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_分节阅读_第272节



第399章 京师商圈
  崇祯十六年九月下旬,随着秋粮慢慢上市,市场越发兴盛了起来。
  随着大明在北方草原的归化,云川筑城,在关外也有了据点。
  少了土默特部这个二道贩子,大明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牛羊马匹,羊毛,纯碱等商品。
  大明数次大败曾经不可一世的建奴,也深深震撼了草原部落的心,不敢随意劫掠,反而老老实实来做生意。
  以前大明也缺粮,所以市场上基本没有粮食,但是秋粮上市后,大明的边关的地区就慢慢出现了粮食。
  有了粮食的出现,边关的贸易也就更加繁荣,喀尔喀部落不远千里赶着上万的牛羊前来交易粮食。
  察哈尔部和朵颜部见大清式微也开始和大明眉来眼去,加入商贸里面来。
  南方虽然出现了一个南方监国政权,但是该干嘛还是干嘛。江南地区的生丝,茶叶,瓷器,甚至大米等都通过海运或者运河运到北方一带。
  特别是浙江人发了大财,浙江是第一个公开站队朝廷的省份,距离南京又近。
  一些南京周边的商人不好明目张胆的去北方做生意,但是可以和近在咫尺的浙江人做啊。
  于是浙江人便成了江南地区的搬运工,将江南的生丝,丝绸,茶叶,瓷器,粮食等通过海运运到京津一带。
  又从京津一带运回棉布,羊毛布,皮革,药材,玻璃,铁器等,可谓是两头通吃。
  浙江人表示以前的海运整个江南都在搞,幸好现在出现了个南京监国政权,现在就我们浙江人光明正大的搞,你们江南人只能偷摸着搞。
  这不把我们吃得盆满钵满。
  当然现在的朝廷叫浙江人的朝廷,去北方做生意肯定是安全的。但是江南的商人可不敢光明正大的去北方做生意,他们现在在北方被叫做叛逆。
  小规模还好,要是规模大了,被北方朝廷给没收了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所以这大规模的商路便被浙江人给掌控了,江南士绅那是眼红不已,甚至对南京监国政权施压,对浙江用兵。
  但是奈何南京小朝廷那也是内忧外患,内部争权夺利,明面上有钱,那根本用不到实处,连最基本的给士兵发饷都落不到实处。
  一旦发饷大部分都被当官的给贪污了,落在士兵手上的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什么一出战就被史可法的大军大败。
  钱谦益和董廷献朱国弼等只经历了一个月的蜜月期,就开始相互争权夺利。钱谦益代表着着江南士绅派,董廷献朱国弼等是外来派。
  但是权力又掌握在董廷献朱国弼等手里,董廷献朱国弼想要改革,但是要动江南士绅的利益,钱谦益只能站出来反对。
  董廷献朱国弼想要向北进军,江南士绅肯定不会答应。相反江南士绅想要对浙江用兵,董廷献朱国弼不答应。
  双方就吵吵闹闹,完全在内耗之中。
  外部朝廷的大军已经打到了扬州,南京小朝廷只得派总兵刘泽清从南京出发救援扬州,又让江北的总兵刘良佐向扬州地方运动。
  江北的左良玉不仅不答应归附,还狮子大张口让南京小朝廷出钱出粮,不然就要派兵南下江西。这可把南京小朝廷吓得够呛,只得答应左良玉的无理要求。
  南京小朝廷只得安慰自己,左良玉拿了我们的钱粮也算是归附了我们。
  还有让人闹心的是秋收到了,江南们士绅开始大规模的拖欠税收,士绅们表示都是自己的家,欠一点怎么了。
  还好江南地区富裕,也还能留一笔任由南京朝廷挥霍。
  北方上市了大量的秋粮,但是粮价并没有降低,精粮的卖价还是二两一石。
  这是李适有意为之,高粮价可以让北方的农业迅速恢复,还能让百姓挣到钱。
  虽然对市民有些不友好,这不秋收后北方的粗粮,也就是传统的高粱,粟,豆类,还有新作物红薯土豆玉米等也纷纷上市,价格低到八钱左右。
  当然也不能让粮食始终处于高价,慢慢的也会回归到它本来的价值。
  京师的特产也就是棉布和羊毛布也是迅速发展,畅销四方。尤其以织造局一二三厂量大价薄,迅速抢占了全国市场,还畅销海外。
  京师的商人那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硬是在如此严苛的赛道下,自我攻克了羊毛布技术,还发明了更为先进的纺织机。
  在织造局一二三厂的的眼皮子底下硬是抠出了三菜一汤,他们的布比织造局的布质量还好,成本更低。
  搞得织造局反而要来学习他们的技术。
  京师周边的铁路的兴起,铁的需求量大大提升,户部自己的铁厂完全供应不上。
  这时候商人就来了,纷纷进军铁厂,铁的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古代有盐铁专卖,不过早就废除了。
  长芦盐场,自从有了西山的煤炭,出盐的效率大大提高。
  原本海滩制盐是需要先晒盐,得到的晶体就是粗盐,但是要把粗盐制成人能吃的细盐那就需要过滤,过滤就需要烧火蒸发。
  西山到天津的专线铁路修建好了后,煤矿便没日没夜的运往海边,盐的产量大大提高。
  朝廷直接废除了原本盐引制度,将盐直接发卖给商人,各地都能吃上低价盐。
  盐引制度最为重要的是以前每年能给朝廷带来百万两的盐税,现在朝廷表示看不上这点盐税,要让百姓吃得起低价盐,甚至还允许商人制盐。
  九月中旬,在洛阳一带的孙传庭便开始大规模的向南进军,在黄河北岸的范景文也开始向南进军,收复了大量河南的失地。
  官军的目的是趁着秋收多占领点地盘,好减轻后勤压力。
  李自成那是恨得直咬牙,本王下了那么大的本钱在河南地区,又是派兵派官,又是招募流民,还出钱出力发展农业,最后全部便宜了孙传庭等人。
  气的李自成当即要出兵决战,还好手下人拦住了李自成。这官军看着一路收复失地,但是粮道也拉长了,这正是我们大破官军的好机会。
  只要打败了官军,钱粮不都还是我们的。
  九月底,孙传庭和范景文在河南开封府的郾城会师,加上民兵兵力高达二十万。
  而李自成也亲率顺军的全部兵力,汇集于汝宁,一场决战将在河南中部展开,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战。
  当然这个命运说的是李自成。


