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73节

  大明王朝三大节分别是:元旦节、冬至节和万寿圣节。跟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朔望朝一般,这一天都是要在奉门殿举行御殿仪。
  在朱祐樘启程前来奉天殿的时候,一千多名文武百官已经顶着寒风持牙牌来到了奉天殿前。
  明朝实行牙牌制度和门籍制度,牙牌制度自然是要持牙牌才能进入皇宫,而门籍制度其实是请假制度,遇到公事、患病等情况不能参加便会填写公文交代事由。
  正是由于门籍制度的存在,那些养尊处优的武勋通常会找出种种的理由,而后并不会前往参加早朝。
  由于不少武勋已经意识到弘治帝不会重用他们,而他们亦不想到边寒之地吃苦,故而今天仍旧请了病假。
  抚宁侯朱永自恃身份尊贵,知道陛下将来恐怕还得将京营交给他来统领,故而还是坚持每次大朝会上朝打卡。
  朱祐樘乘坐龙辇到奉天殿的宝座上,接受殿里殿外的文武百官朝拜,然后乘坐龙辇直接返回乾清宫。
  自从上次朔日朝出现都察院左都御史马文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事件后,而今的大朝会自然变得规矩起来,大家都不敢再生出幺蛾子。
  一方面朱祐樘有着门党相护,另一方面朱祐樘可以借李敏的贪墨随时进攻,而今的朱祐樘真的成了“神”。
  “圣躬万神!”万安和刘吉率领文武百官在奉天门外行一拜三叩礼,而后便纷纷返回各自的衙门。
  朱祐樘乘坐龙辇回到乾清宫,虽然一路上顶着北风,但身上穿的这一件貂衣确实很暖和。
  “陛下,奴婢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只是现在外面风大,要不要再等会呢?”身穿被朱祐樘赏赐貂衣的郭镛看到朱祐樘归来,便迎上来询问道。
  朱祐樘知道自己生在礼仪之邦,而自己这个皇帝有时候亦是身不由己,便轻轻地摆手道:“不用!这是到自家的后院,不需要乘坐龙辇了!”
  “撤了!”郭镛对朱祐樘的要求是无条件听从,当即便对轿夫太监大手一挥道。
  现在乾清宫的宫女和太监显得越来越守规矩,特别是乾清宫设置分级制后,由于下级会盯着上级想要上位,故而即便东暖阁里面有眼线亦不敢传递消息了。
  朱祐樘身穿厚厚的貂衣,脚踩在路上的残雪上,残雪发出一丝吱吱的声响,正顺着宫道由南往北而走。
  跟三大殿的布局相似,在乾清宫往北的这条中轴线上是后三宫,分别是:乾清宫、泰殿宫和坤宁宫。
  由于还没有册封皇后,固而位于最北的坤宁宫现在还处于空置状态,而太子妃张玉娇仍住在承禧宫。
  朱祐樘在走进坤宁宫的时候,脸上亦是多了一抹凝重之色。
  按内心来讲,他并不想册封张玉娇为皇后。张家跟文官集团走得着实太近,而张玉娇是由太皇太后挑选的孙媳,更重要张玉娇保不准还是一个偏执狂。
  在原来的历史中,朱祐樘并不是一个有魄力逆势而行的君主。
  若不是有其他力量迫使朱祐樘,朱祐樘不太可能顶着压力等张皇后生产而没有选秀女入宫,亦不太可能做一个为一个女人守身如玉的皇帝。
  正是因为这个女人,导致自己仅仅只留下朱厚照一个独苗。在正德驾崩之时,又是因为这个女人在没能确定朱厚熜继嗣的情况下,便将皇位送了出去。导致朱厚熜打着继统不统嗣的旗号,最终扶了自己弟弟兴王抢去大宗嗣,而自己这位大宗帝沦为了偏宗的待遇。
  朱祐樘不想再去探究这一段历史,亦没有必要拿将会改变的历史结果来怪责张玉娇,但不可能因为张玉娇被太皇太后选为太子妃自己便一定要册封她为皇后,而自己这个皇帝还是想要找到一个跟自己同心的皇后,甚至自己死后亦会为自己保住在大宗牌位的皇后。
  所幸,礼部左侍郎徐琼可以说是要投桃报李,虽然以徐溥为首的护礼派反对选秀,但这个提案已经得到高票通过。
  等到明年正式改元,礼部便会从江南等地选一批秀女入宫,到时自己再从中挑出一个良家子女封为皇后,亦或者择一个出身名门的女子册封为皇后。
  三大宫的前门是乾清门,而后门则是坤宁门。
  朱祐樘穿过坤宁门,像是普通人家的三进宅子般,毅然已经来到了自家的“后院”,而今皇家后院命名为“宫后苑”。
  宫后苑,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这里足足有一万二千平方,园内遍植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和桩景等,并没有见到一株花。
  园内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
  朱祐樘沿着正中的宫道而行,这园中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而位于中轴线上的是一座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殿。
