇怪了……”崔耕道:“公主之前又不认识你,你为什么要托桓相的门子,为她效力呢?”
  若是一般人,当然可以说,我吃苦受累,就是为了想讨好公主,借机飞黄腾达。
  但是,赵履温不同,他不仅是桓彦范的小舅子,而且是桓彦范亲自把他举荐的李裹儿的。
  赵履温不要脸,作为清流领袖的桓彦范还要脸呢。
  赵履温只得唱高调,道:“安乐公主乃是陛下最宠爱的女儿,我为她效力,也算为陛下效力了,完全是一片忠于陛下之心。”
  “哦,是吗?”崔耕眉毛一挑,道:“如果赵大人的话为真的,真是忠臣孝子的楷模。不过……本官怎么听说了一件事,说明你的品行不怎么样呢。”
  赵履温面色微变,道:“你到底听说了什么?!”


第826章 被拉垫背了
  崔耕围着赵履温转了两圈,啧啧连声,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桩风月事罢了。本官听说,赵大人你和桓相的关系好得很,一入长安就送了他两个处~子美婢。不知可有此事?”
  哗~~
  崔耕此言一出,可了不得了,顿时全场如同开了锅一样,一片沸腾。
  “啊?真的假的?赵大人能送桓相美婢?”
  “别人送也就罢了,唯独赵大人不能送啊,那不是给他姐找不痛快吗?”
  “关键是桓相品性高洁,也不能收啊!”
  ……
  不怪大家如此激动,如果此事为真的话,实在是国朝第一大丑闻。
  若赵履温送他姐夫桓彦范的是其他物事,都可以解释成亲戚之间的正常人情走动。但唯独送美婢,就只能有一个解释——行贿。
  桓彦范为了举荐赵履温为司农卿,说他有份参与诛杀二张之事,本来就已经够令人诟病的了,再出了这件事,哪还有资格称清流领袖?
  至于赵履温,如此人品,说他会两袖清风的为安乐公主做事,谁信啊?若崔耕提出搜赵履温的府邸,大家根本就没理由反对。
  最关键的是,事到如今,嘴硬是没用的,人家崔耕既然知道了这事儿,又岂能不知那两名美婢的下落?
  桓彦范直气的面色铁青,怒道:“崔耕,你竟敢监视国家大臣?”
  他这回还真冤枉崔耕了。
  事实上,崔耕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根据后世的记载。
  当然了,历史上无耻的人多了,赵履温光送姐夫美婢可没上史书的资格。关键是,他无耻到了一定的境界——在桓彦范倒霉后,赵履温又把那两个美婢给要回去了。非但如此,他还转投了桓彦范的大敌韦后。韦后倒台后,这厮又见风使舵地疾驰安福楼下,对李旦“舞蹈称万岁”,李旦实在被赵履温这个无耻小人恶心坏了,“声未绝,相王令万骑斩之”,赵履温这辈子才算玩儿完。
  崔耕理直气壮地道:“桓相说监视就过了,本官为京兆尹,京师地面上的大事小情,都应该心中有数。实不相瞒,这是贵府上的小厮口风不紧,在茶楼中谈论此事,被本官的眼线得知哩。”
  “你……”
  桓彦范被驳了个哑口无言,深吸一口气,将自已的乌纱帽摘下,托于手中,道:“微臣德行有亏,实在无颜继续担任宰相之位。愿从今日起,告老还乡,还望陛下允准。”
  “啊?桓相要告老还乡?”
  李显听了这话,心里简直像开了两扇门一样那么敞亮。
  诚然,这些日子,群臣对李显和韦后越来越看不上眼。但与此同时,李显看他们也不顺眼啊。
  最近,那帮功臣们举荐的亲朋故旧,都有一两千人了。这也就罢了,谁能没个三亲六故的?但是,群臣的举荐,李显准了。李显听韦后和武三思的话,也安排了一些人,却被他们唧唧歪歪的。
  李显暗暗琢磨,哦,你们举荐的人,就都是朝廷栋梁。朕安排的人,就都是歪瓜裂枣?哪有的事儿啊?咱们豁牙子吃肥肉——谁(肥)也别说谁(肥)。现在好了吧,事实俱在,你桓彦范知道下不来台了吧?
