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谢钦瑜106

  谢钦瑜生于一个秋天,是早产。

  淑妃看着太医怀中面色潮红的病儿,扯坏了手中的帕子。

  她同皇后明里暗里斗过那么多次,最终还是着了她的道。手腕不如别人,又能怎样呢,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谢钦瑜身子不好,脑袋却很聪明,夫子布置的课业总能超额完成,比他皇兄当年好上许多。皇帝也很喜欢他,连带着淑妃的荣宠也更甚。

  谢钦瑜很喜欢读书。

  有时候淑妃看他读书读那么认真,也会恍惚下。她的孩子这么优秀,为什么不能是太子呢?这个念头甫一冒出,她便暗自心惊,把它压了下去。大皇子谢钟珏是嫡长子,资质中上,又没犯过什么大错,身后势力也不容小觑,太子之位自然轮不到她来肖想。但皇后害得她的孩子疾病缠身,她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有时候淑妃看见谢钦瑜在屋里慢慢地喝药,眼睛却瞧着窗外宫女的偶尔嬉笑时,她的心便更疼。她也会由衷地想,今后他做个闲散王爷,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再斗下去,只会是两败俱伤。

  淑妃便在纠结中过了一天又一天。

  年幼的谢钦瑜自然不知道这些,他每日读读书,喂喂鱼,赏赏花,过得安静又自足。

  有一天淑妃去看他,见他在院子里读书,便随口问了一句是什么书。

  谁知谢钦瑜竟然有些紧张地笑笑,合上了书,道:“就是一般的书。”

  淑妃狐疑,将书从他手中抽走,看了看封面:《道德经》。又翻了翻里面的内容,瞥了谢钦瑜一眼。她没怎么读过《道德经》,却也知道这绝对不是。

  她的手指在封皮上摸了两把,扯下来一张薄薄的封面。

  淑妃瞅了瞅露出的原本书封。

  《永州十二记》。

  “这是什么?”她拎着指尖的《道德经》皮问。

  谢钦瑜羞愧低头。

  淑妃站在那儿翻了翻,大概知道是本游记,也没什么出格的地方。

  “哪儿来的?嗯?”淑妃眼风一瞟,廊前的太监小福子立刻跪了下去。

  “娘娘恕罪,是……是奴才外出采购时,悄悄带回来的。”

  “你带书便带书,为什么要给二殿下看?”

  “奴才……奴才觉得好看,就推荐给二殿下……”

  “哦,你字儿还认得挺多,还挺懂读书。”

  小福子趴在地上抖:“奴……”

  “是儿臣让他带的,母妃不要说他了。”谢钦瑜站起来,“儿臣圣贤书读乏了,想读些市井流传的有趣的书。”

  淑妃瞟了一眼小福子:“下去吧。”

  “谢娘娘!”小福子提起衣摆一溜烟没了影子。

  “请母妃责罚。”谢钦瑜低着头道。

  淑妃叹了口气,将书扔在小桌上,坐到一边:“这书也不是什么禁/书,你看看打发时间也无可厚非,何必特意蒙个假书皮来诓我?”

  谢钦瑜小心翼翼地抬眼:“儿臣怕母妃觉得儿臣不上进,净看些闲杂书。”

  “闲杂书偶尔看看并不是什么坏事,你不用这么如临大敌。”淑妃看着儿子这幅模样,笑了,“今后课业做完了,大可以看看,也算是涨点见识。”

  “母妃不怪儿臣么?”

  “只要不再用什么把戏来糊弄我,我也不会多管你这个。”淑妃道。

  谢钦瑜抿着嘴笑了笑:“谢母妃。”

  “这是本游记?好看么?”

  “好看。”谢钦瑜在她身边坐下来,“作者笔力甚好,读字如赏景。儿臣非常喜欢的一篇,讲的是作者和友人于雪天泛舟湖上……”顿了顿,偏头问淑妃,“母妃经历过么?”

  淑妃本来在揉着眉心,听到这话停了动作。

  良久,她微微笑了起来,竟有几分年少时的天真:“有的。”

  那个时候她十二,宋祎十三,宋祎来府上找她玩,骗过了沈家大人,又威胁了随行的仆从,带着她去游湖。

  正是冬日,天空还在飘着零碎的雪花,她裹紧了身上的绒袄,新奇又胆怯地张望着湖上风景。

  那湖本该结冰的,却被京城里的有钱人雇了人敲碎冰面,好便于游赏。

  她瞧着身侧漂浮的薄薄冰块,担心道:“阿祎,这样真的没事吗?”

  宋祎满不在乎地笑了笑:“不要怕嘛,很安全的,这么多人玩呢。眉嘉,你就是太小心啦,好多东西都玩不到。”

  淑妃望着天空,缓缓道:“阿祎是个很特别的姑娘。我很喜欢她,我那时候最好的朋友就是她了。”

  “那母妃现在最好的朋友是谁呢?”

