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分卷阅读260

子里懂这些的几个人就在考虑进士碑这件事,也觉得建在村子口地方更合适,这才去找里正说了。
唐老爷子去唐瑾,唐瑾想了想,没想出什么不发的地方,点了点头:“那就建在村口吧,不过钱就我们家出了,不用村民们掏,本来要建起堡子的话家家户户都得拿一点出来的,谁家也不宽裕。”
里正的心理素质显然极好,哪怕看到唐瑾换牙了,也没有表现出一点意外,一听后高兴极了,满脸笑出了花来:“您能同意这真是太好了。”
建堡子的钱每家都收一点大家还能理解,但建进士碑不可能每家都收一点了,很多都收不上来。虽然唐瑾当了官对大家都有好处村里人都觉得面上有光,可真要他们掏钱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说是村里人出一点,最后出钱的也就他和其他一部分人了。
唐老爷子让唐瑾拿主意,就是想看唐瑾在钱上能不能不糊涂,见他明白,心下宽慰。
说完这件事,里正又说起了别的事:“前两天,唐村的里正和东李村的人来找说,说咱们原是一个祖宗,想要把祠堂合起来,这……”
东李村比李家村还要小,其实并没有自己的祠堂,都是各家祭祀各家的了,唐村的里正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名正言顺一点,说通了东李村的人同意这件事了。
唐老爷子又看向唐瑾。
祠堂合起来,其实对于他们村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只能说是在三个村子里的地位更高说话能更硬气而已,要说坏处一时也没有什么坏处,不过是两个村子更想要借着他的名头要一个庇护而已。
虽然关系早远了,不知道都出了十几代外了,但到底曾是一个祖先,唐瑾觉得还是同意的好,这样能增加凝聚力,就点了点头。
他看向唐老爷子,唐老爷子也点了点头,是同意他的想法了。
一连三件事都办成了,里正更加高兴了,顺口说起了另一件事,荣耀之感极强:“过两天,就要到咱们村子收夏税了,往常这都是先去的三兴村,今年先来咱们这里了。”
三兴村算是周围很大的一个村子了,有时候衙门里的人就懒,附近小村子的夏税秋税都是要拉到三兴村去收的。对衙门里的人来说,方便对于附近几个村子的人来说却是极麻烦的。不光是要跑路,主要也是不说牲口,光是车子也不是谁家都有的,运起粮来难。
早收晚收,怎么都是要收的,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一件事,就能体现出了李家村地位因为唐瑾而起的变化。
“那唐村什么时候收?”说起这个,唐瑾想起了还答应了唐村的里正他们收夏税的时候过去一趟。
“往年咱们这边都是先去三兴村,然后从南向北从东向西的,应该收过咱们村不久之后就会到了他们村了。”里正回答着。说完了事,没坐多久,他就回去了。
夏税的事,家里人也知道,就开始准备粮食了。
果然过了两天,衙门里的人就来了。
唐瑾跑过围观了,村民们都极为的高兴,可看过收税的过程,他的心情却颇是复杂。


第145章 快来订阅我∩_∩
在里正走后,唐瑾说起了主簿的事:“我记得你说过,咱们县的主簿是门荫的?会不会让下边收税的人为难咱们村子里的人?虽然我当了官,可是在京城当的官,地方衙门有些人并不会认我。”
主簿也是官,想当上主簿,有好几种途径,主要的就是科举、门荫、流外入流这三种。乾州县的主簿是门荫的,都当了好些年了,肯定在县里有很深的人际关系。
别看县令对他很好,可小鬼难缠,而哪个地方都会有地头蛇,地方的团体也会抱成一团。而县令,说其实,属于外来户,衙门里的人并不一定买他面子,阳奉阴违的事多的是。
唐老爷子笑了笑,对于对方只有一个评价:“别担心,这主簿虽说是小地方待久了,没见过世面,脑子不不清楚了,但也不会在这些事上为难。”
“真要为难的话怎么办?”世上有些人脑子就是不清楚,这主簿跑到他们家来提亲还这个态度,就已经表明脑子不是个清楚的。
“那就等着县令收拾他。”唐老爷子笑应。
唐瑾明白这意思,连这点心胸都没有,那么日常工作当中肯定跟县令多有不合,那县令还能不跟他较劲儿?
可是唐瑾跟桓栋聊过,知道有时候,哪怕你官大,外来的县令也拗不过本地的主簿,能在任上吃亏吃到走。具体原因他并不了解,没有深淡,但真有这一回事。
他按下了疑惑,等收粮那天就去看了。
衙门里来的人不多,就四个,唐瑾去看的时候,村民已经在讨论了。
“这个县尊大人还是好的,清楚情况后就不按以前的规矩来了,不用跑到三兴村去交,可省了力气了。”有人感叹道。
“哈哈,就算是没有改规矩,这次他们可得是来咱们村子里。”有人哈哈笑道。
“对啊,咱们村出了个官老爷,以后不管换了哪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分卷阅读260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