  当然,李显的昏庸,主要是体现在太过宠溺韦后和几个女儿。基本的政治素养,他还是有的。
  李显明白,桓彦范这点罪过,贬官出外也就是了。若是真把他一撸到底,尽管自已心里是很爽,但也太不合规矩。
  他说道:“袁相一时糊涂,也不必太过自责。如今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出缺,不如你就……”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乃是标准的封疆大吏,算是很给桓彦范面子了。然而,桓彦范却毫无领情,坚定道:“不,微臣坚决以为,其身不正,便不应在朝为官,还望陛下成全。”
  “这……”李显一阵犹豫,没有表态。
  桓彦范道:“另外,微臣此次辞官不做,也是有一点小小的私心。宰相中,还有一个人,像微臣一样,也是其身不正,还请陛下一并开革。”
  李显瞬间就秒懂了,道:“呵呵呵,看来桓相是想以这个举动,彻底洗刷自已受贿的恶名啊,朕准了。但不知,你所指的其身不正的官员,到底是谁?注意,得有真凭实据才行。”
  自从李显登基以来,滥封澜赏,宰相的数量已经膨胀到了可笑的地步,如今加“鸾台阁三品”衔的有: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杨再思、崔耕、宗楚客、袁恕已、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韦巨源共计十一位。
  这么多宰相,李显也感觉挺不对劲的,如果能借桓彦范的手,去除一两位,他还真是乐见其成。
  对于桓彦范来讲,本不必辞官不做,却为了朝政清明,拉着人品不好的宰相一同辞官,势必青史留名。相对来说,收受赵履温的贿赂,也就着实不算什么了。
  总的来说,桓彦范的这个计划如果顺利实施,他和李显就是双赢的局面。
  但是,这对这几位当朝宰相,就完全是一场无妄之灾了。
  当是时,李旦颇受李显猜忌,又确实有着篡位的可能,顿时心中一紧。
  武三思乃是武家的头面人物,桓彦范早就上书,要求李显削除诸武的王爵了,只是李显一直没答应而已。闻听此言,他也是菊~花一紧。
  杨再思和宗楚客,之前都阿附过张氏兄弟,屁股不怎么干净,额头上冷汗淋漓。
  韦巨源是韦后的同族,知道桓彦范一直对韦后有意见,也是如坐针毡。
  唯有宗楚客、袁恕已、张柬之、敬晖、崔玄暐、崔耕,这五人稳坐钓鱼台。
  然而出乎大家预料之外的是,韦巨源正色道:“微臣清求陛下罢免的,就是崔耕!”
  “我~日~”崔耕忍不住骂出声来,道:“桓彦范,你就算要公报私仇,也莫做的这么明显好不好?本官一向为官清廉秉公断案,哪里其身不正了?”
  桓彦范冷笑道:“安乐公主要建定昆池,方圆四十九里,不知要占多少良田。你身为当朝宰相,为何不规劝?怕是你也想享用定昆池的好处吧!为了一已之私,坐视千顷良田变为池沼,崔耕,你怎么就那么大的脸,称得上其身甚正?你但凡有点羞耻之心,就该跟本官一起,辞官不做,以赎罪孽!”
  说到最后,已经是声色俱厉!
  这年头讲究个以农为本,桓彦范这番大道理,还真是符合人们的普遍观念。
  袁恕已马上帮腔道:“桓相所言甚有道理!崔相,如果你觉得单和桓相一起辞官,有些吃亏的话,本相愿意和你们一起辞官。”
  武三思看出了便宜,劝道:“袁相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崔相何不辞去一切官职,与公主安享富贵?如果恋栈不去的话,恐怕有伤崔相的令命吧?”
  敬晖虽是文官出身,却面色粗豪,性情暴烈。他见崔耕犹不答应,不耐烦地道:“崔耕你如此贪恋权位,真是令人齿冷!大不了,本相也和你一起辞官就是!”
  韦后自然也站到了崔耕的对立面,道:“二郎,如今圣天子在位,天下太平。你何不顺水推舟归隐林下,留下视权位如粪土的美名?”
  在李显的想法里,崔耕如果能兑掉敬晖和桓彦范的话,也还算不错的结局。所以,他硬是没有开口为崔耕说话。
  李裹儿想到崔耕说的“钱多事儿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并没有发飙。本来么,崔耕即便不当官儿,也是两个公主的夫君,长乐坊大钱庄的东家,非常符合这十六字真言。
  现在朝中的主要势力,无非是功臣派、武三思和韦后一派,至于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一派,早已被李显打压的不成气候了。
  现在,经过桓彦范、敬晖、袁恕已、武三思、韦后这么一番表态,表面上看,逼崔耕辞官成了整个朝廷的意志,他不辞也得辞。
  “看来,我崔某人成了众矢之的了呢。”陡然间,崔耕冷然一笑,坚定道:“但是,崔某人要告诉大伙的是,这个官……我不辞!”


