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点醒迷障253

  至于皇后和太皇太后的交易,皇上刚刚反应过来的时候的确是有几分恼怒,可冷静下来后,又释然了。

  皇后如此,皇上才会觉得皇后真实。

  所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皇后要是真无半点私心,对自己娘家。

  也冷漠无比大公无私,皇上反而会觉得皇后不可信,觉得她冷心冷面,靠不住,必须要防一手。

  这个道理,就和皇上各种加恩佟家,众人虽然羡慕,可却没人跳出来反对一样。

  你连你最亲密的家人都铁面无私,更何况别人?

  官场、皇宫、上层都是讲究利益的,没有利益谁会拥护你支持你,甚至于还有串联起来推翻你。

  谁都不是傻子,有些事情是很显而易见能让人看得出来的。

  先帝后宫,虽然两任皇后都是科尔沁出身,可太皇太后还是让先帝纳了钮祜禄氏、董鄂氏、佟氏、石氏等人,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蒙古吃独食。

  而且所谓的蒙古嫔妃占据了先帝后宫高位分,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

  因为除了皇太后、废后静妃和董鄂妃外,先帝就没有册封过其他嫔妃,其他人包括皇太后的亲妹妹在内,在先帝时代都是庶妃身份,谈不上谁比谁地位高。

  可到了皇上这里,前面二十年后宫就只有科尔沁出身的一位蒙古嫔妃。另外一位,还是今年在皇后的意属下才被选入后宫的。

  老实说,皇上对蒙古嫔妃这事上,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看,从整体大局来说皇上做得有些过,有些矫枉过正。

  以前从来没人提点皇上这事,无论是元后、宗室还是满朝文武,都有自己的私心,而且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满人,自然是希望满人上位,后宫都是满人。

  而太皇太后那边,太皇太后偏心的只是科尔沁而已,并非整个蒙古,自然也不会提让皇上纳其他部落的蒙古嫔妃的事情。

  很多事情,没有人提出来,就会被人下意识的忽略。

  这就导致,现在皇上被皇后一下子点醒后,发现事情和他记忆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别说整个蒙古,就是科尔沁也不是铁板一块,甚至于在内部之间还相互看不顺眼。至于整个蒙古,那更是错综复杂。

  单看蒙古一个部落,没一个能威胁到大清,大清完全可以一只手吊打。

  可这代表着蒙古不重要吗?

  并非如此,满人相对于汉人而言实在是太少了,相比起汉人,满人更愿意相信蒙古人一些,所以无论是统治中原还是预防草原上出现一个“努尔哈赤”或者是「铁木真」,大清都需要拉拢蒙古、麻痹蒙古、分化蒙古。

  和蒙古联姻对于大清来说很有必要,但这其中也是有说法的。

  现在和大清搅得最深的蒙古势力,无疑当属科尔沁,尤其是在太皇太后还没薨逝的情况下。

  再加上当年皇上登基的事情,无论如何,大清想要拉拢蒙古,在皇上这一朝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科尔沁。

  道理就和之前一样,你对一手捧你上位的科尔沁都各种打压不给好处,别人怎么可能相信你对自己的拉拢,而且还天高皇帝远的又没有日日夜夜待在一起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恐怕绝大多数都会好处收了却会在暗地里防备。

  皇上想清楚这一点后,脸上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来,嘲笑自己这些年来内心其实一直都没有跨过太皇太后这个女流之辈的坎,一直都没有走出当年的阴影。

  别说太皇太后一直都没有那心,就算现在有废了他另立的心思,也不可能成功。

  平三藩,让皇上大势已成。

  太皇太后在平三藩的时候可不止一次说出弃了京城缩回盛京的话,皇上却一意孤行硬是要削藩。

  这事上,皇上的做法并不能说绝对正确,可这个世界就是胜利者有理,皇上胜利了平了三藩,所以其他之前反对的人都是错误的。

  在现在结果已定的情况下,你让八旗选择,你说他们会选择谁?

  当然是选择让他们能继续留在中原享受花花世界美好的皇上了!

  八旗,才是大清的根基。

  蒙古从来都不是。

  科尔沁更不是!

