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晚韶华 - 分卷阅读81

仍旧十分疼爱。
转眼便进了八月,暑热退去,天气终于凉快下来,这日一早,忽有茯苓打发两个仆妇来请安,送了好几篓螃蟹过来。
李纨命人收了帖子,叫
来淡菊吩咐道:“将人请进来,我记得昨儿庄子上送了好些红菱、鸡头、鲜藕过来,你拣些好的装了,再备几样细点和两匹尺头,一会子作为回礼。”
淡菊答应着,自去料理。
不多时婆子便请了那两个仆妇进来,都是四十来岁年纪,头上戴着两支银簪,衣着打扮虽不甚华丽,却十分干净利落。
李纨命人看座,又叫人上茶。
两人忙道不敢,给李纨见了礼,道了谢后方斜签着在脚踏上坐了,一面暗暗留神打量坐在上面的李纨,见她挽着家常发髻,发间只簪着一支点翠小凤钗,另外斜插了一支白玉梅花簪,身上穿着湖蓝色撒白玉兰花儿的对襟褙子,衬着一条珍珠白的罗裙,裙上用浅绿色丝线绣着两丛翠竹,一衣一裙都十分简单,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雅。
两个女人何曾见过这般神仙似的人物,心下都又惊又叹,她们先前只以为自家太太的品貌便是少有的,今日见了这位贾家大奶奶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闺秀,世家千金。
不说别的,只这屋里服侍的几个丫鬟也都是花容月貌,穿金戴银,比她们家太太也不差什么。
两人赞叹不已,心下暗道果然是侯门公府,也只有这样的主子,才能能调教出这样的丫鬟。
不多时小丫头端了茶上来,两人忙道了谢,其中一个女人定了定心神,道:“前儿我们田上出了几斤螃蟹,我们太太便打发我们便送些来给府里的老太太太太奶奶并姑娘们尝尝鲜。
我们太太原说要亲自来给奶奶请安的,偏巧南边老家的亲戚上京来了,实在不得闲,便打发了我们送来。”
李纨含笑谢过,道:“回去跟你们太太说说多谢费心想着,让她得了空常来坐坐。”
两个女人答应着,吃了一回茶,略坐了坐便告辞了。
淡菊将准备好的回礼交予两人,又一人赏了一匹尺头,命人好生送了出去。
夏竹掀了帘子进来笑道:“我去瞧过了,那螃蟹极肥极大,一斤只好称两三个,足足有四五篓呢,少说也有一二百斤。”
淡菊惊讶道:“一二百斤?这也太多了些,茯苓姐姐从哪里弄来这么多螃蟹?”
李纨笑道:“你们茯苓姐姐家里有好几十亩
高粱地呢,如今正是蟹肥的时候,别说几百斤,几千斤也是有的。”
螃蟹经霜之后才肥,在江南吴越间,一年到头能在水浜中捉到蟹,但真正讲究吃螃蟹,还是要在经霜之后。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要在农历九十月间经霜之后,团脐才有满黄,再晚尖脐才有厚膏。
而京都吃螃蟹却要比江南要早一个月光景,往往七月间便有满街卖蟹的,肥美而价廉,八月渐稀,待到重阳,市面上便几乎见不到了。
在江南,螃蟹都出在江里、湖里、荡里,所谓“鱼罾蟹簖”,在江湖边上是捕蟹的好地方,例如阳澄湖大闸蟹,可谓是人人皆知。
而在京都,螃蟹却是出在“地里”的。
李纨以前看书时也十分疑惑,一直想不通地里怎么会出螃蟹,直到穿越到了这里才明白其中缘故。
原来北国天寒,秋霜早降,八月初即有霜,京都南边有一小县,与海河相通,然地势低洼,海河入海不畅,常常造成秋日田中大片积潦,螃蟹从海中沿海河上溯,到秋天高粱红的时候,爬在高粱地里吃高粱,人们便可以大量地捕捉,所以说是地里出的好螃蟹。
及至到了八月底,地里的庄稼都已收入谷仓,田里便是一片光秃秃的了,纵有积潦,一般也已退净,履霜而坚冰至,螃蟹已无处存身了,故而八月蟹最肥,到了九月便极难寻到螃蟹的踪影了。
夏竹忍不住笑道:“茯苓姐姐素来实诚,想必是怕咱们不够吃,才特特送了这么些过来。”
淡菊闻言笑道:“这个东西到底寒凉,不过吃个新鲜,也不能当饭吃,一时半会儿在哪里吃的完。”
李纨也有些头疼,想了想,道:“这样罢,你们送两篓去寿山伯府,给颜表姐。剩下的两篓送去厨房,再拿二十两银子,叫厨房预备几桌酒席,晌午后我请老太太和太太赏桂花吃螃蟹。”
淡菊等人答应着,各自去料理。
午后,李纨便请贾母王夫人等赏桂花,笑道:“今早茯苓打发人送来了几篓肥螃蟹,我想着老太太和太太都是爱吃螃蟹的,咱们小花园里的那几株桂花开的极好,便治了几桌席面,想请老太太和太太赏桂花吃螃蟹。”
贾母等都十分欢喜
,笑道:“倒是茯苓丫头是个知恩图报的,时不时便打发人送东西过来。”
王夫人也笑道:“我昨儿还说要请老太太赏桂花吃螃蟹呢,你既有兴头,我们便来凑凑热闹。”
李纨忙笑着答应了,一面命人下去预备东西,一面又打发人去请邢夫人、宝玉、黛玉三春姊妹、凤姐、并尤氏婆媳等人。
不多时,酒席便已安排妥当,贾母等人也都到了,只尤氏因染了风寒,秦可卿要在一旁侍候,都不曾来。
李纨命人煮茶烫酒,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预备着洗手。
众人各自入座,说笑了一回,献过茶,凤姐忙安放杯箸,李纨走过去笑道:“还是让我来张罗罢,你刚出月子,可不能劳累,也去歇一会子。”

红楼之晚韶华 - 分卷阅读8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红楼之晚韶华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红楼之晚韶华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