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分卷阅读32

唐老爷子将唐瑾拉回了自己的屋子,低声训斥:“我说的话都忘记了?!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要和生病的人相处,往常听话,这次怎么犯糊涂了?过了病气给你可怎么好?!”
唐瑾这几年也生过几次病,每次生病家里都一阵紧张,不过他吃的好营养跟的上,身体素质很好,生了病吃了药一般一两天最多三四天就好了。
其实唐瑾觉得也没多大问题,又不是感冒传染之类的病,接触一下怎么了?知道唐老爷子是关心他,清楚他要的是万无一失,也乖乖认错:“那我以后不会了。”
唐老爷子这才满意了。
过了几天,十一丫的病果然好了,唐二婶人都精神了起来。
等到深秋十二月底时,家里上下人的衣服都从夏衣换成了厚了好几层的棉衣。
这六个多月里,唐瑾已经学完了《易经》。
他用心,当然也背过了,每天也就背一百五个字左右,这两年已经适应了这种强度的唐瑾觉得不算难。
但明显的,他不像《论语》《孟子》那样背的非常熟。一个是《易经》本来就难学,也难背,再一个就是老爷子课上的比《孟子》能稍微快上一点点。
学完了以后,唐瑾也会占卜了,也明白了明夷卦是什么意思。


第17章 唐瑾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易经》中说:明夷利艰贞。
易经诂中说,明夷卦象征晦暗,利于在艰难苦困之中守持正道。
诂,一般称训诂。训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诂是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训诂一起成书。这个学起来是最轻松的,像在看现代的课文,不费脑子,唐瑾最是喜欢。
他如今已经学完了《易经传》《易经注》《易经章句》《易经训诂》。
五经都有传、笺jiān、注、疏、训诂、章句、解这种帮助学习的书。训诂一般简称训,章句、传、注、训,这四种唐老爷子是必教的,和本经一起教。其它的,恩,先没有学那么深那么细,让唐瑾来看,以后要是考了秀才,还得继续学。
分篇为章,析章为句,章句就是分篇数段落和语句的。
传呢,直白一点理解,就是解释经文,相当于文言翻译成白话,侧重于思想的引发。
注呢,是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解释,侧重于文字的解释。
笺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
疏是在注的基础上对经传进一步的说明。
解是集解,包集注集传等这一类的,是一本经书最全面的学习工具。
让唐瑾来说,除过本经之外,这些都相当于翻译和参考书这一类的书籍,对学习帮助很大。
可即使他把最主要的都学过了,他还是真不懂明夷卦!
是的,他把《易经》学完了,背过了,可是学完了背过了不等于学会了。
物理老师一学期期末时把物理课本上的课讲完,学生们一起学完了,可是学完了的人都学会了吗?学完了不代表学会,物理公式都背过了也不代表什么物理题都能会做!
他就是这样的状态。
《易经》要是你把他学完了背过了这么简单,那也不可能成为五经之首。多少人终其一身都在研究《易经》,有几个人又敢说自己懂《易经》会《易经》?
占卜,只是《易经》的一小部分而已,它能成为五经之首是因为它被称为大道之源,内含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并且有着周密严谨的理论构架和系统精辟的哲理智慧以理论深刻的人文思想。
这么一部深刻的经书,不是唐瑾学六个月就能学会的,他现在只是初窥皮毛,整个吃进肚子里,还没消化呢。
所以他对明夷卦也只是一知半解,从中并不能看出与十一丫的病有什么联系,只能从“晦暗”两字里感觉到透出来的负面信息。
老爷子不说,《易经》他以后还得继续学,等到了时候他自然就会了懂了。
唐瑾并不急,急也没有办法。
《易经》学完了以后,第二天整体复习了一遍。吃晚饭之前,唐瑾坐在堂屋唐老爷子身边,伸出手在火炉上烤着火,问他:“下来学《尚书》吗?”
冬天里,堂屋烧了火炉,比别的房间都要暖和,里边坐满了人,都是唐老爷子的“学生”,有的在复习功课,有的在玩。柴氏唐二婆她们六个正在厨房里准备一家子的饭。
听了唐瑾的问话,很多人的目光都转到了唐老爷子面前,唐三叔也热切的望着唐老爷子。
从学习《论语》之后,家里学生的水平一下子就显了出来,有的学的快有的学的慢,水平一下分出三六九等来。
像唐瑾和唐三叔唐二叔唐五叔都属于学的又快又好的人属于第一等;唐爹爹唐转和唐四叔唐二哥属于第二等,他们学的也很好,悟性勤奋都有,相对来说比起唐瑾他们也就差了那么一些。这两等都是属于特有悟性又特别踏实勤奋的人。
像唐六姑就是第三种,属于有悟性也踏实的人。<b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分卷阅读3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