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基建系统回八零 - 分卷阅读114

部件尺寸精细到毫米、更多零部件的材质有了更大的变化,
导致苏音从系统里拿出来的机械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替换零部件,
很多机械处于对付着用,或者全自动变成半自动,极大影响了施工进度。
再从系统里继续出新机械,不是不行。但是这样的浪费对苏音来说,是完全不能原谅的。
那些需要更换部件的机械,除了需要更换的部位、其他部位还是暂新的、就这么丢弃是可耻的浪费。
为了更好的延长系统里拿出的机械使用寿命,苏音急需找到一家专业的机械制造厂,
由她提供全新的零部件模板,建立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她们公司生产配套的零部件。
西北省现有十几家大型的机械厂,也有几十家生产机械配套部件的小厂家,苏音最后选择前进县机械厂,就是因为罗峰这个人。
这项合作的最终决定权也在罗峰手里,他自己却成了这件事最大的障碍。
无论是上级领导沟通,还是苏音信里细致耐心的说明,罗峰就一句话:
“我们不是生产零部件的,我们是生产大型机械的;”
还有:
“用你的模板不行,我们有自己的模板。”
这事情就僵在这里,今天见到苏音、听明白来意后,罗峰还是这两句话,丝毫不做感化。
有人曾劝过苏音,这种行业上下游流水式组装生产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各家都是固定几样生产供应,不然就妥协一下,把不同的零部件交给不同的工厂去生产。
苏音:“我们的机械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很多的小工厂生产的不是不可以用,是用了对现有机械磨损更快,需要更频繁的更换,
加大了产品成本不说,每次更换时,还要损耗人工时间成本,影响整个工程的时耗。”
“苏总,把我们的生产模板给小工厂,由他们用我们模板来生产呢?”
新来的技术部小葛提了一个理论上可以,实际上也可以的解决方案,只是他少考虑了一个条件。
不用苏音解答,徐茂林接过来,趁着这机会给刚来的三个新技术员上一课: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性。
“小葛,你说的这个问题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我们技术部门在BBZL提出一项新技术革新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
小葛:“创新?”
璐璐:“技术优势?”
周小龙:“实用?”
徐茂林没有急着回答,给几个新人留下深度思考的时间。
“是成本。”
等了近一分钟,三个人依然没有领略真谛,徐茂林示意柳三回答。
随机强化、树立柳三的技术实践能手的形象,从另一侧面教会新技术员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苏音的原话。
“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加大了生产成本就不能在生产中被广泛利用,也算不上技术革新。”
“对,柳副总监说在点上。小葛,你想想,如果我们把模板给到小工厂,
本来的十几个生产流程,就要变成几十个生产流程,那是多大的浪费。”
“哦,我明白了。就是说,如果这些流程都放在一个工厂,无论是搅拌机零部件使用的螺丝,还是挖掘机零部件使用的螺丝,
都可以在一个先进模板的流程下生产出来,这样只需要一条生产螺丝的生产线;
如果放在小工厂里,这家小工厂只能生产搅拌机的零部件,但它也需要一个生产螺丝的生产线;
另一家生产挖掘机零部件的小工厂,同样还是要建一条生产螺丝的生产线。
这样的确太浪费了,十种机械就要建十套生产螺丝的生产线,更别说大型零部件小配件多达十几种。”
璐璐:“徐总监,我们就用现在各工厂的模板生产的零部件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用我们自己的新模板生产?”
徐茂林:“咱们这些日不就是在用这些现有模板提供的零部件,柳副总监统计过,消耗的比例最小是三。”
璐璐:“消耗比例?”
柳三:“就是原来这个配件能用三个月,现在提供的配件能用一个月,三个才能顶原来一个。”
周小龙:“确实是浪费。”
柳三:“这还不算时间成本,搅拌机换个零部件成手需要一两个小时;
挖掘机换一个零部件少则一两天,若一次更换不好再返工,耽误起来有可能延误工期工期。”
**
“苏音,中午了要不要吃点东西,路边有一家面馆。”
当了一上午观众的余生,紧张激动的肚子早就咕咕饿响。
从前进机械厂出来,苏音就如斗败的公鸡,蔫头蔫尾。
靠在副驾驶座位上,先是长吁短叹、然后默不作声,最后闭眼作非礼勿视状。
余生很担心这样情绪,会影响接下来几天的拜访活

带着基建系统回八零 - 分卷阅读11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带着基建系统回八零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带着基建系统回八零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