  钦安殿殿基是以汉白玉石为材的须弥座,望柱和拦板上的龙凤图案是形态优美的雕刻,殿顶平坦、周围四脊环绕。
  进到殿内,中央正供奉道教的真武大帝。
  “陛下,请上香!”刘瑾和神宫监掌印太监孟寿已经在这里摆上祭品,而孟寿恭敬地送过来三根香道。
  朱祐樘接过三炷香,便将香插在香炉中,而后进行祈祷。
  真武大帝是水神,所以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令,皇帝都需要祈祷水神保佑皇宫,消灭火灾。
  朱祐樘深知一旦宫殿遭遇雷火,那么便证明天子德行有亏,哪怕自己是天天在上的天子亦得乖乖向上苍求福、祈求原谅。
  所幸,在他的印象中,自己在位期间并没有遭到重大的火灾,这来不来拜神似乎都不是特别重要。
  “陛下,奴婢刚刚到御景亭上面瞧了,现在紫禁城的雪景煞是好看,您要不要上去赏雪呢?”刘瑾亦是千方百计要讨好朱祐樘,便是指着堆秀山上的御景亭提议道。
  朱祐樘现在手里确实没有什么公务,所有并不需要急着回去,便微微抬手道:“那就上去瞧瞧吧!”
  刘瑾显得十分殷勤在前面引路,虽然有台阶,但旁边的太监宛如是照顾老人般,所有人都显得十分紧张,却是生怕朱祐樘会跌倒。
  朱祐樘上到御景亭,尽管只是站在一个比二层楼略高一些的高度,但却可以看到整个紫禁城,看到眼前这白雪皑皑的新天地。
  “陛下,您瞧,咱们的乾清宫是那一座,最高那一座便是奉天殿!”刘瑾显得十分的开心,指着南边的宫殿进行介绍道。
  朱祐樘的方向感很好,自然不需要刘瑾介绍,但发现这里的雪景确实很有特色。只是看到左右两边的六宫了无生气的模样,却是发现是该尽快填满六宫,不然自己所在的中央地带确实是太冷清了。
  “陛下,您在上面当心着凉,您还是快些回东暖阁吧!”郭镛并没有跟着上来,在下面仰着脖子担忧地道。
  朱祐樘不由得暗叹一声,发现现在还真不能染风寒,于是决定打道回府。
  随着年关越来越近,这天下似乎真的已经太平了般,即便他很想知晓王越的最新消息,但南直隶一直没有相关的奏疏送来。
  眨眼间,便已经到了大年三十。
  随着凌晨的一枚枚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开来,成化二十三年结束,而成化年号亦是划上了止休符,自然不会再有成化二十四年。
  取而代之,弘治年号隆重登场。


第一百一十章 元旦宴仪,扬州胡爷
  弘治元年,大年初一,这注定是喜气洋洋的一天。
  大朝会原本就十分热闹,而弘治元年的大朝会显得意义非凡,终究是弘治登基的首次元旦大朝会。
  乾清宫的太监和宫女昨晚得到朱祐樘的“年终奖”,而且每人还得到一套新衣服,故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其实太监和宫女所要的并不多,而今朱祐樘如此厚待于她们,她们自然要更加全心全意地伺候着他们的主子。
  朱祐樘今天同样换上一套崭新的龙袍,按着时辰乘坐龙辇驾临奉天殿,在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这场朝会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由百官向皇帝祝颂、呈献礼物,称之为朝贺仪。后半部分是皇帝赐宴,称之为大宴仪。
  在朝贺仪阶段,万安等官员纷纷呈上自己的贺表,而万安送上祥瑞:两只赤兔。
  这个事情自然谈不上惊喜,送赤兔是私底下奏报后才会送上来,而朱祐樘这边亦同样敲定相应的回赠。
  朱祐樘对于做皇帝这件事情是越来越得心应手,毅然是一个能拿捏住分寸的老板。
  徐溥等官员看着眼前游刃有余的年轻帝王,发现年纪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有哪个年轻的帝王才登基半年不到,便已经彻底掌握了朝局,更是将京军十二营牢牢地掌握在手里。
  若他们还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这位十八岁的新帝,轻视这位坚持斩杀庆云侯的帝王,只能说确实是蠢到无法救药了。
  在这场大朝会上,除了文官和武勋外,外国使臣亦是可以参加,而刚好赴京的朝鲜使臣兵曹参判李寔前来参加这一场弘治元年大朝会。
  跟大明的六部相似,朝鲜设置六曹,曹中设判书(正二品)一人、参判(从二品)一人、参议(正三品)一人。
  李寔对华夏的文化十分的向往,而今亦是得知新君主政后的种种所作所为后,眼睛中带着几分忌惮地审视眼前这个十八岁的大明皇帝。
  朱祐樘虽然对出现的朝鲜使臣微感意外,但并没有过于放在心上,便是淡淡地宣布道:“赐宴!”
