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合作144

  “在下并未食蒙朝半粒俸禄,又何谈谨言慎行?”打定主意后,易安也不再藏拙,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开出足够的价码,才能让面前的皇帝忽略他出身会带来的问题,“况且行商之人,讲究的便是朋友遍天下,周旋于各实力之间才是。”

  哦?小皇帝听出来他话中有话,感兴趣地扬扬下巴,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萧不闻摆了摆手,训练有素的宫人们便很有眼力见地离开并贴心地关好了门。虽然易安知道,以萧不闻的作风,这地方暗中一定还有许多他看不到的暗卫在注视着他,但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开诚布公的信号了。

  “陛下,易氏是商人。”

  “所以公子是想和朕谈生意?”苏洵道,“那公子应该知道,禹朝内得力颇丰的产业,如白糖、白酒和琉璃,皆由皇氏经营。”

  更具体一点来说,是由萧不闻所带领的宦官集团经营。

  易安没忍住看了一眼站在小皇帝身侧的萧不闻,在心中补充道。

  在认识到了面前的帝王之远见后,易安也不得不怀疑,苏洵之所以让宦官经营商路,就是因为他们出身低微且没有后代,就算借着商路有了万贯家财,也不会团在一起,成为像是世家一样新的庞然大物。更何况,让宦官们逐利,总比让他们追权要好得多。

  “在下明白,这三条商路可以称作是日进斗金,陛下利用这三条商路广纳天下白银,在下自然不敢肖想。”他是不想活了,才要动这三条商路,“在下所要谈的是,原料。”

  苏洵:“原料?”

  易安:“蒙朝地处南方,麻、豆,谷及甜菜等作物颇丰且价格低廉,在下可担任中间商,为陛下周旋。”

  然后禹朝再把这些东西进行加工,反向卖给蒙朝?这不就是当初大航海时代对殖民地的倾销策略吗?

  短期来看是双赢的局面,他们获得了廉价的原材料,而蒙朝的农民则不需要再担心土地中所产之物无法卖上价格。但只要时间一长,作为被倾销一方的人就会发现,他们的发展被限制在了这种低廉的密集型劳动中。

  这一点易安难道看不出来?

  苏洵看着易安,心中细细思索着。正如他所说,他兴办工厂地目的是推动产业流动,让各种农产品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从蒙朝获得低廉原材料的确能降低工厂产品的价格,但这也同样会损害本国百姓,尤其是主业为耕种地农民的生活。

  想到这里,苏洵摇头道:“以禹朝目前工厂的规模,麻、谷等物已经足够自给自足了。”

  “至于制作白酒和白糖的原材料,两国之间已经早有联络,若公子能有更低廉的货物,我们自然是十分欢迎的。”

  易安虽说早就知道苏洵不是个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的人,但看他如此干脆地拒绝了自己的提议,也是有些失落。

  易氏所掌控的地盘,其上大多耕种的是一些麻谷等作物,虽说也有些甜菜,但数量却不足以抵消长远路途所带来的损耗。

  苏洵:“不过若是公子真心想合作,也不是不可。”

  “朕先提前问一句,公子是代表谁谈的合作,公子究竟能有多大的能量?”苏洵很是直白,“据朕所知,现如今易氏的家主是公子地哥哥易舒,而现如今他可是蒙朝的红人。”

  就这意味着,易舒的立场天然与他对立,苏洵想知道易安能为这笔合作做到什么地步。

  “兄长身在朝中,自然要忠于君王,但易氏商号则由在下执掌。”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合作,从头到尾只能是单纯的商业合作,不能碰半点政治上的问题。

  苏洵喝了口热奶茶,思索了一会儿。

  “也可。”易氏商号是他所知的实力最大,也是人脉最广的商号,单凭这一点,他就不能将易安拒之门外,“既然如此,朕可以给公子两个选择。”

  “第一,合作办厂。朕出技术,公子出厂,所获利润朕要分三成。现在能和公子办的工厂有造纸厂、制糖厂,朕这边还有一份晒盐良方,若是公子能获得好的盐场,亦可和朕交易。”

  这三个工厂,前两个因为原材料等原因,实际上更适合在蒙朝境内兴办,虽然他只能分到三成利润,但好处是他不再需要担忧造纸厂的污染,也不用在自己负担将甜菜等产糖作物运输过来的损耗,实际上的获利并不会少太多。

