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晚韶华 - 分卷阅读123

你大娘这般疼你,日后可得好生孝顺伯娘,听到了没?”
大姐儿此时不过一懵懂稚儿,尚不能言语,哪听得懂凤姐话中之意,含着手指好奇地看着凤姐,又转头看向李纨,嘴里啊啊几声,忽然拍着小手笑起来。
李纨与凤姐都笑了,“这小丫头倒精怪。”
说笑了一回,凤姐忽然想起一事,对李纨笑道:“险些忘了,你今儿来得正好,正有一宗东西想给你们送去呢。”
说着,便对平儿道:“把昨儿亲家太太送来的那个珐琅匣子拿来。”
平儿答应了,果然回里间捧了个银鎏金嵌珐琅盒子来。
这珐琅盒通体錾花鎏金,并嵌烧蓝装饰,盒盖面錾刻缠枝花卉,中央嵌一银圆片,其上以烧蓝云龙戏珠纹装饰,器身錾刻夔龙纹,四壁正中均嵌有烧蓝装饰,纹样与盖面烧蓝相同,极为精致。
李纨细瞧了一会儿,也不知是何物,不禁笑道:“这是什么稀罕东西,这般宝贝。”
凤姐道:“这是昨儿我母亲打发人送来的,说是下面的人孝敬的,叫什么香膏墨,统共得了两盒,家里留了一盒,这一盒便送过来了,我对这些不大通,想着白放着可惜了,倒不如给你们用去,你瞧瞧喜不喜欢。”
李纨闻言一怔,打开墨盒,见盒中置一长方形银屉,屉上有八小格。盒外壁相对两侧的银圆片烧蓝装饰,内连一半圆形抽屉,屉内存放着八锭墨条。
墨条约二寸宽,四寸长,顶端弧圆,一面阴文填蓝楷书“菊香膏”三字,上方嵌米珠一粒;另一面阴文填蓝楷书“永元辛亥心农制”七字款。
李纨前世也听说过香膏墨之名,只是那时早已失传,没想到今日竟见到了实物。
菊香膏墨的制作,据《窳叟墨录》中记载:“汪心农榖,得明季阿胶一大匣,嗅之有菊花香,遂自制墨。”用上述菊花香的阿胶所制成之墨,就是菊香膏墨。
只是
后来菊香膏胶料已尽,菊香膏墨也就无人制了。
此墨乃文人雅士最爱,十分珍贵,李纨忙将墨盒盖上,推了回去,道:“这东西难得,你自己留着罢。”
凤姐笑道:“我又不做那些什么‘诗的,干的’,留着也是白糟蹋了,倒不如给了你们。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得巧,就带了去罢。”
李纨道:“你即便不用,拿去送人也是极体面的。”
凤姐道:“送给别人更是糟蹋了,我可舍不得,还是给了自家人是正经,你也别推辞了,横竖也只几锭墨条罢了,不值什么,在我眼里还不如一只金镯子来的贵重呢,咱们又不是外人,这般外道做什么。”
说罢将墨盒推到她跟前,道:“这里头共有八锭,林妹妹薛妹妹一人一锭,咱们家的三位姑娘,每位一锭;剩下三锭,送宝玉一锭,剩下的那两锭给你和兰哥儿。”
李纨也知道她说的是实话,只得收下了,道:“既如此,我便先替她们姊妹谢过了。”
凤姐这才欢喜起来。
不多时,陆陆续续有管事媳妇来回话,李纨便起身告辞了。
回到房中,打发人将香膏墨给各人送去。
这边姐妹诸人都收了,十分欢喜,得知缘故后都深谢凤姐儿。
展眼便是新年,阖府祭宗祠,各家请吃年酒,十分热闹,不消赘述。
到了十五元宵灯节,李守中早早便跟贾政说好,这日吃过晚饭,便打发人到贾府接了贾兰出来,带上李厚一道去街上看花灯。
今夜极热闹,只见街市两边游廊罩棚,将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绢,或纸诸灯都挂满了。
两旁商铺俱挂花灯,各种花样,五色鲜明,高低疏密,流光溢彩。
贾兰与李厚目不暇接,只觉得两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不多时,街上人越来越多,许多大户人家也趁此良辰出来赏灯,但见车马如龙,络绎不绝。
李守中道:“这时候人多,咱们还是先到酒楼里坐坐罢,歇歇脚再逛。”
今儿上元佳节,又是休沐的日子,许多人都来瞧热闹,酒楼上座无虚席,好在李守中先前就料到了,早几日便叫人预定好了雅间。
祖孙三人带着小厮避开人群,
走到楼上,——所挂各色连珠灯也都工致,——一齐坐下,由南向北望去,只见东西并对面各楼上下大小灯球无数,真是光华灿烂,宛如列星,接接连连,令人应接不暇,高下错落,竟难辨其多少。
李守中随意点了几样果菜,忽听外面锣鼓齐鸣,丝竹之声不断,纹身望去才发现对面楼下建了一座高台,高台下面人头攒动,喧嚣声不绝于耳,李守中不禁好奇道:“那是在在做什么?”
正巧小二上来送果馔,闻言笑道:“大人不知,这是西园书铺和九华阁设的擂台,预备今晚猜灯谜用的,胜者可得彩头,听说都是极难得的宝贝,大人若是有兴致倒可以去瞧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莫留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69章 第六十九回
原来这西园书铺是京城最大的书画铺, 虽然说是书铺,卖的也是书籍并笔墨纸砚等物,但他家店里却与别家不同, 市卖的东西无一凡物,一应笔墨纸砚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价钱高的吓人, 即便是最寻常的一支毛笔也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此外还有名家字画, 甚至各种古籍孤本等等

红楼之晚韶华 - 分卷阅读12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红楼之晚韶华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红楼之晚韶华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