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旱55

  =================

  “是水井,朕想让你帮朕在睢阳周边找一些适宜打井取水的地方,越多越好!这件事十分紧急,无论你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钱,都可以给我说,它的优先级是第一位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应对干旱,无外乎就是那么两条思路,一条是兴修水利,如修造运河或是建造水库,另一条则是寻找改良耐旱的农作物,在干旱时推行。但无论是哪一条,都绝非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事,但苏洵现在最缺的反而就是时间。

  如果再多给他几年时间,在掌握了现代超前的见闻的前提下,苏洵有把握能让禹朝获得至少抵挡一次大灾的能力。但现在不行,现在的禹朝太过脆弱了,如今的禹朝就好像是一个建立在钢丝上的高楼,稍微来一阵风,都会将这看似繁花的大厦吹塌。

  只希望他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不然的话,以他现在的能力,顶多保证国都睢阳的百姓不会饿死,更远的其他几州……

  想到历史上曾听说的易子而食,遍地饿殍的惨状,苏洵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那都是朕的子民。

  柯南从陛下的话语中察觉到了一种紧迫感,那一瞬间他感觉有一根无形的绳子勒在了他的脖子上,而且正不断地收紧。他刚想开口询问,就见站在旁边的萧不闻摆了摆手。

  苏洵再度睁开眼后,萧不闻已经恢复了那副微笑的表情,他并没有察觉到什么,只是再次强调:“这件事十分重要,爱卿一定要上心。”

  柯南也同样严肃:“陛下请放心,臣回去就寻找打井的老匠人,准备开工。”

  苏洵点点头,也没说什么让他不要着急之类的客套话,毕竟这件事确实是火烧眉毛了。

  看陛下接下来像是还有其他事要办,柯南收好那图纸后,便起身告退,匆匆离开准备寻找匠人尽快开工。

  苏洵也适时起身:“朕和爱卿一起走吧,朕正好有些事,和爱卿一同出宫。”

  *

  小皇帝赶到钦天监时,丞相慕容澈已经到了。他推门而入,看到清河好慕容澈那凝重的神情,心里咯噔了一声,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屋内的人转身冲他行礼,苏洵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自己则快步走上前去:“国师情况如何?”

  “陛下。”清河一头雪色长发束在脑后,虽依旧眉目清冷,但眼中的疲惫之色却逃不过众人的眼睛,“臣和钦天监的诸位大人整理了禹朝及前朝的农事册。”

  “辛苦国师了。”苏洵接过那本厚厚的册子,还好在上个月纸张改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不然看这内容,要是写到竹简上,那得用车去拉。

  各地的农业状况,一年间是多雨还是少雨、是否有蝗灾水灾,每年各地的各种粮食产量是多少,都会记在农事册上。前朝的农事册因战火而损毁过半,但也有不少被收到了宫内,清河这几日便带着一群人比照着往年的降水情况做了这么一本总结。

  苏洵快速翻阅一番,眉头越皱越紧。

  清河:“无论是高温、水井水位下降,还是云层星象,都和前朝记录的一次干旱前的状况吻合。臣亦和钦天监的人推算了数次,结果与前朝残存的书册亦不谋而合。”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苏洵,如夜空般深蓝色的眼眸暗藏着罕见的认真:“陛下,今年,怕是有大旱。”

  “……国师觉得,这次的旱灾会到什么规模?”

  “禹朝七州,除靠近黄海的青州和赣州之外,怕是……”清河地叹了一声,“怕是要近乎颗粒无收了。”

  令人窒息的沉默弥散在房间内,在这一瞬间,无数的画面在苏洵的脑海中闪过,那是穿着破旧麻衣在田间地头上劳作的佃农,是捧着黑黄色的糜子和苦涩的野菜大口吞咽的孩子,是纪录片中瘦骨嶙峋的尸体,无数史料中的一个个数字!

  他们全都看向了他,睁着眼睛,唇舌干涸裂开涌出鲜血,绝望而痛苦地朝他伸出手臂,每一个人,没一张嘴都在说。

  我只是想活下去……

  “陛下!”

