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晚韶华 - 分卷阅读128

心, 这件事对他而言不过是小事而已。
贾兰当即携了书信去贾政的书房请安,说了拜师之事,又将沈颐的信件呈上。
贾政看罢又惊又喜, 他自然知道沈颐的大名,素敬慕其才学, 自是无有不肯,何况如今贾兰成了他的入室弟子, 那便是顾岩的徒孙, 可谓是天降之喜,不过一转念想到这事全亏了李守中之力, 孙子才有此机缘, 自己身为祖父,反倒不如李守中这作外祖父的尽心, 不禁又有些羞愧。
他们贾家的孙子, 学业之事反倒让外家来操心, 传出去了只怕要叫人笑话,只是不管怎么说这到底是好事, 与孙子的前程相比, 这些细枝末节便也不必计较了,想到此处,贾政遂将心底那丝不自在抛开了, 招手叫了贾兰到跟前,正色道:“你得此机缘拜得名师,乃是天大的幸事,日后更应勤勉好学,孝顺师长,不可在外游嬉,荒疏了学业。”
贾兰答应着,恭敬道:“孙儿谨遵祖父教诲,绝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
贾政又考较了几句功课,见他皆对答如流,心下越发满意,当日便写了回信与沈颐,答应了拜师之事,感激先生青目,阖家深感荣幸云云,言辞间十分客气。
沈颐很快也回了信,自此两人的师徒名分便算是定下了,如今只差一个拜师礼而已。
李纨得了消息后彻底松了口气,忙开始打点拜师礼,赶早叫人预备出来。
不多时,阖府皆知贾兰蒙沈颐青眼,收为入室弟子。
听闻此事,贾府众人都十分惊讶,万万没想到贾兰出门一趟便拜了个老师回来,这个老师还是顾岩的亲传弟子。
晚间李纨去贾母房中定省,贾母便问起此事,李纨便将事情的始末缘由说了。
贾母细问了几句,知道了沈颐的身份来历后也十分欢喜,对李纨点头道:“这可是难得的好事,日后兰儿有沈先生教导,你也可以放心了。”
李纨笑道:“这也是兰儿的造化。”
宝玉素厌仕途经济,对这些不甚了解,宝钗黛玉等人却都听说过沈
颐的大名,惊讶之余也暗自为贾兰欢喜。
黛玉早年间时常听父亲林如海提起沈颐其人,比其他人都知道的更多些,沈颐原籍亦是姑苏,当年与林家也颇有来往,算得上是世交。
这沈家乃世代书宦之家,传家已近百年,枝繁叶茂,族人众多,只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了沈颐这一代,子孙多不成器,无心读书,反倒为了一点家业斗得不可开交,后来沈家分了家,沈颐这一房便迁到了京城,自此再不曾回去。
当年此事在姑苏城传的沸沸扬扬,黛玉虽不清楚沈家旧事,但沈颐生平的事迹她却经常听父亲提起,言辞间极为推崇,赞其有昔年林下之风,乃当世少有的名士。
如今贾兰能拜在对方门下,实在是难得的机缘。
孙子拜得名师,王夫人也颇为欣慰,然而欣慰之余也有些不自在,只是当着贾母的面不好多问,待回到房里,方叫了李纨到跟前问道:“怎么沈先生呼啦吧的便要收兰儿入门?咱们跟清流素无来往,何况是沈先生这样的人物,寻常人都入不了眼的,怎么偏偏看上兰儿了?”
李纨一听便知道王夫人起了疑心,顿了顿,当即垂下眼,将前些日子元宵灯会上的事说了,道:“原是我父亲带着兰儿他们去赏灯,谁知竟巧合遇上了沈先生,以前曾听父亲说早年偶然与顾岩大人相识,这次顾大人与沈先生回京,父亲多半是因此认识的,谁也没料到兰儿会与沈先生遇上,还偏偏投了缘。我父亲素来敬佩沈先生才华,便带了兰儿上门拜访了两次,也没想到竟入了沈先生的眼。”
绝口不提先前让李守中帮贾兰请老师的事,横竖王夫人不可能找人去跟李守中沈颐对证。
王夫人听罢,便将心中的那丝怀疑丢开了,点头道:“这样说来确实是兰儿的机缘,对了,这拜师的日子选好了没有?”
李纨道:“还不曾定下,这事还得看沈先生的意思,明儿我便打发人去沈先生府上问问。”
按理说这拜师是大事,应当找个黄道吉日才是,只是李纨虽然在这个世界多年,骨子里还是现代的灵魂,受前世的影响,对这些并不太在意。
沈颐也不是那等讲究俗礼的人,直道也不必
找什么良辰吉日,随意便好,因此最后双方商议了一番,便将拜师的日子定在了三日后。
李纨命丫鬟给贾兰赶着做两身新衣裳,预备着拜师那日穿,又叫了淡菊过来问道:“前儿吩咐你预备的拜师礼可都打点好了?”
淡菊忙道:“奶奶放心,都按你的吩咐料理妥当了。”
说罢忙命人将东西抬进来给李纨过目。
拜师礼,其实说白了就是束脩,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肉干六种物件。
这“六礼”其实都有讲究,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则含有“鸿运高照”之意。
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意在“功德圆满”,而最后的肉干则用以表达弟子心意,乃是从孔夫子手上流传下来的规矩。
更贵重的东西他们自然给的起,只是当下约定成俗的规矩就是如此,多添了反倒视为失礼。
李纨细细检视一番,见无遗漏,方点了点头,命人抬下去好生收着。
除此之外,李纨又特意挑选了两个机灵的伴读小厮,一个是贾兰奶母之子王成,今年七

红楼之晚韶华 - 分卷阅读12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红楼之晚韶华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红楼之晚韶华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