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分卷阅读337

没你好。”
应禹海觉得唐谨很会说话,跟他相处起来很舒服,又跟他说了一些做县令应注意的问题。
这个时候,状元楼掌柜的拿了笔墨纸砚上来,跪下对着应禹和唐谨问安:“县尊大人安好,唐大人安好。”
应禹海没说话,唐谨看了应禹海一眼,对着掌柜的说:“起了吧,可有事?”
掌柜的弯着腰,对着唐谨恭敬的笑道:“小的这店虽名为状元楼,实则没状元郞到过本店吃过饭,唐大人这次来,可是让本店蓬筚生辉,实至名归。是以小的想请唐大人留个墨宝,这样以后客人也不会觉得我说的是虚话。”
唐谨明白了,这是找他打广告呢。
应禹海能把饭局做到这里,不是跟这家掌柜的熟,就是有什么关系。
掌柜顿了顿,怕唐谨年龄小,不懂这里边的门道,也怕唐老爷子没见过世面不清楚,还是说的直白了一点:“这润笔费,小的都准备好了。”
唐谨刚已经看到小二手里端着的盘子上有四块银子了。他看了看应禹海的脸色,见他面色上带着笑,想也是知道这事,假意推辞:“这要写,也要本地的父母官写了才合适一点吧?”
应禹海笑了,拉着唐谨起来:“你快写吧,我可不是状元郞!写了可就名不符实了。”
纸墨笔砚都铺在了一旁的小案上,唐谨看应禹海不在意,就净了手,磨着墨,问:“写什么。”
“就写状元楼三字。”掌柜的哈着腰笑应。
唐谨看了看盘子里的笔,大中小号都有,他磨好了墨,挑了一支大号的,左手捉着衣袖,写了头大的“状元楼”三个字。
掌柜的看唐谨字写的好,高兴的很,把盘子上的红绸四个角一提,包起了里边的二十两银子,弯腰双手递给唐谨:“小的谢大人恩。”
唐谨从中拿了两块出来,递给应禹海:“见者有份。”
应禹海不要,唐谨笑道:“你虽是县令,我却是本地人,应是我来尽地主之谊,这一桌算我的,下次了再让你请。”
应禹海把银子推了回去,笑着说实话了:“你可知为何我要把宴设在这里,嗯,其实因为他……不要钱。”
唐谨听了后哈哈笑了,应禹海也跟着笑了起来。
唐谨把银子收了回去,谈过该谈的,这个饭局就要散了。
应禹海转头,小厮端着个盘子递上前来,他拿来一大包油纸包着的东西,对着唐谨笑道:“县里有牛跌伤了腿,干不得活了,这是宰杀后煮的肉,给你带一些回去吃。”
唐谨一看那一大块,快是怕有二十多斤了。
这里牛是重要的劳动力,非意外和年老导致不能耕地不得宰杀,宰杀时必得上报。
唐老爷子再宠唐谨,这几年唐谨吃过牛肉的次数用三根手指都可以数得过来。
家里人就更不用说了,连一次都没有吃过,这带回去可以给家里人吃。
这又不是送得什么钱财,唐谨也没有推辞,接过后,道了谢。
下了楼,接了唐三婶唐三哥,应禹海一直送到状元楼的大门外,唐谨与他道别,坐着车,回家去了。


第182章 快来订阅我(∩_∩)
唐谨离开以后,应禹海回了状元楼接了妻子,由秦祥驾着车,回县衙去了。
应禹海在楼上接待唐谨他们,他夫人在楼下接待唐三婶。
车上,应禹海问起了妻子对于唐三婶的看法:“唐家的女人怎么样?”
应夫人笑道:“虽见着有些拘谨紧张,却也比一般农妇好了十倍,应对还算得体,话说的很漂亮,也不见巴结,对我是恰到好处的亲热。”
应禹海点了点头,到底是唐家人,又去京城见过世面,现在心理行为上肯定与一般农妇不同。
夫妻两聊了两句。
回了县衙里,秦祥与应禹海谈唐谨此人:“他学识好,您说是闽省的,他就能知道闽省多丘陵,还有山地。一般这么大的孩子,慢的还没启蒙呢,快的四书也没读完,哪里会知道这么多?”
应禹海笑骂:“能考上状元,人家学识自然不差的,你不废话嘛。”
“在城门口让我上车辕坐,在状元楼大堂时也没让驱散别的人,是个体贴和善的。除了年龄,其它的跟大人也没差了,也不知道唐家人是怎么教的。”
应禹海又感叹了一句:“的确聪明的过了头。咱们咸国,学识最渊博的,当要数平章事俞大人了吧!”
“那可不,俞大人有过目不忘之能,又勤奋好学,哪里是一般人能比的呢?”秦祥应着。
“我不是说这个,俞大人过目不忘也是三年多才考中了秀才,这孩子又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却还把四书五经都学遍了,文章又做的好,有些……不似凡人。”“妖异”两字,应禹海觉得不妥,换了个合适的。
“想来厉害的人都有些独到之处吧。他能恰巧救了殿下,可见运气也好,大人跟他处好关系总没有错。”秦祥回着话。<b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分卷阅读337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