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358节

  跟通过强权发行的大明宝钞和偷工减料的铜钱不同,自弘治登基以来,所发行的布票和米票都是绑定实物,此次新推出的银元同样如此。
  货币跟实物挂钩,这同样大大增强了可信度。
  只是大明朝廷的“贱银”计划,却是大大侵害了官绅阶层的利益,一心为华夏崛起的弘治再次跟官绅阶层站到了对立面。
  “胡闹,简直瞎胡闹!”
  “大明怎么能有这样的君王?”
  “上苍无眼,暴君这是要毁掉大明的根基!”
  ……
  弘治打击白银而推出弘治银元,相当于侵害到权贵阶层的根本利益,导致又有一批权贵对朱祐樘咬牙切齿。
  大明王朝历经一百多年,主要财富已经向上层聚拢。
  由于王朝创立之初便打击土地兼并,而弘治没有像原来历史那般放纵士大夫们兼并土地,加上对高利贷进行重拳出击,所以权贵阶层的主要财富形式是窑银。
  如今大量的白银窑藏在家里,结果朝廷竟然提倡停止白银交易,甚至还抛出海外白银多如石的言论,却是导致他们手里的财富大幅贬值。
  一旦他们手里的白银成为废钱,亦或者不那般值钱,对他们所有人其实都是一个重创,甚至让他们从巨富的宝座上摔落下来。
  “弘治银元跟当年的大明宝钞一个样,大家千万别信!”
  “朱家还有信誉吗?谁信弘治银元就是天下第一蠢蛋!”
  “他说两年能兑换银绽,但银绽又从何而来?这就是空口白话!”
  ……
  拥有大量白银的所谓精英阶层并不打算坐以待毙,却是纷纷站到弘治银元的对立面,更是公然唱起了反调。
  虽然他们全都熟读圣贤书,但没有一个真的是圣人。现在看到自身的利益受损,自己手里的财富即将贬值,却是恨不得举旗造反了。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朱祐樘竟然如此能折腾。
  继整顿盐政、清丈田亩、打击金融和征收奢靡税后,而今朱祐樘竟然还藏着一个如此惊人的大招,却是想要让全天下的上层精英人士财富贬值。
  “我相信现在朝廷的信誊!”
  “银锭自然是从海上来,而且银元不是还可以买布和买米吗?”
  “若是其他朝代,老夫绝对不信,但现在的弘治皇帝还没有加过一次税呢!”
  ……
  面对京城的舆论导向,普通的百姓并没有受到影响,而是继续坚持支持新货币,亦是相信现在蒸蒸日上王朝的信誉。
  华夏百姓其实都十分的纯朴,若不是历朝历代最终都滥发官方货币,他们亦不会一致更改使用白银。
  白银的弊端显而易见:碎银剪起来很麻烦,碎银的杂质有好有差,一旦经过熔炼会出现很多杂质而贬值,同时并不便于携带。
  只是他们确确实实被压榨怕了,辛辛苦苦一辈子存下来的一点财富,结果朝廷滥发货币后,却是白辛苦了大半辈子。
  现如今,他们却遇上了百年难得一见的明君。
  弘治登基以来,朝廷整顿盐政和清丈田亩,还打击通过高利贷洗劫百姓的金融业,甚至通过奢靡税向富人征税。
  只是面对他们底层的百姓,弘治朝不仅从来没有向百姓加征一次税,而且还在千方百计让大家的日子变得更好。
  单是弘治从来不向他们征税,便足够让他们好好地信用弘治这一回,相信弘治朝发行的弘治银元并不是欺诈。
  正当权贵阶层还在鼓动读书人宣称弘治两年后没有银锭兑付的时候,天津港却是传来了最新消息:吕宋的第一批黄金被运了回来。


第三百九十四章 看到胜利曙光的襄城侯
  开采吕宋金矿,这是大明王朝的一项重大举措。
  由于大量的物资需要从广东供应,所以原定计划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才能修建一条吕宋城到金矿的道路。
  只是华夏基建狂魔的属性,在这个时期似乎提前被点燃了。
  大量的民工前往吕宋并不是服徭役,而是能够得到货真价实的工钱,更是拥有堪比中产家庭的伙食,导致他们发挥华夏人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
  即便吃喝都要在工地上,他们谁都没有产生半句抱怨,而是勤勤恳恳地在这一座充满原始味道的岛屿修桥铺路。
  朱祐樘起用的张遂、俞元赞和林飞扬虽然都还很年轻,但他们三人浑身都有一股干劲,始终牢记以开采金矿为使命。
  正是在他们的主导之下,不论是内部的一些纠纷,还是外部的一些压力,总是能够迅速进行解决。
  至于粮食的供应上,他们谁都没有贪墨的念头,而是将粮食发放到工人的手里,争取让所有的工人吃好穿好睡好。
  原本修路的人员上有所欠缺,只是在这个时期的吕宋岛北部粮食十分匮乏,别说红薯、土豆和玉米,连稻谷都很稀少。
  北部的原始山林和海边都拥有不少天然食材,但食物来源并不稳定,所有部落人员的平均寿命很短,而且时有饿死的情况出现。
  赤山部落归附大明仅仅只是开始,在看到赤山部落的人吃饿穿暖后,导致很多部落纷纷表示愿意奉大明为主,而仅仅让他们吃上大米饭即可。
  随着这一批劳动力的加入,不仅加快了修路的进程,而且这帮习惯于山林中行走的原住民解决了金矿开采的物资运输需求。
  正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修路和开采金矿的周期大大压缩,而开采的成本投入几乎没有增加。
  随着一条由吕宋城北门连接腹部金矿的道路修建完毕,一批批裸露在矿山中的金矿石被开采出来,经过熔炼筑锭送到吕宋城。
  吕宋城不仅有重兵驻扎在这里,而且还拥有一支舰队,却是足以威镇整个南洋。
  在囤积十万两黄金后,由俞元赞亲自押运黄金返回京城。
