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去逃难 - 分卷阅读62

开了。宣宁指了指右边的女人们,道:“这些人是未来的医女,或者起码要成为合格的稳婆。”
乡下人家没那么多讲究,实在不舒服的,别管大夫是男是女,能给看病就行,寻常病症确实不必区分性别。
但有些情况,区别很大。
之前顾不上,现在庄子里很安全,好吃好喝,原本就跟着宣宁的那一批人都有了自家的房子,晚上闲得没事干就开始造人,现在已经初有成效了。
具体表现在,宣宁已经连着三天听到了有人怀孕的消息。
添丁进口是好事,宣宁的姨母笑才刚刚露出来,旋即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新问题。
她的农庄里……有稳婆吗?
这种问题就要问排骨,排骨顶着异样的视线问了一圈,回来告诉她,如果农庄里有人要分娩,她的选择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去请陶大夫的妻子,杜若。
医馆里,陶大夫捋着胡子不说话。
宣宁劝道:“女子分娩如同过鬼门关,没有稳婆看着是万万不行的,一个不好就是一尸两命,庄子里没有专门的稳婆,只有嫂嫂能帮着看一看。这人是越来越多了,嫂嫂难免分身乏术,要是有个万一……”
陶大夫捋着胡子叹了口气,道理他都懂,但是……
“那这些女娃娃……也是来当稳婆的?”
四十岁来岁的那些好歹都有生育经验,有些甚至连孙子都有了,来当稳婆也没什么。
但这些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孩子呢?天天见血,不怕说出去不好听吗?
“当然,”打头的莲花昂起头,想起宣宁之前跟她说的话,壮着胆子颤着声音道:“我、我还要做大夫,做女医。”
“胡闹!”陶大夫一甩袖子,斥责道:“女人家家的,做什么大夫!”
莲花缩了缩脑袋,犹自嘴硬:“怎么不能做,嫂嫂医术不比你好多了。”
陶大夫:“……”
他媳妇的医术确实比他好得多。毕竟从小耳濡目染,他之前还只是店里小伙计的时候,也是他媳妇偷偷教给他,他才学了点医术,也是因为这个,他才在一群伙计里崭露头角,能拜师学医,成了小有名气的“陶大夫”。
当面被人说破,陶大夫窘得脸色通红,他张了张嘴,想说“女人不该在家相夫教子吗,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余光瞥见老神在在坐在椅子上的宣宁,一肚子的话梗在喉咙里,出口就变成了:“学医又苦又累,要是能吃得了这份苦,你就留下吧。”
最后几个人是护卫队员,他们学的更简单:简单的止血包扎、脱臼复位,以及一些可能需要的小技巧。为的是以后打仗或者出门在外,有同伴受伤的时候,他们能够先行及时做一些处理,尽可能挽救同伴的性命,减少伤害。
来的这几个人要学得更细一些,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小队,学成之后,每个队里也就都有了一名卫生员。没来的其他人也要学,学的更简单一点,万一遇到了什么事也能自救,免得一场仗没战死几个,战后一个个因为包扎不当流血而死。
陶大夫低头思索了一会,和三群人都说好来学习的时间和方式,就先让他们都离开了。
医馆重新安静下来,陶大夫重新坐回桌后,拿起没看完的医书继续看。
通往病房的后门处,一个极轻的脚步声小心地响起,然后快速离去。
陶大夫放下压根没看进去的医书,透过医馆没关的大门看着远处,半晌,叹了口气。
夫人精于医术,却碍于女子的身份无法和他一起坐堂,替病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成亲之前,他笨嘴拙舌,不怎么说话,她就把他当成了树洞,经常趁师傅不在跑到他身边,叽叽喳喳说着昨晚刚翻过的医书,或者捂着嘴嘲笑某个学艺不精的师兄,得意地说如果坐堂的是她那要如何如何。
他安安静静地听,她快快活活地说,一晃就到了成亲的时候。
成亲之后,正好也是他开始坐堂的时候。她总是缠着他问这问那,师傅不让她学,她就偷偷地学,然后把问题告诉他,让他去问。他们一起看医书,一起并肩躺在床上,在熄了蜡烛的房间里讨论当天的病人。
如果他在医馆里遇见了个疑难杂症解决不了,她的眼睛会一下子亮起来,饭也不做了觉也不睡了,一边嘴里念念叨叨说着一个个药方,然后又快速否定,一边兴奋地趴在桌上翻医术,一定要找出个合用的法子来。
有时候她找到了方法,会告诉他,他再告诉师傅。有的会被师傅否定,有的会被师傅夸奖,每当这时候,连着好几天,她脸上总能挂着笑,比过年还高兴。
是什么时候不再这样了呢?
陶济看着天上的云彩想了很久都没想起来,只知道他某天在家说起一个怪病,杜若面露思索,几息之后却面无表情地站起来,说要给孩子洗衣裳去。
他那个时候才惊觉杜若变了。不是突然的变化,而是慢慢的,渐渐的,不再说起医术了。
等到女儿青黛出生,稍微大一点了,

带着超市去逃难 - 分卷阅读6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带着超市去逃难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带着超市去逃难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