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去逃难 - 分卷阅读89

一张请帖。
请帖的样式很别致,封面绘着一棵苍劲的松树,?斜斜地从山壁上长出来。寥寥几笔画出了松树的精气神,一看就是绘画大家所作。
就是摸着滑溜溜的,?不像是画出来的。
徐成辉想不明白就不再想,打开请帖,里面的字迹如龙蛇飞动,气贯长虹。他观摩了一会,?才一字一句看完帖子上的内容。
写请帖的人废话不多,简简单单道了句喜,然后就邀请他明晚见面,谈些事情。
是那些奴才又整了什么幺蛾子吧。
徐成辉冷笑一声,之前在长武县人生地不熟也就算了,一群奴才秧子也敢跟他斗?看他不扒了他们的皮!
*
另一边,宣宁正在和江大商量这几户人家回来的后续问题。
原本在农庄,人虽然多,但生活简单,大家都是两点一线,要么上工干活要么在家闲话睡觉,偶尔有小矛盾小纠纷,各自村里的村老或者街坊中大家都信服的人帮忙调解一下,也就过去了。或者没能调解好,那就继续往上报,找能调解好的人来。做错事的人或许道个歉就过去了,也可能会被罚去干活,端看当时处理的人怎么想。
这种方法,说实话有点乱。不过当时人少事少,人员组成简单,也就这么凑活着过来了。
等到长武县的人到来,并且即将加入这个群体的时候,通用规则的制定就提上了日程,等到今天,终于有了雏形。
宣宁手里拿着的,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没几下就翻完了,里面的内容也很粗糙,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涵盖在内,哪怕写在里面的,也大多是一概论处,并没有区分情况。
看看手里的小册子,再看看书店里占据了一整个书架的法律类书籍,本本都有着相当的厚度。和它们相比,宣宁手里拿的东西只能叫目录。
但,这已经很不错了。
当初她提出要制定一个规则,大家要遵守,相关人员也要按照规则判断和惩罚,江大当场表示,他背过乾朝的律法,还知道几个其他朝代的,可以默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宣宁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她大体估计了一下那些内容全部书写下来的厚度,混合着敬佩、赞叹、难以置信的情绪油然而生,觉得自己和对方的脑容量差了几千倍那么多。
当时宣宁小心极了,对江大学霸展开了无微不至地关照,生怕有什么损害了他那国宝级的脑袋,还发自内心地吹了一箩筐的彩虹屁。
江大当时的表情有些奇怪。第二天,他拿着一小沓纸来找宣宁,说是已经写完的时候,宣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几个朝代的律法条文,就这么一点?
不,不可能。应该是江大忘记了,只记得这么多吧?
事实证明,只有这一些。
虽说江大默写下来的都是文言文,翻译成白话能多个几倍,但全加起来还不到一本词典厚,内容也和详尽严谨毫无关系。
直接把现代的法律条文拿出来套用,是绝对不合适的,宣宁叫来了各个管事,还有经常负责调解的、德高望重的几位老人,结合各村村规族约,之前几个朝代的律法,以及已经遇到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杂糅在一起,写成了她手里的这一本《清水县-农庄民约》,然后让工匠们刻下来,立在了幸福广场上。还在背面刻上了参与制定者的名字。
是民约,而不是律法。
宣宁依然时刻谨记着“枪打出头鸟”这几个字,不愿为了一个名字招来本能避免的麻烦。
有了简陋的规则,也得有维护规则的人。
原本的调解人员年纪大了,并不适合这个位置。何况,负责这方面的人在必要时需要打断一些暴力行为,或者四处奔波取证,年轻人总归是更合适一些的。
当然,在大家眼里,这其实是小吏,放在以前就算是穿上官皮了,一家子都能沾光。这职位是能父传子子传孙的好东西,也就是他们赶上了好时候,才有资格来抢一抢。
哪怕宣宁再三强调,这些人是维持秩序的人,不是破坏秩序的,而且每次缺人都会面向所有人招新,有亲戚在里面的也不会有任何优待,更不能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大家当面“好好好是是是”,一转头就想方设法地打听选拔要求,想提前做做准备。
宣宁:“……”
既然你们这么积极,那就都来背背这些条文吧。
第二天,一条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说考核的第一项是把广场上刻着的民约背过。
扫盲虽然早就在进行,但仍只有一部分人能连懵带猜地看懂民约。于是每天早中晚休息时间,都有专人来到广场,大声朗读民约,并把每条背后的意思简单解释一下。
除了第一天有人凑个热闹,后面几天,陪着那些人的只有在广场上晒太阳的老人们。那些人一边读,大家一边闲聊谁的嗓门大谁念得不熟,聊着聊着就会拐到他们的媳妇或者各种亲戚。
今天接到这活的人也这么以为,他做足了心理准备出门,却发现广场已经被

带着超市去逃难 - 分卷阅读89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带着超市去逃难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带着超市去逃难完整版