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 - 分卷阅读234

多元和包容。
薛蟠在宁波努力提高女子的地位,宝钗在京都也没有闲着。
宝钗在皇家女子学院教授学生四书五经,并数次举办文会,将自己的思想传递下去。
除此之外,宝钗还在京都开了书铺和茶楼,请了说书先生。
宝钗给自己取了一个青云先生的名号,将听薛蟠讲的,还有自己构思的,各种奇闻异志,鬼怪精魅的故事,里面包裹着女子不比男子差和女子应自立自强的观点,编写成话本子,放在书铺中卖,让说书先生在茶楼中讲。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渐渐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的思想。
宝钗还在京都的崇文门街上买下了最好的一座楼,取名叫做状元楼。
状元楼是一座斗文的所在。
状元楼分五层,第一层考四书五经的墨义,第二层考诗赋,第三层考策论。如果答得好,可以将自己的诗赋和策论贴在墙上,根据文章的好坏,贴的时间长短不一。等揭下来后,也有专门的书阁放置。
状元楼敢叫做状元楼,自然是有底气的。
据说状元郎薛蟠,每次回京,都要在状元郎徘徊两日,对里面的文章进行点评。据说翰林院的陆安路翰林常常带着很多翰林出没于状元楼。据说礼部尚书刘弘刘大人偶尔也会到状元楼坐一坐,品评一下文章。据说诚郡王司徒澈有时会在状元楼中选材,举荐给皇上。
而且,文人好名,京中有了状元楼,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如果不到这里一观,到这里一战,留下墨宝,好像就失去了去京都的意义一样。
在这里留下的墨宝,满满的攒了一个书阁。不过很奇怪,这里的纸张是不同的,有两种纸,一种纸上面画中一丛竹子,被称为竹笺。还有一种,纸的最下边,有一只君子兰,被称作兰花笺。
有些文人看着这两种纸,有些不解,问楼里的管事,为何有两种不同的纸?而他们得到的一般都是竹笺,怎么样才能拿到兰花笺,管事总是笑而不语。
这十年间,宝钗总共教出了多少学生,她也不记得了。这些人,有些已经嫁做人妇,有的还待字闺中,但是这些女子,遍布大庆的官员家中,影响了很多官员。而且民间女子地位也提高了不少。
宝钗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造势。
京中渐渐有了传言,说是女子并不比男子差,为什么男子能科举,能当官,女子不能呢?
大庆朝由于四海升平,包容万物,所以,很多男子心态也很宽广,并不是靠着打压家中女子而取得成就感。这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但是还有很多人拿着三从四德和女四书说事,并且说女子不是读书的料子。
到了这时,有人爆出,状元楼中,竹笺上留文章的是男子,兰花笺纸上留文章的,皆是女子!
一时间文人大哗。
不信的人居多。
自古以来,女子有才能有几何?这兰花笺上的文章,被传诵出去的有很多,有些文章甚至被交口称赞。这竟是女子所做,文人不信,也不服。
这时又有传言,在大庆享誉盛名的绛珠居士,竟是女子!
这绛珠居士的诗词已经在大庆传诵了多年,众文人将绛珠居士推崇为大庆朝第一诗人,此诗词堪与盛唐比拟。
多少人猜测绛珠居士的身份、来历,书铺中关于绛珠居士的传记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多是认为绛珠居士是一个为情所伤,或者所爱离世,后来寄情于山水的奇男子。不过如今说绛珠居士是女子?
大多数人都不信。
既然不信,那就来比一比吧。
坊间的男、女之争也传到了朝堂之上,有人拈须不语,有人心中不屑,觉得女子狂妄,有人觉得女子有辱门楣,还有很多人,被家中女儿或者妻子要求,或者自己被家眷影响,觉得女子并不比男子差,女子也有能力参加科举和做官。
皇上一直没有表态。
从宝钗最开始办书院的时候,皇上就关注着她了。
没有想到,这竟然是自己的小师妹?
薛蟠有才,没有想到他的妹妹也不差,身为女子,竟能做到如此的地步。
皇上就看看,自己的小师妹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带着一点看她能折腾出什么事情的新奇感。
如今,民间的舆论已成,朝堂上支持女子科举的已经占了三分之一,皇上干脆发话,既然如此,就让他们比一比。
男子们认为这样就抢占了自己的科举名额,心中不高兴。
皇上干脆决定,加一届恩科。
男子们对多加一次恩科,心中自然高兴,反对的人也都消音了。
因为女子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没有女秀才和女举人。因此,此界恩科对于女子的身份放宽了要求。
这一届恩科,要求男子是举人身份,女子身份不受限制,只要女子愿意,都可参加。恩科的考试内容一致,考生也同样糊名,保证公平。即使如此,到了最后,女子参加会试的人数仅仅是男子的三分之一,大多数

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 - 分卷阅读23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