  而后者就很是无奈了,禹朝的地盘临海的地方不多,就算海水晒盐相较于传统的煮盐更便宜,用人更少,一年下来也弄不了多少盐,倒不如干脆交给易安去办。

  易安在听到前两个厂子时,眼睛就已经开始发亮,在听到最后一个制盐法时,就更是激动地险些跳了起来。

  要知道盐、铁、茶,这三样可是传统赚钱大户,被称作是“赛黄金”,当然,在苏洵没有搞出来白糖、琉璃和白酒后这个称号隐隐有换主的迹象。但纵使如此,像易安这样的经商世家还是更喜欢前三者,他们认为后者虽一时获利颇丰,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只有盐铁茶才能成为永远的不败的黄金。

  这大概就像是所有读书人都认为走官路才是正道一样吧,他们对于这三样有着超乎利益,几乎成为一种信念的喜爱。

  谁家商路里能沾上这三样,就算是规模尚且较小,也够格和一些老字号平起平坐了。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三样同样被皇室把持地十分牢固。如禹朝,想要售卖这三样,需要有苏洵特批地折子,每城每年买的都有定数,若是有哪地官员偷偷摸摸地多买一点,被知道了的话,严重点可能被认为是有谋反之意。

  而在蒙朝,别说随便买了,就连卖,都只有皇室成员才能做。当然,以易氏现如今的身份,吸纳几个盐场倒不算什么,不过兄长在朝堂上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他再把手伸到盐场里,是不是有点过于……高调了?

  “陛下所说的新式制盐法,较往常的煮盐法而言,究竟如何?”

  “需要的人工少了几乎十倍。”苏洵毫不夸张地说,相比较传统的,需要人力来辛苦蒸煮搅拌盐水而言,晒盐法真的就主要依靠太阳做工了,“而且所需的炭火更是少之又少,不过占地面积要大得多。”

  至于消耗的时间,等晒盐场做好后,盐分自然会在盐池中一层层析出,其实每日所获的盐量并不会比煮盐法少多少。

  所以说,唯一的缺陷只是占地更多吗?易安并不担心这点,盐区附近的土地几乎无法耕种,价格相当低廉,甚至大多数无主的土地只需要派人稍微平整一下,再往宫里递点礼物就成他的了。

  若真如这位陛下所言,那这个盐场所带来的利润足以抵消它会带来的风险了,更何况这会是一个他和禹朝合作的良好开端。

  想到这里,易安轻轻一笑:“看来接下来一段时间,在下是有的忙了。”

  “之前陛下所说有两个选择。”易安面露好奇之色,“不知剩下一个选择是什么?”

  苏洵看着易安忍不住露出了“我全都要”的商人本色,也没卖关子,干脆了当地说道:“就和秦王一样。”

  秦王?易安思索了一会儿,才将完颜鸿这三个字从脑海中揪出来。

  不是他没提前做功课,这位秦王殿下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了,好战好斗、残忍弑杀、贪图美色、家宅不宁……这些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词通常都和这位身负异族血统的殿下捆绑在了一起,每次在谈论中出现时,都会受到一众人的鄙夷和唾弃。他就好像是一个公认的恶人,一个被立起来的反面例子,人人都想踩上一脚以显示自己的高风亮节,却又碍于他疯狂的评价而只敢用暗地里眼色行事。

  但和他糟糕地风评相反的,则是秦王领地的安宁,纵使身在边疆靠近异族领地,却被他治理地井井有条。

  按理来说这位秦王殿下和商业是没有半点关系的,不过就在一年前,他似乎收到了某种指使,开始尝试打通与西域诸国的商路,并为禹朝带来了大量廉价的粮食。

  易安不确定地问道:“陛下所说,是开商路?”

  “准确来说,是海商。”苏洵道,“朕有意依靠两河和海路发展商路,联系两国。”

  “若公子有意合作,那么位于蒙朝的海路。”苏洵笑眯眯地看向易安,“就全是公子的了。”

  【作者有话说:苏洵:曲濯你敢撬我的工厂,朕直接把你小舅子给撬过来!】

第96章 合作14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穿越之陛下是个病美人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穿越之陛下是个病美人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