第400章 汝阳之战1
  孙传庭意气风发的站在高台,看着士气高昂的军士,还有那一车车入营的粮食,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微笑。
  此时的孙传庭再也不是历史上那个说出“这也是为什么他李自成可以输个十回八回,而我孙传庭连一回都输不起。”的悲凉人物。
  师爷邓天伦站在身边说道,
  “东家,李相有私信,让我们不要着急,稳扎稳打,就算拖也能把李自成给拖死。现在朝廷不缺钱粮,优势在我。”
  史可法???我怀疑你们在搞区别对待!
  孙传庭感激的点点头,
  “自从李相执政以来,我大明财政迅速好转,李相才能卓越,力挽狂澜,真可谓是我大明第一臣。”
  “不过受了李相这么多的恩惠,要是还不能回报李相,回报朝廷,我孙传庭还有什么脸面行走于世间。”
  “此战本督师一定要将李自成打得如崇祯十一年那样,全军覆没。这天下乱了快二十多年,是该结束战乱的时候了。”
  邓天伦微微一笑,
  “此战我军兵强马壮,还有朝廷的全力支持,一定可以将顺贼剿灭。不过李自成到了汝阳后便不再行动,这是想要让我军主动进攻。”
  “好拉长我军的粮道,东家不可不防。”
  孙传庭淡淡一笑,
  “有范阁老负责粮道,我们明日全军出动直达汝阳,和李自成决战!”
  此时孙传庭再次被加封为五省督师,陕甘,河南,湖广,四川,贵州,率军剿匪。连督师辅臣范景文都在他的帐下听令。
  还好范景文很有自知之明,没有不满,反而提出负责粮道。
  十月一日,孙传庭率领近二十万大军直达汝阳,其中十万官军,较为精锐,其中更是有骑兵两万,火炮三百余门。十万民兵,必要时也能上阵杀敌。
  李自成也把自己的全部家当给拿了出来,近三十万人,不过精锐也在十万左右,骑兵也有万余。
  看着远处的明军安营扎寨,李自成面色沉重,怎么也想不通官军是怎么又拉出一支二十万的大军。
  见明军远道而来,李过当即请战率骑兵出击,李自成当即点头要答应。
  宋献策站出来说道,
  “顺王不必心急,我们早已制定了战略,和官军先对峙,然后趁机切断官军的粮道,再和官军决战。”
  李自成却是很不满的说道,
  “官军远道而来,甚是疲惫,正好出兵挫一挫官军的锐气。”
  宋献策摇摇头,
  “要是我军首战失利,那就是挫的我军的士气,不可冒险。”
  牛金星当即站出来说道,
  “混谬,我大顺兵强马壮,岂会轻易败于官军之手。宋献策,老夫看你就是畏战。”
  宋献策也不生气,只是云淡风轻的说道,
  “你们看官军人数众多,但是行军有秩,肯定早有准备,现在出兵正中官军下怀。”
  李自成又再次看了一眼官军的阵容,居然产生出一丝惧怕,那是多次被官军追杀的阴影。
  “哼,孙传庭也是老对手了,这次就先放过他吧。”
  宋献策这时又说道,
  “顺王,这次官军来势汹汹,属下建议联合张献忠一起对付官军。”
  说起张献忠,李自成眉头紧皱,这个混蛋现在混得风生水起,更是攻克了湖广重镇武昌,还敢称王,一点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牛金星当即说道,
  “我军高达三十余万,岂可怕官军。再说我军和张献忠早已经分道扬镳,现在求他合营,我大顺的面子哪里放。”
  李自成很是同意的点点头,本王难道就不要面子,
  “不要提张献忠那个混蛋了,本王自有办法对付官军。”
  宋献策只得无奈的摇摇头。
  两军对峙两日,孙传庭便邀约李自成决战,李自成居然当起了缩头乌龟。

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_分节阅读_第272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