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450节

  众人听到声音纷纷扭头望过去,有些官员亦是停止对兰琦等人的狂踹,发现来人竟然是缺朝的吏部尚书李裕和兵部尚书刘宣。
  两个人虽然是尚书,但在朝堂的威望极高。
  特别李裕自从被弘冶皇帝保下后,宛如皇帝心腹般的存在,帮着皇帝处理所有的人事问题,成为皇帝最为信任的臣子之一。
  李裕和刘宣自然懂规矩,显得恭恭敬敬地施礼:“臣等叩见皇后娘娘,拜见皇嫡长子,请恕臣来迟!”
  此时此刻,杀红眼的文武百官似乎这才意识到皇后和皇嫡长子的存在般,亦是纷纷将自己的气焰收敛起来。
  常有容此前并没有经历过早朝,倒没有想到早朝会如此血腥。
  只是想到这帮出手的官员终究是维护太宗一脉,心里不仅不会因此而害怕,而且还有一种隐隐的解恨。
  常有容看到自己的儿子开始闹腾,便是淡淡地表态:“无妨!既然陛下已有安排,你们便在此处处理,本宫带皇嫡长子回后宫了!”
  陛下安排?
  在听到这个话的时候,不少官员顿时面面相觑,突然意识到今日的朝局竟然已经被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所掌控。
  “恭送皇后娘娘、皇嫡长子回宫!”李裕并没有理会其他官员的诧异目光,而是率领文武百官规规矩矩地行礼道。
  在场的官员心知大局已定,亦是纷纷恭送皇后,还有那一位大明王朝的未来储君。
  只是在场的官员都是聪明人,吏部尚书李裕和兵部尚书刘宣对皇嫡长子竟然没有一丝惊讶,敢情人家早已经知晓一切。
  刘吉在看到李裕和刘宣一起出现的时候,眼睛闪过一抹震惊。
  兴王朱祐杬终究还是一个少年郎,自然没有太深的城府,显得惊讶地脱口而出:“你们两个没事?”
  在他们原本的计划中,这两位份量最重且忠心朱祐樘的重臣不仅不能出现在朝堂,甚至已经在准备后事了。
  “兴王,我们两个因何会有事?”兵部尚书刘宣若有所思地望向被揍得满脸是血的兵部左侍郎王继,然后似笑非笑地望向朱祐杬。
  李裕并没有理会兴王朱祐杬,而是扭头望向被揍得狼狈躺在地上的刘吉:“刘阁老,你当真以为我们没有半点防备吗?”
  “两位大人来得正好!今嫡长子年幼,而陛下又落水不知生死,本辅提议由兴王监国。汝等深明大义,自当能理解老夫的苦心!”刘吉从地上爬起来,显得正义凛然般地坚持立场道。
  这……
  在场的百官不由得面面相觑,这首辅的脸皮当真堪比城墙了。
  “刘阁老,你的狐狸尾巴终于是露出来了啊!”兵部尚书刘宣看着刘吉至今都还想要挣扎,亦是轻轻地摇头感慨道。
  刘吉的眉头蹙起,当即板起脸来:“李裕,你此话是何意?”
  “刘吉,你不会真以为自己一点痕迹都不露吧?”李裕看着这位曾经颇为尊敬的首辅,却是认真地询问道。
  虽然他亦是没有想到背叛皇帝的人竟然是这位首辅,但这些年京城所发生的种种怪事,他们又怎么可能真的一点蛛丝马迹都查不到呢?
  刘吉自以为所有计划十分周密,显得不动声色地道:“李尚书,你这话是何意?老夫露了什么痕迹?”
  “朱骥能够提前知晓消息逃跑,此事其实是你通风报信吧?”李裕看到他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便淡淡地说道。
  在场的官员虽然已经断定刘吉是奸臣,但一些内情自然不知晓,而今听到刘吉跟朱骥有关联,亦是纷纷扭头望向刘吉。
  刘吉自持身份尊贵,抹掉鼻梁上的那道鲜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淑贵妃之死,其实是你在背后进行策划的吧?”李裕已经看清眼前的刘吉,又是抛出一个罪名道。
  咦?
  工部侍郎刘柊禹等官员当即联想到早前的天机“帝嗣劫,逢二后,张似秦,常从新”,若是那个天机为真,那么他们除掉淑妃张玉娇,那么皇位便属于兴王朱祐杬。
  却是谁都没有想到,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竟然是出自当朝首辅刘吉之手,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刘吉没有想到对方已经挖得这么深,但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李尚书,你休要血口喷人!若无实据,你便是污蔑本辅,可知该当何罪?”
  “你放心,此次必定会让你死得明明白白,亦会将你的所有罪行公之于众!”兵部尚书刘宣看到刘吉还如此猖狂,亦是拍了拍手掌。
  此时,王相带着几名锦衣卫押着一个人从午门那边走了过来。
  在来到近处的时候,这个披头散发的中年男子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而在场的文武百官当即骚动起来。
  “啊?这是朱骥?”
  “朱骥终于被抓了!”
  “通缉了这么久,此人究竟藏在哪里?”
  ……
  在场的官员看到被押过来的中年男子竟然是朱骥,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脸孔,不由得议论纷纷地道。
  朱骥此刻低着头,而今被押到奉天门前广场并成为文武百官的焦点,心里显得十分的复杂。
  他曾经是高高在上的锦衣卫指挥使,但跟刘吉走得太近了,而王越偏偏是人人骂打,所以亦是暗地里帮助刘吉除掉王越。
  以锦衣卫强大的能量想要伪装一起舞弊案并非难事,但偏偏事情还是出了差错,最终被皇帝所知悉。
  虽然有马恕和杨汉在前面挡着,但朝廷还是顺藤摸瓜查到自己的身上。为了保证自己的命,而刘吉为了保住秘密,最终接受刘吉的安排藏在刘吉的住处。
  借今年朱祐樘南巡的时机,他亦是选择改名换姓前往江南参与行刺计划,却不想竟然被一个守城卒撞破了他们的身份。
  朱骥时隔多年再度出现在这里,却是知晓这将会是最后一次,而接下来便是接受他的真正审判,甚至是要株连九族。
  不……
  刘吉看到朱骥出现的时候,脸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愤怒。
  李裕看到朱骥被押到了这里,亦是冷冷地望向刘吉:“你将朱骥和孙交的两个儿子都藏在你住处,这是咱们都想不到的!只是天网恢恢,他们这些均已被擒获,一切事情早已经水落石出!”
  朱骥的脸明显削瘦不少,此刻亦是颇为复杂地望向刘吉。
  “我是当朝首辅,谁敢动老夫!”刘吉知道朱骥已经招供,便是亮出自己的身份道。
  李裕对这个举动并不意外,却是望向一直站在上面的御马监掌印太监韦眷。
  韦眷已经早有准备,便从袖中取出一道明黄的圣旨:“刘阁老,接旨吧!”
  刘吉看到韦眷亮出来的圣旨,终于知道不是他在这里露出马脚,敢情皇帝早已经怀疑了他,甚至早已经知晓他才是幕后主使。
  一念至此,他顿时感到一阵透心的寒意,这是不满意仅仅诛杀他一人,而是想要诛他的全族和同党。
  刘吉在被免除官职后,亦是被刑部尚书刘忠将人押回了刑部大牢。
  没过几天,江南那边有消息传回来。
  弘治皇帝回到扬州后,便选择在扬州休整,计划在扬州过完春节再启程返回京城。之所以突然中断联系,这其实是朱祐樘的刻意为之,为的正是清洗京城最后的逆贼。
  弘治五年的冬天仍旧十分寒冷,但随着一种蜂窝煤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百姓能够剩余更多的柴火给自己取暖。
  其实八千万百姓所要的并不多,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即可。



