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 - 分卷阅读232

用仓库,要缴纳租借的费用,但是和外邦交易,其中胡椒、玻璃、瓷器、茶叶等等的交易,一转手,三倍甚至十倍的利润都不止。而且这边有水师,水师不停的在海面上游曳巡逻,也保证了商家的安全。
民间商人自然蜂拥而来。
外邦看宁波这边交易比广州那边自由很多,对外邦人士也不排斥,允许外邦人交易互市,甚至可以在宁波上岸,在城中住下,因此外邦之人更多的选择在宁波这边进行通商贸易。一时间,宁波港口商贸蔚然成风。
宁波港口开放,禁海政策已经取消,大庆的商家开始造船,想出海到外邦去开展商业。
薛蟠知道后,自然大力支持,在宁波开了船厂,开始造船,或卖或租给大庆商家。
两年时间,宁波已经从一个荒废的乡镇,变得繁华程度不下于府城。商铺林立,大小商家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各行各业的商行都在宁波有了驻点,各种各样的厂房也在宁波附近开了起来。
随着宁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涌来,宁波收到的商税也是连年增多。开设口岸的第二年,宁波一年征收商税已经有五百万两,不仅养水师绰绰有余,还能每年给朝廷缴纳三百万两的税收。
宁波之地和外面格外不同的是,此处随处可见一些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异域之人。宁波此处男女大妨很弱,女子上街或者做生意,是寻常事情。这种现象,随着宁波的发展,往大庆各地扩散了开来。
皇上收到薛蟠的奏折,看到宁波的发展,不禁击掌赞叹,赞道:“薛卿真是朕之肱股之臣!”
因为宁波发展顺利,其后五年,皇上又陆陆续续的开放了厦门、福州、上海等口岸,具体情况参照宁波制定的政策。
但是宁波因为口岸开放的最早,还是大庆最繁华的沿海城市之一。
将公务的事情理顺,薛蟠闲暇之时,常常带着黛玉出去闲逛。有时他们会登上商船,到近海甚至真真国和茜香国游历一圈。他们穿上异域的衣服,漫步在和大庆环境迥然不同的国土上面。
黛玉看着外面的东西,很是新奇。毕竟,之前她一般都是待在家中,很少出门。
黛玉没有想到,如今能不带帷帽,自在的出门,而且以前只能在话本中看见的东西,如今都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游览大庆的山水,看着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海面,欣赏异域风景,体验人生百态,黛玉的心境和原来变化很多,不再拘泥于内宅,而是看向更广阔的天地。
黛玉喜欢写些诗词,写完后就放在自己房间的匣子中。
一日黛玉写完没有收起来,薛蟠无意间看见。
黛玉的诗词充满灵气,不像是薛蟠自己做的诗词,虽然他也能做出诗来,但是满是匠气。
而黛玉的诗词风流别致,浪漫多姿,最开始还有些哀愁悲伤之态,后来则开阔大气许多,而风流浪漫不改。
薛蟠看的入神,没想到黛玉回来看见。她急忙将自己的诗词从薛蟠的手中抽出,对着薛蟠嗔道:“你如何将它们都翻出来了?”
薛蟠从后面将黛玉拥入怀中,笑道:“娘子的诗词做的如此之好,为何一直放在匣子中,让它们不见天日?”
黛玉一边整理诗稿,一边俏皮问道:“状元郎觉得我做的诗词好?”
薛蟠将头搁在黛玉的肩膀上,诚心夸道:“比状元郎做的好,十个状元不及也!”
黛玉羞窘道:“不过是胡乱写写,哪有你说的那么好?你又是哄我开心。”
薛蟠将黛玉松开,走到黛玉的前面,按住黛玉的手,将诗稿从黛玉的手中拿走,看着黛玉真心说道:“这是我的真心话,娘子做的诗,确实比我好的多。”
黛玉笑道:“那就多谢夫君的夸赞了。”
薛蟠将诗稿握在手中,将这些诗词一字一句重新读了一遍,还是不忍将它们还给黛玉,让黛玉重新放在匣子中,就此埋没,不被世人所知。
薛蟠将诗稿放在书桌上,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中,将黛玉拉了过来,让她和自己并排坐下,将她圈在自己的怀中,看着桌子上的诗稿,问道:“玉儿,你想不想让这些诗词刊印出去,让世人得知?”
黛玉听完一诧,说道:“闺阁之词,焉能传到外面去?”
薛蟠劝说道:“玉儿,你看看如今外面的天地,可还和之前相同?女子并不是非要禁锢在内宅之中的。你之诗词,远胜绝大多数男子,我不忍心让它们在这故纸堆中,不见天日。”
黛玉还是有些犹豫。
薛蟠知道黛玉在担心什么,继续劝道:“世人对女子多有苛责,女子诗词流传出去,确实容易招惹是非。玉儿,你可以取个别号,我去操作,不会让这些诗词和你联系起来。自宋以来,诗词中有婉约一派,文风侧重儿女风情,你这些诗词放在其中,并不显女气。”
薛蟠将黛玉最近这一年写的诗抽出来,指给黛玉看:“而且,这一年来,你的诗词开阔大气,只要不说,谁能认定你是女子?”
薛蟠说完,又叹

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 - 分卷阅读23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