  苏洵身体摇晃了一下,慕容澈连忙扶住小皇帝,让他半靠在自己身上。他低头看去,在小皇帝白皙的面庞上,那眼底的青黑是如此刺眼,看起来比熬了数天夜的国师还要严重。

  慕容澈不赞同地皱了皱眉,抬头看向清河。

  清河地叹了一口气,他就知道,自己被小皇帝关到了钦天监后,这位任性的帝王一没人管束,就立马放飞自我。看看这眼底的青黑,不定熬了多少夜,再看看那尖细的下巴,他花了好几个月才给养出来的那么一点肉,就这么几天就完全消失了。

  但他还不能说什么,禹朝的天气干燥炎热成这样子,作为皇帝的苏洵要是不忧虑那才见了鬼呢。只能说给皇帝当医生,真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职业。

  他也只能劝说一句:“陛下还是要注意龙体才好。”

  苏洵点点头,他明白,这场干旱将是一个持久战,他不能在战争还没开始时就倒下:“国师之前给朕配的药,再加上一碗吧。”

  慕容澈皱眉:“……陛下。”

  “丞相不必多言,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此时正是我们争分夺秒之际……身体的事情,先过完今年再说也不迟。”

  他深吸一口气:“这件事,还望诸位保密。”

  干旱后的灾荒是大问题,但此时人们对干旱的恐惧也同样很可怕。这件事不能,至少只能在有限的人之间流传,一旦今年将会有大旱的消息传出去,立马人心惶惶,那些原本能抢救一下的田地也会被荒废。

  众人道:“臣等明白。”

  苏洵看向萧不闻:“现在还能从别的地方卖粮食吗?”

  “威朝已经禁售粮食了,蒙朝虽没有明文规定,但粮食的价格还在节节攀升,至于古烁朝……”萧不闻摇摇头,没有多说。

  古烁朝是游牧民族,本就不擅长粮食生产,他们别每年叩边从禹朝抢粮食就谢天谢地了,苏洵从没奢望着能从他们那买到粮食。

  “不管多少钱,尽快把国库里的布匹换成粮食。”得益于水力纺织技术,禹朝内布匹生产速度大大提升,苏洵已经命人在沿河处设立了共十家类似的纺织工厂,到目前为止,效果都不错。整个禹朝的布匹价格在这短短的几个月内降了近两成,这还是小皇帝担心谷贱伤农,刻意抑制布料生产量。没让它太过冲击市场的结果。

  苏洵按照如今粮食的价格计算了一下,国库中的布料全部换成粮食的话,顶多也就能换来几千石的粮食。这点粮食,连用来应急都不够。

  他不禁长叹一口气,先皇的确是雄才大略,一生征战奠定了禹朝的地位,但禹朝如今的窘境也同样是武帝留下来的隐患。整个国家人口粮食严重不足,但凡遇到任何一点动荡,都是要完蛋的节奏。他应该感慨,慕容澈等人的确是野心勃勃,但在治理国家上确是是有大才,这样残破的国家,还有一个万事不管的小皇帝,也能让他们连拉带拽地一直过了数年。

  真是好想念亩产丰富的粮食啊,玉米、土豆……呜呜呜,我真的好想你们。

  “粮食的事是重中之重,你告诉卖家,我们不要黄金,只要粮食……没有必要是精粮,粗粮亦可,甚至实在不行,往年的陈粮也行。”在饿死人的危机面前,别说是陈粮了,就算是麸子、树皮都能吃!

  萧不闻叹道:“如今哪里还有陈粮。”

  是了,国库空虚可不光光是禹朝的问题,常年征战、灾害频发,其余几国也不见得能存下多少粮食。

  “算了,那就粗粮,尽可能地多换一些。”苏洵道,“朕已经命人去勘测水源,尽可能在睢阳附近抓紧时间打下几口井。”

  但这不过是杯水车薪,干旱同样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多打的几口井,能保证睢阳城内百姓的饮水就不错了,想用这些水井耕种几乎不可能。好在睢阳城内有隋水,至少能保证冬小麦活到成熟。

  慕容澈等人也明白,人力在这种天灾之下是十分渺小的,但得益于禹朝上层的敏锐,他们能够趁着大旱还未真正到来,打一个时间差:“春麦怕是活不了了。”

  “颁布命令下去,睢阳城内禁种春麦,全部换成耐旱的糜子和杂豆。”苏洵果断道,“还有那些世家的田土,除了本族人的口粮之外,也都给我种上高产耐旱的粗粮。”

  慕容澈摇摇头:“这怕是不容易。”

  出身于慕容氏的他对那些世家所谓的坚持再清楚不过了,让他们在祖田里种杂豆和糜子?他们宁肯让田荒着,甚至种些中看不中用的香料花朵,都不会种那种在他们看来是“下等人”才吃的东西。就算他是慕容氏的族长,都无法强压着慕容氏听令,更何况是其他不受控制的世家?

  “那就杀了,谁家不停令,就从谁家开始杀,我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腰杆子硬,还是他们的脑袋硬!”

第29章 大旱5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穿越之陛下是个病美人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穿越之陛下是个病美人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