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 分卷阅读216

下, 买了兔毛拼的皮袄和一双鹿皮靴子,皮袄要价四贯钱, 皮靴要价三贯钱。
涉及到钱财问题,黄豆腐也顾不上畏怯了,跟掌柜磨了好久,最后每人花了六贯半,配齐了一身皮货。
好在吉德县里养鹿的人家不少,而且山上各种野鹿也多,鹿皮靴子做得也不那么精细,这才让这对郎舅买到了便宜货。
这一身皮货,基本上把赵晟和黄豆腐两人整个秋天赚的药材钱都花光了。
郁臭苗是一年生的作物,每次收集茺蔚子时,赵晟和黄豆腐都会留些种子撒在附近,这才没把郁臭苗割绝了。
今年挖的葛根比较少,也没有太多时间找寻防风和远志,所以二人卖药材的大头还是茺蔚子和松油。
赵晟和黄豆腐买了皮货后,兜里就剩下几百文钱了。钱还没捂热乎呢,就到别人手了,说不失落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看着买到手的皮袄和皮靴,黄豆腐和赵晟难掩笑意,就连走路时,都不由得挺直了身板。
“这大冷的天,咱俩直接把袄子套上吧。”
此时还只是深秋,没入冬,更没下雪,还没到穿皮袄的时候。但黄豆腐的个性不容许他低调,一有好东西,就忍不住想嘚瑟。
“套上!买都买了,干啥不穿!”
赵晟是个行动派,听了大舅哥的话后,立马把从家里穿来的袄子脱了,把新买的皮袄穿在了身上,顺便把皮靴也穿上了。
在关外,能穿上一身皮袄,那可是相当有面了。
黄豆腐是后迁过来的,对皮袄都相当追捧了,更别提赵晟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了。
在关外,皮袄意味着一切!意味着保暖,意味着有钱,意味着地位。
一件皮袄穿在身,就能抗住大冰渣子和大雪片子,就连西北风也不用畏惧了。
关外一旦进入深冬,西北风呼啦啦地刮,跟往身上刮刀子似的,刮得你浑身拔拔凉,一般人都不敢出远门,因为很可能会冻死在外面。
但是有了皮袄就不一样了,皮袄可是相当抗风了,再大的风也刮不透皮袄,人再也不用被冻得鼻涕拉瞎了。
最最重要的是,有了皮袄,就不用往身上套一堆衣服了,裹得跟熊瞎子似的。
皮袄里面只要穿一件薄袄子,就可以轻装出门了,一点不耽搁干活。
在村里,只有体面人家的老爷子和老太太才有皮袄可穿。
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儿孙孝顺,会给他们置办一身皮袄,而这件皮袄也会成为传家宝,一代接着一代地传下去。
当然,只有家里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这件传家宝一样的皮袄,像是赵晟这种家里的小儿子,就只有眼馋的份了。
所以当赵晟听到媳妇要给他买皮袄时,才会表现得那么兴奋。
赵晟的爷爷是在过六十大寿那年,才穿上皮袄的。而赵家奶奶,至今没舍得钱为自己置办一身。
皮袄对于赵晟这个本地人来说,不仅仅是件衣服,更是地位的象征,尤其是这种花钱买的。
虽然赵晟买的袄子是最便宜的野兔皮,但好歹也是皮袄。只要是皮袄,穿出去就比普通袄子有面。
皮袄穿在身,黄豆腐和赵晟感觉路上的行人都盯着自己瞅。两人十分得意,立马坐直了身体,接受众人的“瞻仰”。
“晟子,你们关外人为啥反穿皮袄毛朝外啊?”
黄豆腐也见过几个穿皮袄的客人,都是毛朝外的穿法,这让他很好奇,但又不想在外人面前露怯,就一直没问。
“咱这是穷人的穿法,富人也把毛穿里面。人家那皮袄,皮板外面挂着面,皮毛里面挂着衬,老好看了,皮货店都不会做,得找专门的裁缝做。”
“咱这皮袄是兔皮接的,要是毛朝里穿,那得老磕碜了。”
“况且咱还得穿着皮袄干活呢,毛朝外,打渔时就算是溅到水了,有毛,一抖水就下去了,咱就不用穿湿衣服了。”
“赶车走远路时,把两个毛袖子往脸上一捂,也不怕把脸冻煽了。”
赵晟一边跟大舅哥解释,一边用袖子往脸上捂,黄豆腐立马就懂了。
“这皮袄是暖和,穿这么一会儿,我都有点冒汗了。”
黄豆腐见路上行人比较多,立马夸张地用手扇了扇风,那嘚瑟样,让人看了,特别想揍他。
要不是还有赵晟跟在黄豆腐后面,没准还真有“壮士”上去给他一拳头呢,给他点教训,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臭嘚瑟了。
“以后咱俩打渔、赶集的时候,就把这皮袄套上,皮靴穿上,肯定老有面了。”
相比于保暖,皮袄在赵晟心中的价值,更多是有面子。
虽然已经当爹了,但赵晟也才刚过了弱冠之年没几年,还没法做到成熟稳重。
再加上他身边还有个更爱嘚瑟的大舅哥,他那好面子的少年心性也被激发出来了。
一路上赵晟和黄豆腐就跟开了屏的孔雀似的,嘚瑟得没边了。
等到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 分卷阅读21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