第八卷 圣君上民下夷


第四百七十六章 世界,咱们一分为二吧!
  西历,1493年。
  罗马城,西斯廷教堂内,这里汇集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王及贵族,这里将会发生一件影响世界的大事件。
  “好望角往东都是我们西班牙的专属区,你们是在挑衅我们西班牙帝国吗?”
  “那一座岛是我们冒险家最先发现的,谁先发现便归谁的道理难道不懂吗?”
  “我说那里属于我们西班牙便归属我们西班牙帝国,你们葡萄牙是想要开战不成?”
  ……
  虽然两方的皇室频频联姻,但涉及两国及贵族的核心利益,双方显得是寸步不让,刚刚坐到一起便弥漫着火药味。
  双方的恩怨由来已久,因葡萄牙国王阿丰索五世介入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双方来来回回打了四年,直到双方签署《阿尔卡科瓦斯条约》才宣告战争结束。
  “按你的说法,东方黄金之国是否亦全属于你,我们葡萄牙不能指染了?”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为欧洲最早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国家,这两个伊比利亚半岛的邻国最终因殖民地而进行了摩擦。
  西班牙方面自然不希望葡萄牙这个后来者插足,但葡萄牙方面亦已经看到海外殖民所蕴含的利益,自然是不可能傻傻地放手。
  这里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王室的利益,还有越来越多的大贵族参与其中,所以双方的贵族团并不准备让步。
  特别是马克波罗让已经深入人心,人人都向往那个充满黄金的东方神秘古国,而这个黄金之国的归属更是存在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东方黄金古国自然是谁攻下归谁!”
  “即便给你们机会,你们有本事把握住吗?”
  “当真人心不足蛇吞象,东方黄金古国必属我西班牙帝国!”
  ……
  在这场有关利益的争执中,西班牙的贵族团体更有攻击性,亦是暴露出自己对东方黄金古国的势在必得。
  西班牙的军事力量虽然更强,但在完成收复失地运动后,王室的财力几乎殆尽,急需从海外获取补给,对神秘的东方黄金古国更加渴望。
  伊莎贝拉一世不顾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和一些贵族的反对,同哥伦布签订了协议,拨出经费,使哥伦布的远航得以成行。
  正是如此,两国利益集团的指责和争端不断升级,甚至可能再度引发两国的军事冲突,所以作为天主教徒的双方将这一场官司今天打到了罗马教皇这里。
  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头戴三重冕,身穿教皇长袍,此刻端坐在华丽的宝座上。
  身后的壁画描绘着圣经中的场景,金色的光环和繁复的图案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
  他的目光深邃而威严,自然可以看到双方冲突的根源,这亦是自去年上台以来所遇到的最大政治考验。
  这个事情不管是偏袒任何一方,都会遭到另一方的极大质疑,所以最稳妥的做法还是要将一碗水端平。
  何况他们两方都知道自己是一个贪财的人,早已经派人偷偷给自己塞了钱,那么就更不好偏袒任何一方。
  此刻,在听到一声咳嗽后,整个教堂的大殿落针可闻。
  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为阿拉贡国王胡安二世之子,迎娶赫赫有名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伊莎贝拉一世,宣布斐迪南为她的共同在位者。
  在伊莎贝拉登上王位之时,卡斯蒂利亚的封建内讧如火如荼,直到他们夫妻打败了胡安娜的丈夫、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结束内战。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450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独治大明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独治大明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