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江河不息535


  前徐州牧陶谦死后,卢植就任,诸葛玄被任命为东海郡守,原本要带他们一道上任,不过新来的卢州牧与其从人,为徐州带来新气象与关中消息。
  长兄诸葛瑾听说长安安定,百废待兴,可以不必保举,以才学考官,便决定带着一家来长安。
  到长安后不久,诸葛瑾就凭才学考入尚书台,如今过去一年,熟悉了政务,准备活动下地方历练。
  豁达、从容、机敏、还有点小骄傲,少年不怎么说自己,暗戳戳频繁提起兄长和叔父,说叔父诸葛玄仁爱,说兄长,则是推崇荀太尉新政。
  荀柔当然听出他的意思,但通过他描述,虽未见诸葛玄、诸葛瑾,却也生出几分好感。
  少年也向他请教了些问题,都是关于他的几篇文章,荀柔亦详细给出解答。
  直到离开,他都没有提让少年诸葛亮出仕。
  何必着急。
  十五岁的诸葛孔明,就是离历史上出山的二十七岁,都还有十二年。
  大好青春,风华正茂的年纪,最好的学院与老师,志同道合的朋友,亲爱不离的家人。
  正该狂歌竞夜,自在潇洒。
  不必早早背上沉重责任。
  天下再不久将安定。
  将来,在和平安定中成长的少年,能比在乱世中挣扎的一辈人寿命更长。
  看上去热爱运动,阳光开朗的少年诸葛亮,这辈子说不定能和天赋长寿基因的司马懿比比。
  冬季日短,荀柔回到家,又是日暮。
  烤着火,展开寝室内的舆图,他望向苍茫广阔的大汉十三州。
  见到少年诸葛亮,让他忽然意识到时光流逝。
  历史的慢慢长河,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光阴,它奔流不息,终有一日他们这一代也淹没,然后不停歇地继续向前,奔向浩浩茫茫。
  案头上摆放了一些文卷,应是堂兄文若派人送来的公文,卷旁还有一只信匣。
  “今日有冀州来信。”
  侍从恭敬回报。
  身体渐渐回暖,荀柔坐上榻,让人将书案也摆上来,舒展手脚,躺了个舒服的姿势。
  刘辩两次派人探病,孔桂也两次提醒他君前失仪,现在修养得差不多,他还是在新岁大朝之前,进宫谢罪一回。
  明日递请,也算是对朝野上下,给出他养病结束的信号。
  疲倦得打了个呵欠,荀柔拿起文书。
  文书都经堂兄整理过的,都是简要,可谓条理分明,干净利落,但看了一会儿,他止不住开始犯困。
  为提一提精神,荀柔打开信匣,换一换心情。
  河北没什么可担心的,有阿音、贾文和在,更有两个兄长,即使有人胆敢作乱,也很快能平息。
  冀州的问题,那是天长地久的问题,与客观的交通条件相伴。
  留在西面,在航海时代来临前持续向西向北耕耘,那么东南方向的士族再次坐大,或许三代之后,就会成为朝廷心腹之患。
  若是迁回东面,保证中原和江东,至多百年后,西北的外族部落可能滋生庞大,对中原再生觊觎之心。
  不过,那不是眼下的问题。
  冀州也许会出点小动荡,会有些沉不住气的人冒出头,但刀斧刚过,血还未干,不怕死的还是少数,看不见好处,世家大族不会乱来。
  第一份是荀襄的家书,几句新年问候、想念,些许家常,冀州风俗不同,也被写进信里。
  荀柔倚榻闲适地看完,拿起下一份竟来自贾诩。
  贾文和什么时候给他写过私信?
  荀柔哼笑一声打开。
  开头也是问候,接着汇报一点冀州异动,最后再表达新年祝福一套,结束。
  中规中矩。
  太中规中矩了。
  完全不正常。
  荀柔也是无聊,竟将信从头到尾又咂摸了一遍,发现这果然就是一封无聊的废话。
  贾文和莫非,是想让他给阿姊看?
  这样一想,这封信就哪哪都不对了。
  “冬日霪雪”?
  “远近无事”?
  “新岁勿恙”?
  啧。
  荀柔把自己品得牙酸,当即伸手将信丢去一边。
  匣中还剩最后一份。
  他执起来,为纸张厚度稍稍惊讶了一下,然后打开。
  荀光的字迹端正,像后来的馆阁体,横平竖直,方正整齐,一开头就是严谨的格式和称呼。
  恤孤令光顿首再拜言:太尉足下
  这是一份上书。
  荀柔有些意外,端坐起来。
  这份上书是请求一件事,希望朝廷允许看扩充恤孤寺员额,她想要征辟冀州“名门淑女”入寺。
  书中写得很动人,冀州有许多美好的淑女,通晓典故,雅好诗书,品德高尚,被其父兄连累,家门破败,衣食无着,甚至靠为人涣衣缝衣糊口。
  她怜惜她们的身世,为她们的才华感动,了解到她们对国家一片忠贞,对父兄的过失十分痛心。
  恤孤寺只是一个卑微的小官属,平日里做帮扶救济孤寡这样的小事,很难招得贤才,而且恤孤寺至今已“遍及州郡”,她实在顾不过来,账目混乱,各处生事,却来不及解决。
  如今这些小女子缺少养家糊口、展示忠义的机会,恤孤寺又缺少人才,正好可以将她们招入寺中,既使之免于冻馁,成为一道善政,又为朝廷招得人才,正是两全其美。

第292章 江河不息53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