  既然如此,那册封格根塔娜为妃,自然也可以。

  至于其他人,皇上没什么意见。

  荣嫔、惠嫔、宜嫔和懿嫔有生育之功,而庶妃郭络罗氏一子一女的确有资格封嫔,庶妃赫舍里氏那是皇太子的脸面。

  至于小佟氏,皇后都主动了,那皇上还矫情推脱什么,虽然感情不然佟贵妃,可小佟氏也是皇上的表妹。

  就是这排位上,皇上还要在想想。

  虽然看上去都一样,可实际上讲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

  就像都是嫡女,这嫡长女和嫡次女之间能一样吗?这嫡长子和嫡次子之间能一样吗?

  是不一样的。

  再说还要

  定下封号,所以哪怕皇上心里已经同意了这事,但今年还是没下圣旨。

  当然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了此事,毕竟皇上也没刻意隐瞒这事,挑封号就是礼部的事,既然事情交给了礼部,当然瞒不了。

  只是到底谁能晋封,位分又是什么,在圣旨没有下达之前,后宫嫔妃谁都没有底。

  心里即期盼,可却又担忧,倒是安分了不少,让皇后轻松了好多,毕竟过年的时候事情多,最容易被人浑水摸鱼。

  一直到过完年,出了正月,皇上才让人颁布了圣旨。

  谕礼部、朕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谕。自古帝王、慎简淑德、备秩宫闱、以襄内政。

  历稽往制、典礼攸隆。庶妃博尔济吉特氏恭和淑慧、令范克昭,今册封为宣妃。

  懿嫔觉禅氏、荣嫔马佳氏、宜嫔郭络罗氏、惠嫔纳喇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今进封懿嫔为懿妃、荣嫔为荣妃。宜嫔为宜妃、惠嫔为惠妃。

  庶妃佟氏、庶妃郭络罗氏、庶妃赫舍里氏秉质柔嘉、恪勤内职,今册封佟氏为德嫔、郭络罗氏为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尔部即选择吉期。开列仪注。具奏。

  至于底下贵人、常在、答应之类的,便只是口谕了。

  圣旨一下,自然是有喜有悲,可总体上讲后宫大多都是欢喜的,毕竟除了个别几人外,人人都没有落下。

  哪怕不是封妃封嫔,可贵人常在无论是身份上名分上还是待遇上都比庶妃强。

  自己能封妃,云果自然是大喜,可大喜后便是大惊。

  上辈子皇上定下的是四妃六嫔,可这辈子这都五妃了,而且她一直以为没有半点威胁的庶妃博尔济吉特氏竟然也封妃了不说,还是五妃之首。

  这……

  这也太迷幻了。

  是你吗?皇后。

  肯定是你!肯定是你搞的鬼,也只有你才能插手这事。

  云果心绪万千。

  不过随后嘴角一扬,这事对于她而言也不是一件坏事。

  科尔沁是五妃之首,佟氏一贵妃一嫔,郭络罗氏一妃一嫔。

  想来,绝大多数人都会将注意力放在她们身上,自己母子四人又安全了不少。

  最让云果高兴的,惠妃果然不出乎她意料是五妃之尾,哈哈哈,要不是场合不对,云果真想仰天大

  笑。

  作为大阿哥的额捏,惠妃是五妃之尾。

  哈哈哈……

  也不知道惠妃会不会气炸!

  云果可是知道惠妃上辈子有多得意自己是四妃之首。

  作者有话要说:PS: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觉得康熙在蒙古嫔妃这事上做得有点过,尤其是对比他对佟家的态度。

  感觉是小时候有心理阴影,后面又没人站出来和康熙说清楚,于是……

  =

  不是说康熙一定必须要册封蒙古嫔妃,而是这是最简单的拉拢蒙古的办法。

  蒙古人又不是傻子,历史上康熙下嫁再多公主有如何?也只有那么一两个达到了效果,其他都早逝了,但就那么一两个牛叉的公主和康熙感情也不怎么样,大事上还是偏夫家。

  =

  乾隆在这方面就做得大家彼此都有脸面,纳进来,心里忌惮,就供着,不让你居最高位摸不着宫权,不让你生下孩子就行了。

  =

  册封的圣旨来源于《康熙朝实录》《清史稿》;

  =

第154章 点醒迷障25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清穿]良妃重生记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清穿]良妃重生记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