  淑妃愣了愣,苦笑:“……不知道。”

  “为什么不和她接着玩?”

  “因为我们的出身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呀……我进了宫,她去了边塞,见面的机会基本没有,自然就不能一起玩了。但是,”她闭了闭眼,“她还是我很好的朋友。”

  “她去边塞干什么?”

  “去打仗。”她看着儿子惊讶的脸,说,“她是这世上最厉害的女人。我很羡慕她。”

  谢钦瑜慢慢长大,从母妃口中、从大臣口中得知的宋祎的消息越来越多,这个女将的形象在他心中逐渐丰满起来。

  还有她的丈夫洪誉,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将军。

  他也开始被一些朝堂的事烦扰,时而因为在策论上压了太子一头而窃喜,时而又觉得这样太过莽撞而变得谨慎。

  总之就是和淑妃一样每天纠结。

  日子平淡如静水。

  唯一能在他心里惊起几分大波澜的,便是边境屡屡传来的战报。

  战报有喜有忧,淑妃整日郁郁。

  他有一次偶然听到父皇问母妃:“朕听说你这几日睡得不大好,叫太医了么?”

  “并不是什么病,只是心里有事罢了。”淑妃叹了口气,“臣妾听说了北挝那里的消息,虽为妇人,亦难免忧心,何况……也惦记着故人。”

  “朕知道你记挂着宋祎,胜败乃兵家常事,宋祎和洪誉都是老将了,你且放宽心。”

  然后谢钦瑜离开了,没有继续听下去。

  读过的边塞诗一首首浮上心头,悲壮有之豪迈有之凄清有之喜悦有之,总归是很复杂的。

  他意外地想起了母妃提到过的宋祎女儿,还记得最初听说宋祎将女儿带去战场时,他还吃惊了许久。如今再想起来,不禁也隐隐担忧:那样年少的小孩子,在边境能过好吗?又能安全吗?

  终于有一天,丧讯和捷报一起传到了京都。

  淑妃在屋子里哭了很久。

  谢钦瑜问小福子:“洪将军和宋将军的尸首如何处理了?”

  小福子摇头说不知。

  再问:“那他们的女儿呢?”

  小福子依旧不知。

  他便也不再问。

  过了几天,皇帝给洪誉和宋祎追封了头衔。

  尸首没有运回京城,尊重他们从前的愿望,埋骨青山。

  又过了几日,皇帝封洪宋二人遗孤洪菱舟为靖仁公主。

  他记得那天还在下雪,屋内生着炭炉,淑妃未施粉黛,双手轻轻按在他的肩膀上,说道:“你知道陛下下旨招宋祎的女儿回京了吗?”

  他点头。

  “她叫洪菱舟,菱角的菱,扁舟的舟,十二岁。我和她母亲是结拜的姐妹,她既然入了京,我就一定要好好照拂她。”淑妃认真地说,“我会带她到宫里来坐,你对她也要好。”

  “儿臣知道。”他踌躇了一下,问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淑妃怔了怔,随即道:“宋祎养大的孩子,约莫和她是一样的人吧。”

  和英帼夫人一样吗?他淡淡地想,如英帼夫人一样的性子就够了,不要和她一样的结局。

  那天他如往日一样下了课去找母妃,结果刚走到门口就被宫人告知靖仁公主在内室和淑妃讲话。

  他愣了愣,倒是没想到她回来得这么快。

  不过他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也没有太大惊讶,直到打起帘子走进内室,看清了她的模样。

  她脸上虽带着淡淡的笑容,眉眼间却有几分郁郁。她和京中贵女的打扮无太大差别,只是不知为何就让他觉得她身上带着凛冽的战场气息,黛眉似刀,杏眼覆霜。而她那双捧着暖和茶杯的双手,应当握过冰凉的枪刃。

  他挪过眼神,对淑妃道:“母妃,儿臣下课回来了。”

  洪菱舟略带生疏的行礼被淑妃打断,淑妃说着话,而她看着他安静地笑。

  他道:“你好,菱舟。我叫谢钦瑜。”

  她方才身上的凉气如同一层脆壳,此刻扑簌簌裂了开来,被她轻轻抖落,碎在脚边。

  她对他报以更深的微笑。

  窗外春光正好,芳菲灿烂,鸟语啁啾。

  他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原来的腹稿统统作废,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在大殿上面对数位大臣连番质询仍能镇静自若娓娓而谈的二皇子,此刻竟向淑妃仓皇告退。

  多年后洪菱舟和他聊起初见,埋怨他当时为什么那么冷淡,打了个招呼就走人,还以为他很不好相处。

  他将她抱在怀里,没有回答,只是用下巴蹭着她的发端,微微笑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不是,明明是写男主,怎么被我写出了淑妃和宋祎的百合感来……

番外·谢钦瑜10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教主脑洞十八弯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教主脑洞十八弯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