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分卷阅读26

蛋壳四周一抹,底下四周弄平,好了,砚台好了,反正又不用磨墨,刚好!
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家一起行动,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家人的感情,还做了课外活动动了手。唐瑾佩服唐老爷子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至于笔吧,谁把三百千全背完了,就奖一只笔,这个背完,指的是不打恰不停顿。教了这么长时间,孩子们都背过了。
女性长辈里就只有唐二婶背完了,其他人背是背过了,却总是忘记,这一篇忘了这里,那一篇忘了那里,反正都没有得到奖励。
最后,唐老爷子开了特例奖励了三个儿媳妇一人一支,理由是她们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很辛苦。这听得三人非常激动,很有成就感,也听得唐家的儿孙们都很感恩母亲。
唐家三位叔叔原本就有笔,剩下没笔的唐三婶唐四婶觉得面上无光,下了狠劲儿的背,也终于在二月里背过了。
四月里唐四婶如愿生了个儿子,唐老爷子很高兴。
唐家在唐瑾这一代有点阴盛阳衰,生唐瑾之前有三个男娃,女娃却足足九个。虽说是唐瑾的姐姐就贡献了一半的数量,不过自从唐瑾出生家里连生两个男娃,让唐老爷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兆头,心下欢喜极了。
如今唐瑾已经快两岁了,也跟着一起握笔写字,不过他的字就难看多了。但再难看,都比小萝卜头们写的好。
这个时候唐瑾就极为后悔,怎么上小学时写毛笔字时应付差事不好好写呢?捉毛笔都是圆珠笔的姿势,老师也是的,不管学生耍滑,要是严厉一点,总比现在强多了!
在科举上,写的一手好字特别重要。若是两个人一起考试,考卷答的差不多,教官肯定选字写的好的那个人啊!甚至于就算考卷差上一点点,教官欣赏你的字了都能取你中!
唐老爷子虽然心急,看唐瑾用功倒是劝着他少写一些,免得歪了指头。唐瑾想着以前小学时用圆珠笔经常把食指指肚都压成三角形,想着他人小骨头还是软的,还真不能太用功,不然长大后手指是个歪的多难看,只能每天少写,握笔用力轻一点。
《孝经》学完,就开始念四书五经了。
唐瑾正式念的第一本科举书,就是《大学》。
拿到书之后,唐瑾有些吃惊。原本看书房里的《大学章句》不薄,还以为大学有多难学,其实,他数了,全《大学》不过一千七百五十三个字!比《孝经》字数还少。
然后才知道,那么厚是因为里边有“名家赏析”,加起来才厚。
这么少一下子把唐瑾心理上的那一点点对于科举的畏惧给击散了,愉快的学习起来。
唐老爷子人老觉少,起的早,唐瑾也跟着起的早,他每天的做息是这样的。
早上起来洗脸刷牙收拾好,开始读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他一念书,一会儿全家都起来了,小孩子跟着一起念。
每天早上念半个时辰,然后吃饭。吃完饭休息一下,温书的温书,做家务的做家务,完了后一起上课。


第一节 课上检查昨天的学习情况,再教新的东西,中间休息一下,下来复习上一节课或者上新课,再休息一下,一起练字。
中午吃完饭午睡,这个他必定得睡,人小觉本来就多,早起不早睡午觉就不能缺。
下午先检查以前的学习情况,再上算术课,休息一下,然后做唐老爷子出的题,再休息,最后一节课教《千家诗》。教完后大家还温习当天所学,背书、练字、做算数题。
下课后就算是放学了,自由活动,萝卜头们这个时候最开心,小的能玩的疯起。
唐老爷子设计了好几个文字游戏,唐瑾觉得挺好,有趣味还能提高记忆力,大小孩子都能跟着一起玩,他也参加。
等晚饭时家长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了,吃完饭就是听故事时间。唐瑾觉得唐老爷子讲的很多很杂,不止是成语故事,相当于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历史+民俗+加很多小类别的事。
就这样过了快一年,等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时,唐瑾早已经学完了《大学》和三千五百六十八个字的《中庸》,开始学《论语》了,他感觉《大学》《中庸》学起来也没那么难,至于考试难不难就不知道了。
有一天早上,唐老爷子将家里人都叫了过来,说有事要说。


第14章 考科举也要学五禽戏
唐瑾以为是什么大事,唐老爷子却说要教大家五禽戏。
一听五禽戏,唐瑾眼睛一亮!据说五禽戏是华佗模仿动物动作所创,能锻炼身体,应该比广播体操还要效果好?
唐家人都嗡嗡议论,唐老爷子点名了:“乖乖,你说!”
三岁的唐瑾比起一岁时高了一个头多一点,也还是个矮豆丁,他站在唐老爷子身边,声音是孩子独有的清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分卷阅读2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