第827章 池沼有妙用
  桓彦范怒道:“崔二郎,这么多人劝你,你都执迷不悟,你到底要不要脸?”
  崔耕用手点指,厉声道:“本官当然有脸,不要脸面的是你,桓彦范桓相爷!还有你袁恕已、敬晖!”
  事到如今,他还真是憋了一肚子火,好么,自已还在殚精竭虑的考虑怎么保全这些人呢,这些人竟然抱起团来,对付起自已来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柬之劝道:“二郎,有事说事,对老前辈,还是要尊重些。”
  “嘿嘿,尊重?本官却看不出来,这三位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地方。”
  顿了顿,崔耕继续道:“圣人云,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张相爷,您解释解释,这是什么意思?”
  张柬之道:“这句话是出自《论语》,说的是:国家有道,可以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却还做官拿俸禄,这是可耻的行为。”
  “那我再问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呃……这话也是出自《论语》。是说朝廷有道,就应该出仕。圣天子在朝,却处于民间,是臣民的耻辱。反之,若朝廷无道,却高~官得做,也是君子的耻辱。”
  “这就对了!”崔耕冷笑道:“现在袁恕已和敬晖口口声声要辞官不做,那是不是“邦无道”呢?哦,则天大圣皇帝在位,他们就安于职守。如今陛下登基,他们就要辞官不做了,难道当今天子不值得他们侍奉吗?”
  “这……”张老头今天也是流年不利,再次被堵得语塞。
  李显则暗暗懊悔,朕怎么忘了这茬呢?对啊,我当上皇帝之后没多久,宰相们就纷纷主动求去,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袁恕已赶紧反驳道:“话不能这么说,我等之所以求去,跟陛下完全无关,是你崔耕贪恋权位,才让我等不得已而为之。”
  崔耕轻笑一声,讽道:“哦?是么?如今圣天子在朝,本官依圣人的教诲出仕,有何不妥?怎么就成了诸位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当然是因为你犯了大错,理应去位!”
  “袁相这么说,就完全错了。”崔耕伸出两根手指,道:“其一,桓彦范犯了大罪,引咎辞职,本官管不着。其二,本官自认为化田为湖,没有任何罪责!”
  “天下以民为本,没了这些田地,不知多少百姓有冻馁之忧,崔耕你岂能无罪?”
  崔耕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哦,本官开凿定昆池有罪。那么,请问袁相,当初开凿昆明池的汉武帝又该当何罪?”
  “人家汉武帝是为了操练水军,你这定昆池有什么用?”
  “不对吧。”崔耕摇头道:“汉武帝为了征伐昆明国,才仿昆明滇池,修建了昆明池以操练水军。现在问题来了,为何操演完毕之后,他不把昆明池给填了,继续让百姓们种田呢?”
  袁恕已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道:“可能是这个工程太大,得不偿失吧?”
  “还是不对。”崔耕道:“事实上,昆明池若是不加以维护,用不了几百年,自然就会干涸,根本不用朝廷出一文钱。至于为何历朝历代,都要出钱疏浚昆明湖么……”
  崔耕往宗晋卿身上看去,道:“就请宗大匠解释吧。”
  “是。”
  宗晋卿为将作大匠,基本业务能力还是有的,当即将朝廷维护昆明池的原因简单介绍了一遍。
  昆明池水来源于秦岭,由于秦岭与渭河之间落差太大,每年这些雨水基本上都是白白流走,浪费掉了,在汉朝时,利用这种天然的地势优势开湖蓄水,形成了昆明池。
  可以说,有昆明池,湖边就是上好的水田。没有昆明池,就是一般的旱地,收益相差巨大。
  另外,昆明池中每年捕鱼收获巨大,供应了长安的副食市场。从经济上讲,朝廷光税收就能从昆明池的渔民身上收十万贯。从政治上讲,人总不能光吃粮食不吃副食吧?不夸张地说,这昆明池就是长安副食时常的定海神针。
  最后,昆明池有供给长安水源、为百姓提供风景休闲地,甚至平稳漕运水系防止旱涝灾害的作用。

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659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奋斗在盛唐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奋斗在盛唐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