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皇后只想吃瓜 - 分卷阅读228

他们千好万好,只过于君子的皇上更完美些的大臣们慌神了!
五十五……
四五岁开蒙,十几岁开始下场。
少年举子都是少数,更多皓首穷经。三十来岁考上进士,都得被赞一声青年才俊。然后从翰林院、七品县令等起步。一岁岁熬着,熬到四十多五十来岁能在朝堂有一席之地的都是托天之幸。
结果……
正年富力强,还能为国效力二十年不止的时候,就咔嚓一下结束了仕途???
这特么谁遭得住呢!
当时一些个已经六十五以上,还在□□着的老臣们便哭了。颤颤巍巍跪下,言说自己虽老迈,但还能再为万岁爷、为大清效力几年。
顺治就凭实力装憨。
先是一脸感动地走下丹陛,亲手将人扶起。历数其人经年功绩,感念他一腔为国为民之心。
然后话锋一转,直言什么岗位都是为大清做贡献。
爱卿若能尽心竭力,为朕、为大清教导出更多、更好的年轻官员来。才真真解了朕的燃眉之急,毕竟这炼钢事有了突破,后续的武器研究才马上会走入正轨。
朕缺人啊!
缺技术上的,管理上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被堵到严严实实的老大人们:……
想说别闹,滚犊子!老夫十年寒窗或者多年战场拼杀,数十年风风雨雨。不是为了被闲置,被嫌老迈,赶去犄角旮旯传授宝贵经验的。
有那经验,我传给自家子侄,让家族枝繁叶茂,永远屹立不倒不香?
无奈何间,一众老臣都把目光集中在郑亲王济尔哈朗身上。
毕竟他也六旬有余,也在退休之列了呢!
结果……
那老匹夫竟然笑呵呵拱手,道了句皇上圣明:“许是奴才早年征战沙场,留下许多暗伤故。前些年年轻力壮还不显,过了六十后却一年胜过一年的力不从心。”
“有心乞骸骨,又舍不得自己曾随太/祖、先帝与成宗皇帝一路打下来的花花江山。老想着以残躯为国多效哪怕一点点的力,皇上此提议,可说正中奴才下怀。”
说到这,济尔哈朗微微一笑,直接跪地请求成为第一个师傅。到底纵横沙场多年,教些个武将们的战略、战术,他觉得自己还行。
顺治忙上前把人扶起,叔侄两个好一番深情感慨后。
郑亲王济尔哈朗第一个退休,成了还在筹备中的大清武官学校的一把手。其次子济度提前承了他的王爵,改封和硕简亲王。主理炼钢事宜,怎么看怎么被皇上委与腹心的主儿!
群臣面上无言,私下里谁不骂济尔哈朗一声老狐狸呢?
丫倒是全身而退,连儿子的路都铺好了。
可想过他们这些寒窗苦读或者征战沙场,苦巴巴终于熬到如今地位。却因子孙不成器或者年纪幼小没待成长起来之辈的痛?
那位只单纯想讨好顺治,结果却龙屁拍到龙爪子上的前贝子爷绝想不到,自己这一支的没落非但不是终结。还是另一个开始,一个顺治早就有心收拾,整饬朝堂、去除僵化老迈的□□。
直到春去秋来,不但选秀彻底落幕,连娜仁都结束了那折磨死人的孕吐期。胃口大开,每餐都觉得自己能吞下一头牛时。这事儿才经过反复扯皮后,有了最终结果。
群臣们接受到年龄退休,有余力接受转职的做法。
顺治也考虑朝臣多年仕途沉浮不易,将退休年龄从五十五岁延长到六十岁。
全国各地的学堂、官员学堂也同步展开。
保证大批退休老官的安置问题。
当然为防其拉帮结伙,搞小朝廷那套。各自分派的学校、学生等,都得经过反复考量。其中种种机制,还在一步步的完善之中。
倒是端午大宴上,皇帝骑着三轮车,拉着太后、皇后。福全、玄烨两个骑小号儿童自行车闪亮登场后。
自行车家族,尤其是三轮车、儿童车迅速走红。
有点牌面的家族都要给老太太置办上一辆,有点孝心、攀比心的,都要苦练下车技。好载着额娘、福晋出去溜一圈儿。展现孝心的同时,也向皇上学习,向皇上看齐!
疼孩子的,则禁不住孩子们的苦苦央求。
大手一挥,买买买!
虽然那玩意实在价值不菲,一辆最少也要百两银。
可大清如今百业俱兴,国库内库都在积极扩建中。不差钱的万岁爷奉行高薪养廉,朝廷官员的一应待遇直线上升。再寒门升上来的官员,省吃俭用个三五个月,也能给孩子买辆自行车。
上有太后、帝后与两位皇阿哥做广告,下有群臣争相效仿。
各种自行车如顺治与娜仁所期许的那样,迅速涌入并占领了高端市场。甚至成为某种身份的象征般,没有辆自行车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也是个名门!
钢铁造价高,杜仲胶的价格也不菲,普通人家买不得?
那有甚关系呢!

[清穿]皇后只想吃瓜 - 分卷阅读22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清穿]皇后只想吃瓜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清穿]皇后只想吃瓜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