  咦?
  在场的文武百官看到朝贺仪“结束”,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而后则是纷纷扭头望向护礼派领军人徐溥。
  徐溥自然知道这些目光的意思,但默默地闭上眼睛,却是不打算站出来。
  按着正常的流程,在这场朝贺仪中,新皇帝会册封皇后,甚至还同时册封太子,但现在却被朱祐樘直接跳了过去。
  这种大事自然不可能忘记,哪怕朱祐樘忘记亦会有人不断提醒,唯一的解释是弘治帝并不打算册封太子妃张玉娇为皇后。
  其实朱祐樘这么做,算是早已经有了征兆,甚至很多官员已经提前知悉。
  且不说朱祐樘登基后便没有再宠幸张玉娇,而册封皇后事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只是弘治帝既没有同意礼部的奏请,亦没有下令准备册封,那么自然是不会在今日册封太子妃为皇后了。
  这……
  在场的官员面面相觑,只是发现不仅徐溥没有站出来,竟然满朝大臣都没有一个官员站出来替太子妃请封。
  “臣等叩谢隆恩!”以万安为首的门党仿佛一切都是天经地义般,当即进行谢礼道。
  或许有人觉得朱祐樘做法不合礼仪,但满朝的官员都不愿意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将宝押在一个注定会失宠太子妃身上。
  张家最强的后盾徐溥都已经失宠,挑选张玉娇为太子妃的太皇太后跟皇帝已经是貌合神离,至于太子妃张玉娇并没有值得夸耀的点。
  位于上层的官员不敢步李敏后尘,而中下层官员在往年或许会投机一把,但今年却刚好是京察大年。
  大明朝廷对官员每三年会考核一次,对地方官员的考核称为外察,而对京城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称为京察。
  现在的吏部尚书李裕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帝党,若是谁现在跳出来,那么他们必定在接下来的京察中被“淘汰”。
  寒窗十年苦,而今正是升官发财的最好黄金期,谁又愿意将自己辛苦付出最终押在一个明知已经失宠的太子妃身上呢?
  正是如此,在弘治元年的大朝会上,太子妃张玉娇并没能如愿以偿般被册封为皇后,而百官对此选择了沉默。
  明朝元旦的宴会由礼部负责总体筹划,由光禄寺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按照官职的大小,宴桌分为上桌、上中桌、中桌、下桌四等。
  上桌的菜品为: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烧炸五般、凤鸡、双棒子骨、大银锭大油饼、按酒五般、菜四色、汤三品、簇二大馒头。马牛羊胙肉饭、酒五钟。
  到了大宴仪环节,相应的礼仪其实一点都不少。
  按照明朝礼制,大宴要行酒九次,期间还要有音乐和舞蹈。
  比如饮第一爵酒时,要演奏《炎精开运之曲》、《上万寿之曲》,同时还要有平定天下之舞。无论是行酒,还是举箸,都必须由皇帝开头。
  朱祐樘其实并不喜欢这些华而不实的礼仪,但谁让他是礼仪的最大受益者呢?
  参加宴会的官员自然不是冲着吃食而来,特别越是高位的官员越要八面玲珑,故而大臣在接受皇帝赐宴后,写诗道:“调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饭报犹难”。
  鸿胪寺寺卿张峦坐在上桌前,只是面对满桌的佳肴却没有一点胃口,显得目光幽怨地望向不远处的徐溥。
  徐溥在年长一岁后,发现自己对自己的美妾都已经力不从心,而刚刚更是索情懒得跳出去打擂台了。
  以前或许扶持一个皇后很重要,但现在自己连内阁都进不去,哪怕扶持一个皇后又有什么用处呢?
  只是突然间,正在失意的两人注意上面有了动静,当看清走向朱祐樘的来人后,顿时心当即悬到了嗓门眼。
  正当紫禁城其乐融融的时候,远在几千里外的扬州府某码头寒风肆虐,上百名衣着单薄的码头工人正在装卸货物。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73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独治大明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独治大明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