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 分卷阅读125

r />赵晟见芽妹收到礼物后,眼中满是喜悦,就知道自己的礼物送对了。
能博心上人一笑,赵晟觉得自己这钱花的值了。所以口头上是答应了,但心里还惦记着继续攒钱,然后再给芽妹买其他首饰。
这对漂亮的银耳坠,让黄豆芽爱不释手,回了屋子就立马试戴,对着镜子就看个不停,越看越欢喜。
对于一个从小到大就没有什么正儿八经首饰的小姑娘,得了这么贵重的首饰,自然是无比珍惜,每天就只在屋子里戴一下过过瘾,出门就把耳坠摘下来,生怕弄丢了。
金氏见小姑子这小心翼翼的模样就忍不住想笑。这小丫头终于有一点跟他哥不一样了,若是换成自家那爱嘚瑟的老爷们,收到点啥好东西,早就嚷嚷出去了,恨不得让全村人都知道了。
赵晟对自家小姑子的好,金氏是看在眼里的,觉得小姑子这亲事定得不错,所以早早就开始为小姑子置办成亲要用的物件。
不过到底不是本地人,金氏对于关外的婚嫁习俗了解的比较少,只得先找本地人打听一下。
金氏跟孙大娘关系很好,但孙大娘毕竟是赵晟的亲小姨,所以还是得换个人打听。
好在村里的白嫂子也是本地人,而且还是个热心肠,黄家刚搬来关外那年,她还特意送了黄家一捆小葱。
这些年金氏跟白嫂子的关系也不错,只不过两人家隔得远,平时唠嗑不如跟左邻右舍唠得多。
村里的女人们也是分帮结派的,十多个女人至少得分成三四帮,一般都是跟家里的前后左右邻居成一帮,聊得来的女人们就自然成帮。
虽然金氏跟白嫂子不是一帮的,但两人都是热心肠,金氏抱着孩子去她家串几回门,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对于好姐妹的求助,白嫂子自然是满口答应了。有了白嫂子的帮忙,金氏操办起小姑子的亲事,就顺利多了。
相比于黄家的忙碌,赵家那边就显得悠闲多了,毕竟嫁闺女娶媳妇操办的多了,赵家早就总结出了一套流程。
对于自己的亲事,赵晟除关心一下彩礼的事情,剩下的都全权交给自家老娘操办了。
亲事有老娘替自己操办,赵晟自在极了,无事一身轻的他每天上山下河,变得法地哄未来媳妇欢心。
荒地开完了,赵晟除了钓鱼之外,在家没啥事可干,就整天往山上跑。
一来是找些适合做工具的石头,二来就是弄些野果吃。
赵晟是个胆子大的,而且体力还好,没几天就把莲花山逛了个遍,采了不少蘑菇,全都晒在外面了,打算为自己明年的婚席添道菜。
赵晟常在山上跑,山上哪里有好吃的,早就记在心里了,这边野果子刚刚成熟,那边赵晟就给摘回家了。
桑葚、黑天天、菇娘果、灯笼果、榛子、野核桃……,莲花山上的好吃的,没有一样逃过他的“毒手”。
赵晟摘了这些果子,自己不吃,全都送给了黄豆芽。
这么多的果子,黄豆芽自然是吃不光的,大多都进了黄念文和黄念花的嘴里。
吃人家的嘴短,吃了人家这么多野果子,黄念花也慢慢接受赵晟这个小姑夫了,觉得有这么个天天能弄到果子吃的小姑夫,也还是蛮不错的。
日子过得飞快,农家收了粮食后就进了冬天。过了冬天,黄豆芽就满十八了,等到了夏天,就到了嫁人的时候。
关外这边的女孩子出嫁前,要和男方家要离娘肉。
离娘肉的意思是,爹娘养育闺女多年,不能白白送人,用猪肉代替,留几条肋子,来报答爹娘的养育之恩。
离娘肉是有讲究的,不要里脊肉,也不要后鞧肉,必须要肋巴骨肉。
对肋巴骨肉的数量也是有要求的,三条太少,四条不吉利,所谓“人三鬼四”,五条单数,六六大顺,最好自然是六条了。
这切肋巴骨肉时,要齐整,不能断,连骨带肉一整条,用红头绳扎好,送到女家。
就这样,杀上一头猪,离娘肉就占了三分之一。
嫁女时,新娘家里要送十八个红点小馍馍陪着闺女,小馍馍有婴儿拳头大小,点着胭脂红粉点,梅花似地开着。
以前是有的人家怕闺女初到婆家,婆家讲究多,怕闺女不敢上桌吃饭,馍馍是在洞房悄悄搬吃的。
但现在娶媳妇不容易,没有哪个婆家敢明目张胆苛刻新媳妇,所以娘家送红点小馍馍也就成了个习俗罢了,全当讨个好彩头。
赵家的彩礼已经送过来了,黄豆芽的嫁妆要在成亲当天再抬进赵家。
赵家给黄豆芽的彩礼,跟娶前两个儿媳妇一样。
黄豆腐对赵晟这个妹婿很是满意,自然不会在彩礼上难为人。而且赵家也没法给黄豆芽太多彩礼,不然赵家二老在家里也没法做人了。
不过赵晟为了哄媳妇开心,他拿自己的钱偷偷补贴了,而且又送来个实心的银手镯,若是连着银耳坠一起算进彩礼中,这彩礼给得可是相当多了。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 分卷阅读12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