  由于越来越多的大明商人下南洋淘金,导致附近的海域出现海盗,但谁都不敢打大明舰队的主意,何况两者的战力压根不在一个等级。
  俞元赞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警惕地朝着东北方向驶向大明的东南海域。
  虽然途中经历了一场夏季风暴,但凭借着越来越成熟的航海图和航海技术,有惊无险地沿着东南海岸线一路北上。
  大明现在已经开始重视海疆,舰队一旦回到福建区域,基本上就处在大明的势力控制范围之内了。
  终于在八月十五来临之前,押运十万两黄金的运金船回到了天津港码头。
  天津古城是太宗朱棣夺取天下后所修,城周长八里,驻扎天津三卫于此,这里生活足足几万军民。
  天津城的军民得知吕宋的黄金船到达,亦是纷纷奔走相告,同时主动帮着清理道路,让俞元赞一路通畅地押运黄金改用马车运往京城。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亦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弘治登基初期,庆云侯周寿仗着身份公然讨要宝坻那一块存在争议的土地,想要将在上面耕种的天津军民通通赶走。
  弘治帝不仅没有将那块地给庆云侯,而且通过一种让人拍案叫绝的手段处理了那块地,导致他们耕种土地的产权明确了下来。
  随着弘治朝开海贸易,现在天津港越来越昌盛,致使他们天津军民的谋生手段越来越多,正在享受着开海的红利。
  正是由于弘治的种种恩惠,而登基后更是从不加税,却是让天津军民成为坚定拥立弘治帝的卫所之一。
  八月十二日,京城城突然间沸腾起来了。
  “这都是吕宋金吗?”
  “看到那个运金的小兵没?那是我女婿!”
  “我的乖乖,这一辆辆的车子得多少黄金啊?”
  “一车少说得几百斤吧,你听听车轱辘声,还有那马都出汗了!”
  ……
  围观的百姓看到从崇文门进来的车队,看到一箱箱贴着封条的大箱子,听到那异常沉重的声响,却是纷纷议论起来了。
  早前京城一直怀疑吕宋金矿的真伪,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大儒。
  只是现在事实已经摆在面前,那一箱箱货真价实的黄金出现在这里,却是让所有质疑的声音消息,更是抽了那些大儒的耳光。
  “看来吕宋是真的有大金山啊!”
  “瞧你说的,国子监那批学子是亲眼所见!”
  “何止有这般简单,现在路已经修好了,今后越来越多的黄金都会运回来!”
  ……
  现在亲眼见证吕宋的黄金被运回来,所有人的想象空间都已经被打开,仿佛看到吕宋岛的黄金即将宛如潮水般涌到京城。
  这倒不算是痴心妄想了,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只要吕宋岛没有出现大的动荡,那么吕宋的金矿将会一直被开采,而开采出来的黄金自然流回大明。
  虽然黄金无法带动生产力,但如此多的黄金有助于大明王朝打造稳固的货币体系,这将是大明王朝收割世界的利器。
  “皇帝梦到银山的事,我是真信了!”
  “如果白银真的遍地都是,咱们确实不能将它当成宝贝了!”
  “说起来,白银既不能吃又不能穿,若是坚持用白银只会便宜东瀛人!”
  “呵呵……真正要着急的是那帮坐拥银山的权贵,咱们坚决拥护咱们的皇帝!”
  ……
  随着吕宋黄金顺利运回京城,原本京城权贵想要引导舆论的计划破产,越来越多的百姓相信了朱祐樘的梦,亦不再苦苦相恋于白银。
  正是如此,在这一场货币的舆论战中,朱祐樘所推出的弘治银元借着成功开采吕宋黄金的战绩大胜了一场。
  随后百家院亦是引导舆论走向,在最新一期的《明》刊中,谢迁抛出了《货币论》,直指银本位的弊病。
  只是废除银本位侵害权贵阶层的利益,导致京城的另一场战争白热化。
  原本很多处于观望的权贵,却是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却是纷纷选择向襄城侯输送弹药,似乎是想要让李瑾控制京城的米市。
  “究竟怎么回事?皇家米行怎么还有米?”
  时间一晃半个月,襄城侯李瑾心心念念想要买光皇家米行的精米,但发现皇家米行的米粮像是没有尽头一般。
  不管他们偷偷购进多少布票和米票,亦或者弄到了大明朝廷最新发行的弘治银元,结果全都能够在皇家米行中兑现大米。
  反倒在他们疯狂的买买买之下,白银越来越不被京城的百姓所认可,甚至有人已经拒绝进行白银交易。
  至于京城的百姓度过了粮食的恐慌期,现在对米粮是量力而买,却不再像之前那般恨不得将自己的宅子都堆满大米。
  此消彼长之下,皇家米行的兑付压力其实是持续下降,却是谁都不晓得皇家米行究竟拥有多少米粮。
  “我们都小瞧咱们皇帝的远见,他在皇城内修建了几座粮仓,这半个月的米粮都是从皇城里面运出来的!”李管家这阵子一直在试图摸清皇家米行的底牌,显得十分苦涩地汇报道。
  李瑾将琵琶女打发离开,却是端起茶盏道:“快查清楚,他在皇城内还有多少座粮仓,里面还剩余多少粮食?”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358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独治大明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独治大明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